谪居正是君恩厚
——试析林则徐的政治人格

2010-08-15 00:46贾乾初
关键词:经世林则徐君子

贾乾初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威海市264209)

谪居正是君恩厚
——试析林则徐的政治人格

贾乾初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威海市264209)

政治人格展现了个人的政治特质,是政治文化关注的一个重要论域。政治人格与政治价值认同相表里。林则徐禀其儒学家世,认同君子人格,具有强烈的经世情怀与担当意识。忠君是君子人格的核心内容,在忠君方面,林则徐自我“矮化”,高崇君权,与传统士大夫政治人格并无二致。林则徐及其政治人格,是君主政治条件下士人政治人格的又一典型案例。

政治人格;林则徐;忠君;君主政治

政治人格是决定或者影响行为主体的政治选择和行为趋向的内驱力。因而,探讨政治人格是我们认识政治行为的一个有效途径。林则徐是禁烟除弊、反对侵略的民族英雄,作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进的中国人,是维护专制王权统治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以及士大夫阶层中的卓越实干家,从政治文化研究立场出发,分析其政治人格,也许有助于我们釐清相关认识。

一、所谓“君子人格”与林则徐的人格倾向

葛荃在《中国政治文化教程》中,对君子人格进行了专门研究,将其道德规定性概括为四点:其一,君子是诸多道德的负载者,更是仁德的执着追寻者;其二,君子着眼于正己和道德实践,在德行修为上严于律己,无求于人;其三,君子人格具有道德的恒定性,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表现出最佳道德风貌;其四,在理念上,君子人格完美无缺;在实际社会政治生活中,君子的表现须一以贯之。①无疑,君子人格内涵对着传统政治价值的自我确认,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在君主政治条件下,完整的君子人格一定是包含着强烈的经世情怀与担当意识的。晚清重臣林则徐正是这样。考察林则徐的政治人格倾向,我们看到,他的君子人格特征颇为彰显。之所以如此,殆与其家世、受学及同辈集团交往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林则徐家学严谨。他出身儒学世家,累世相传。其父林宾日30岁中秀才,终生以塾师为业。其母为宿儒陈时庵之女,安贫守道,持家勤俭。林幼时即耳濡目染,受到家学正统的儒学教育。家学的启蒙和父辈的言传身教,使幼时的林对儒家传统文化即有强烈认同感,这对其君子人格的养育,显然起到了某种奠基的作用。

其次,师长及前辈的教诲与熏陶。14岁后,林考中秀才,入鳌峰书院,师事名儒郑光策。郑力倡“明体达用”之学,要求学生“以立志为主”,并且须具“不已”的进取精神。②师长教诲对林的人格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催动作用。

同乡前辈林希五,为人刚正不阿,严守儒家“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祖训,其人其事对林影响颇深。林希五尝撰《辨惑》一文,剖白自己所守者惟有道义,强调君子应守道安命,其君子志向跃然纸上,人格感召力令人肃然。林在《林希五诗文集》“后序”中写道:

“先生梗直独操,出于天性,而道高毁来,身处冷官,触怒权贵。至于文致周内,下狱投荒;垂白在堂,孤身万里。士君子固有遇人不淑,守正被害如先生者乎?此固见者之所怒目,而闻者之所扼腕也。观集中《辨惑》一首,指陈道义,炳若日星,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古今人不平则鸣,大率类此。”⑤前辈师长的人格榜样的影响,对其显然更为直接。

再次,同辈交往的影响。林走上仕途之后,曾参加嘉庆年间京师著名士大夫团体宣南诗社。其成员主要是官员,他们志合道同,以事功之建树相期许。面对晚清种种颓势,他们逆势而上,希图有所作为,大都怀有“经世致用”之政治抱负。此种交往经历,促成林在精神层面上以儒家肯认的君子相自许,以实现儒家文化的道义理念作为行为选择。

简言之,在经历家学、受学及入仕等几个人生环节的历练后,林君子人格倾向,已渐至明晰。

二、经世情怀与担当意识

林的经世情怀,深受乃师郑光策影响。郑的经世思想对林早年思想形成,有直接影响,最突出的是民本思想。论者以为,林的“恤民”、“重民”思想,可从郑那里找到渊源。②林做京官后,更与诸多同志讲求、研究“经世有用之学”,对国计民生诸多问题,深切关注,不遑他顾,因而成为晚清经世派重要人物。

在《裕州水发,村民舁舆以济,感而作歌》一诗中,他吟咏道:“噫嘻斯民真天良,解钱沽酒不足偿。我心深感怀转伤,为语司牧慎勿忘。孜孜与民敷肝肠,毋施棰楚加桁杨;教以礼义勤耕桑。……”⑥其中,“我心深感怀转伤,为语司牧慎勿忘”,清晰表明了他的经世情怀,一个“司牧”时刻不能忘掉的,自应是生民疾苦。

道光十三年(1833),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面对淫雨水灾作《祈祝晴文》道:“自冬历春,恒雨百有余日,下地之二麦已失望矣!若犹未已,是并上地而无遗种也。伤哉民之穷也。粗粝不供而糜粥矣!糜粥不供而糠籺矣。今糠籺又不供,官兹土者,其能晏然乎!强有肆攫掠,弱者转沟壑,具官之罪,固不胜数。”④对于灾情不解、民处危难的情境,发出了内心的焦灼与自责。

林曾表述自己领受禁烟重任心态说:“在京被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而固辞不获,只得贸然而来,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⑧遭贬之后,他对内忧外患,仍焦虑不已。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被流放,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自念祸福死生,早已度外置之,惟逆焰已若燎原,身虽放逐,安能诿诸不闻不见?润州失后,未得续耗,不知近日又复何似?愈行愈远,徒觉忧心如焚耳。”⑧其忧国情怀,表达极其强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⑥,此诗句则更表达得淋漓尽致。由社会政治责任感而勇于任事、而遭遇坎坷、受到小人奸臣陷害,非君子之耻,恰恰相反,却足以彰显君子人格之伟岸,实乃君子之幸。正如左宗棠吊林书信中所写:“窃维公受三朝知遇之恩,名业在霄壤,心期照古今,血气之伦,罔不爱慕,于公复何所憾!中间事变迭乘,艰危丛集,亦所谓唾不及天还以自污者也。士之爱慕公者亦何所恨!”⑤

无疑,勇于任事的卓越实干家林则徐,在广东禁烟与反侵略过程中,突破了封建传统‘天朝大国’的观念,具有接受西方某些近代意识,以不卑不亢态度,从实际出发,处理与外国人关系,并在实际斗争中,初步形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②林睁开眼睛看世界,其卓越不言而喻。

那么,他真正突破了中国的君主政治传统了么?当然没有。林与其后洋务派们一样,牢牢将脚跟站在君主政治的深厚土壤中。林庆元说:“林则徐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一方面看到西方技术,枪炮、轮船等器物文化,另一方面,他又看到西方道德观念,风土人情、习惯、行为方式等审美观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迥然不同。林则徐取其前者,弃其后者。这是不奇怪的。林则徐维护中国的伦常道德,对西方的道德观念加以拒绝这是不言而喻的。而这又正是洋务思想的特征。我们从林则徐身上,可以看到经世思想逐渐向洋务思想演变的轨迹。林则徐的思想,仍然是经世思想占主导,洋务思想只在他的思想上占很小一角。”②他的政治人格当中,忠君意识占据压倒地位。无论经世情怀,还是担当心态,都要让位于忠君意识。从政治文化角度,审视林政治人格中的这部分内容,似更意味深长。

三、感念君恩——君子人格的核心

在古代中国,凡得以步入官场、介入君主政治系统者,只有严格遵守体制内统一规范,养成自觉的权威认同和权威崇拜,才可能在权力分享和利益分占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并在其仕途的攀迁中通达顺畅。林则徐正是如此。他呕心沥血投入的禁烟运动,以其被革职谪迁而结束,这种令人悲慨的结果,为我们映射出了其政治人格。

首先,君权至上,君恩浩荡,对道光皇帝在反侵略上的妥协,林的抗争竟是以自请处分面目出现。在君主政治条件下,臣子必须承担圣上决策错误的责任,皇帝则永远圣明。尽管林受到不公正处理,他却“不敢不懔天威,亦不敢不认罪戾。惟事之本末,诚不得不明白上陈”⑧,虽表现了某种程度的抗争,但终究还是最忠于君主的士大夫,是最认同于专制君权的典型君子。

其次,在林的传世诗篇中,充斥着大量表达对君主忠诚和感念君恩内容。如《荥泽渡河》云:“况荷主恩饬乘传,……涉川所恃信与忠”;④又《武侯庙观琴》表达对诸葛亮之景仰时云:“魂消异代文山操,同感君恩泪满襟”;④忠诚感恩溢于言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论者以为“林则徐的一生,和人格力量,都可以用这两句诗来概括”②,并将这两句诗作为林则徐人格的典型代表。其实这并不准确。此两句诗出自《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写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初六日,是林赴伊犁途中于西安所作。⑥在我们看来,这两句“名言”后的内容更值重视。作为被君主惩处的臣子,林并未对君主心含怨怼,而是认为“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谪居”也是应感戴的君恩。在另一诗中,林感叹道,“元老忧时鬓已霜,吾衰亦感发苍苍。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人事如棋浑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尚方。”⑥虽“人事如棋浑不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然“君恩每饭总难忘”。林赠给“难友”邓廷桢的诗,则更为明确表现了其感念“君恩”的人格心态:“回首沧溟共泪痕,雷霆雨露总君恩。魂招精卫曾忘死,病起维摩此告存。歧路又歧空有感,客中送客转无言。玉堂应是回翔地,不仅生还入玉门。”⑩

当身在新疆的林得悉皇帝又以四、五品京堂起用他时,更借诗歌真诚表达了无上感戴之情:“飘泊天涯未死身,君恩曲贷荷戈人,放归已是余生幸,起废难酬再造仁”⑤、“雨露雷霆皆圣泽,关山冰雪此归程。衔恩正对轮台月,照见征袍老泪倾”。⑤

不管是“雨露”还是“雷霆”,尽皆是“君恩”、“圣泽”,除了感念,还有什么?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返抵福州时,正接道光帝驾崩消息。“他出于对道光的忠诚与感恩,追怀了三十年过程中的知遇、特达、信任、遣戍、召还和起用,不禁‘恸哭攀髯’”。⑤

林的“立心”、“立命”、“开太平”的道德理想与“尊王”的政治价值选择,注定了其政治人格是巨人与侏儒、勇于担当与自我规束的矛盾集合体。换言之,对君主政治条件下在“道”与“王”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士人来说,林的政治人格又是一典型案例。

总之,从政治文化立场审视,尽管林则徐作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提出了诸多卓越思想,但其政治人格并未跳出君主政治条件下士大夫与君子人格的窠臼。传统君主政治土壤条件不被消灭,纵有若干先进分子,又怎能真正突破旧有政治价值和政治观念?即使君主政治土壤已被消灭的今天,传统政治文化的深重影响又何曾在塑造现代独立政治人格过程中被完全肃清?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注释:

①葛荃.中国政治文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0

②林庆元.林则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90

③葛荃.立命与忠诚——士人政治精神的典型分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112

④林则徐.《云左山房文钞》.广益书局1916年铅印本

⑤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新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56—57

⑥郑丽生.林则徐诗集[C].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41

⑦林则徐.林则徐集·奏稿上[C].北京:中华书局,1965,152

⑧杨国桢.林则徐书简(增订本)[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150

⑨林则徐.林则徐集·奏稿中[C].北京:中华书局,1965,884

⑩于德才.晚清戴罪功臣林则徐[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307

To Be Deposed Is a Profound Grace——An Analysis on the Lin Zexu's Political Personality

Qianchu Jia
(Law School,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Weihai,264209)

A man's political personality shows hi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And political personality i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ing field of political culture.Political personality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litical values are the two sides of one coin.Growing up in a Confucianism family,Lin Zexu identified with personality of gentleman and had strong feelings of dealing with secular affairs and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Loyal to the monarchy i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personality of gentleman.Lin Zexu underestimated himself and worshipped monarchial power.This is the same as all of other traditional literati.Lin Zexu and his political personality are both the typical cases of literati personality in the monarchical era.

Political Personality;Lin Zexu;Royal to the monarchy;Monarchical Politics

K827

A

1008-8636(2010)04-0060-03

责任编辑 王建国

2010-09-20

贾乾初(1971-),男,河北省沧县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猜你喜欢
经世林则徐君子
《林则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熊十力《儒行》诠释中的经世意蕴
君子无所争
曾国藩“以礼代理”的经世思想产生缘由
林则徐禁烟
历史与记忆
有君子之道四焉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