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燕,高庆收
(西安航空职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89)
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师资管理对策
孙佳燕,高庆收
(西安航空职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89)
我国高职教师队伍中目前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职业倦怠对教师的工作有着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解决职业倦怠的根本措施是改进师资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根本原因,并从改进高职院校师资管理措施为出发点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师资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术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将学生培养成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高技能人才,必须依靠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因此,师资管理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受到学校性质、学科属性的双重制约,其职业倦怠现象已成为制约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要解决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必须从改革师资管理措施入手。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首次引入心理学领域的。他将职业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对教书育人产生厌烦,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1.高职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的发展,在校生人数激增,教师授课量也大大增加,同时,职业倦怠的基本特征在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已经有所表现,其典型特征有:在工作上,得过且过,消极应付,不求发展,混日子现象普遍,没有工作的成就感;在对待学生方面,缺乏耐心,急躁冷漠;在情感上,情绪低落,经常感到厌烦;在自我评价上,工作成就感偏低,总体自我效能感低。
2.高职学院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情绪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的影响
高职教育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历了近20年的艰难探索,现正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支持。然而,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国高职教育面临诸多发展困难和挑战,一方面,缺乏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扶持;另一方面,在许多人的观念中,高职教育还是二、三流教育,不能与普通高校相比,加上在高职办学、招生、就业等政策上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现象,也增强了社会对高职的偏见。
(2)社会期望和学生素质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招生扩大,入学门槛降低,为了保证生源和维持学校的生存发展,高职院校不惜降分录取,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学生素质的降低,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和挑战性。另一方面,社会、家长及学生本人对教师的高期望一如既往,社会、家长习惯性地认为,教师能够改变学生的一切,教育的成败往往归咎于教师。过高的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学生就业率普遍下降,就业单位层次降低,学校竭尽所能安排学生就业,但仍不可避免存在失业现象,没有找到合适就业单位的学生和家长单一地将情绪发泄在学校及教师身上,长期处在这种矛盾中的教师,势必形成自我效能感的降低,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3)专业化要求提高和学校自身组织内部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常常面临着角色冲突,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从地位和待遇上,既算不上高校教师,又不是中学教师,处于一种边缘地位。同时,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学生思维意识较之以前有了极大的变化,教师们在学校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复杂多样,不仅要当好传授知识的教师,还要当好学生的表率、知己和朋友、心理咨询师等角色,而这些角色本身具有一定矛盾性。当处理不好这些内部关系时,教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对学生听之任之。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还面临着转型“双师型”教师的工作压力。一些高职学院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有良好的硬件、软件条件,大量聘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担任理论、实践课程专业教师,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专职教师的就业压力,促使他们对本职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学历、职称、专业深度等方面有了更高标准。这对于绝大多数原先学历较低、长期没有就业压力、多年没有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教师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当转型失败,或自定位无法超越“双师型”教师时,部分教师容易形成得过且过、不求发展的工作态度。
高职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包括多方面的原因,而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应是改进当前高职院校师资管理体系。
1.把好教师的入口关,完善教师招聘制度。在引进教师时除注重专业知识外,高职院校还应重视教师的专业技能、思想品德,要保证新进人员有心致力于高职教育,职业道德高尚,具备教师基本功。
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师自身要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学习一定的学生管理相关专业内容,只有在专业领域提高实力,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增强自我效能感,消除职业倦怠。
3.建立和完善奖惩、考核、监督机制。科学的教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激励机制方面,具体可采取以下途径:
(1)多设立各类不同奖项,并加大宣传力度。如教师学期或全年工作“全勤奖”,学生测评优秀奖,教学成果奖等,对获奖教师进行公布及表彰,增加奖项的多样性,可以扩大获奖教师的范围和人数,使教师获得不同性质的满足感。在通常的“年度先进个人”范围以外增强奖项的设置,从实际上和舆论效应上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争取力所能及的奖项,并增加工作积极性。
(2)合理划分教师课酬,奖惩分明。除依照工作年限、职称划分教师课酬外,还应对课堂教学生动、全年学生测评反映好的教师相应增加课酬,对主动承担不同课程的教师也应提高课酬,鼓励教师多学习相同专业的不同课程,多课程备课,能有效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专业能力。
4.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爱护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学校的持续发展要依赖于教师的健康和发展。学校应提供教师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包括各种进修培训机会、荣誉职称的获得等。
5.增强教师科研意识,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研究。引导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增强科研意识,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高职院校可聘请一些治学严谨、科研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学者举办科研知识讲座,传授科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提高教师对科研的认识、激发教师的科研兴趣,并鼓励教师围绕高职学院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6.加强对年轻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挖掘和发挥年轻教师的作用。年轻教师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朝气和冲劲,同时还具备较强的专业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年轻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对年轻骨干教师的培养,大胆选拔优秀年轻教师担任学科负责人,鼓励年轻教师进行学术研究,提高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带动高职院校健康、良好的发展。
[1]翁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全方位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基于360度绩效考核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28-31.
[2]陈强.新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1):9-10.
G718.5
A
1673-0046(2010)3-0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