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红卫
(九江学院体育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价值观视域下的学校田径课程改革与发展探索
井红卫
(九江学院体育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价值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行为的一种追求,也是体育教师和参与者行为的共同目标。在体育教育研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其价值的目标最大化,如何能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知识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价值就是行为研究、过程研究的归宿。
价值观;田径教学;课程改革
体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田径课程是体育的总要组成部分,当今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教导思想、价值是什么?今天的体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属性价值观。体育教学价值观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实现的。由于西方体育教学建立的体系不同,各有不同的历史和社会特性,因此,尽管存在一些共性特征,但始终表现出不同的教学价值。体育教学的终极价值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体会,基于一元论基础和二元论基础。体育教学价值与其他学科的价值具有很多相同性,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相比影响力更大。体育教学过程包括身体技能的训练和体育知识的传授,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品德教育和沟通能力培养。
体育教学价值的实现程度与教师、学生和学校的领导的关心密切相关。教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在实践中收获快乐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育指导思想的关键领域已被改造。学校体育思想在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也有很多不足,如刚性不强的严重问题逐步显露。军事化竞争思想在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已逐步形成,以“终身体育”、“幸福体育”为代表的体育教学思想理论也逐渐形成。在20世纪80年代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观念。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以田径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学校体育必将进行大幅度改革。这种改革犹如暴风骤雨一般疯狂。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总是在哲学的指导下进行的,因为哲学理解的世界是一个总的世界,即人和自然之间的联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相信现实生活中人的活动,必然包含两方面作用,“一方面人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对人的作用”。人对自然的作用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反映的是“主体——客体”关系;而人对人的作用是人类联合活动之间相互影响和互作用的社会联络活动,反应的是联合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及交往关系。田径作为训练学生体能、开发学生智力的活动,它也需要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则。所以,关于哲学交往理论中的“contact”、“main body”、“activity”等基本范畴的涵义,对研究体育课程中交往的内涵有着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吴蕴瑞先生认为,“欲教授成功,非专赖环境设备及教材之良好,而赖教师自身之人格、知识、经验及技术。”他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了描述。价值的实现是价值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价值的实现,可从价值客体和价值主体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客体方面来看,价值的实现就是客体由“潜价值”到“价值”的实现过程;从主体的角度看,价值的实现就是价值客体的主体化过程。体育教学价值的实现也是如此。体育教学的属性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使主体自身得到提高,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体育教学价值。与此同时,主体需要也产生新的变化,将引起体育教学价值其他方面的发生和实现。体育教学价值实现与教师、学生和领导密切相关。
田径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田径课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各项基本技术动作,并培养其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种认知过程,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有规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成,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就是如何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使它们协调配合,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和调控,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田径教学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高效率的认识过程。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直接把教材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这种转化是高效率的。另外,由于教师的指导和纠正,学生避免了走弯路,减少了学习中的错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独特价值在于创设和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鼓励性环境,让他们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质。某学校开展了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活动——“我之最”。体育之外的任何一技之长都可以展示。“我最会驯狗”甚至“动耳朵、动眉毛”,人人有绝活,个个有惊奇,出现了许多“巧手”“能人”,使许多平时不起眼的人都成了“中心”人物,受到“明星”式的追捧,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
面对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一系列复杂的情绪表现,应该引起人们的应有重视,并通过丰富情绪研究理论,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进行合理的情绪调控,使教师能够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之中,促进师生良好的情绪养成,确保有效教学的开展,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1.丰富情绪理论:研究者的使命
体育教育和教育研究作为追求客观知识的理性事业,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通常对情绪采取“警惕”的态度,在包括教学在内的专业场景中,人们总是习惯把情绪和消极、倦怠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受到冷静的、理性的“专业话语”的排斥。而作为课程和教学执行者的教师,也就不能坦然地承认自己复杂情绪的存在。由此而造成情绪这一人们正常的心理现象,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其次,由于认知、情感与意动三大心理领域之间的互动与重叠,情绪与许多心理结构在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接近,如信念、动机、态度、认同感、工作满足感等,这导致人们混淆了各种心理结构之间的区别,从而误以为情绪已经得到了研究。再次,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教育情境,这必然涉及到新的情绪规则的构建。所以,为了使管理者和教师更好地理解情绪是如何表达的和被塑造的,有必要对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情绪理论问题作进一步的澄清。
2.构建良好环境:管理者的职责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复杂的情绪表现,主要源于改革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跨度太大,教师的专业能力无法适应这种变革。构建发展性的学校环境,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角色转化,是提升教师课程改革适应力的保障。
切实搞好新课程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一是要重视新课程理论培训。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理论的学习,进一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二是强化学科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加强课堂指导,邀请课改专家、教研人员作现场指导,以此加深教师对新课程本质的理解,全方位提高教师应对课程改革挑战的能力。
3.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让每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
体育教育评估是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既是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体育教育实践的依据,它的最终目的在于正确地认识、改进和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要改变以百分制评价人为单一标准的做法,而应关注人综合运用的发展能力及体育效果,针对不同人,人的不同侧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及时验证和反馈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建立包括考试评价、心理品质评价、动手能力评价的多元评价系统,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就体育教育意义而言,给人以积极的评价是帮助人获得成就感的唯一通道。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应对我们有所启示:“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人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也认为,成就感的渴望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最有效的激励来自于内心。要使体育教育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使之产生一种心摹手追、见贤思齐的内驱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取得成功,才能逐步地形成和稳固下来,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体育动机,使之从附属内驱力上升到自我提高内驱力,最后达到认知内驱力。
[1]邵伟德.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G632
A
1673-0046(2010)3-0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