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创新工程必将带动全市工会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2010-08-15 00:46:57靳中宝于冠华史云昌宿采正
关键词:安康杯集体合同劳动竞赛

靳中宝 于冠华 刘 耕 史云昌 宿采正 殷 琪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天津市 300170)

六大创新工程必将带动全市工会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靳中宝 于冠华 刘 耕 史云昌 宿采正 殷 琪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天津市 300170)

要落实好天津市总工会提出的工会工作六大创新工程,就必须努力深化五比一创劳动竞赛,努力加大对工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切入点的研究,并将其转入狠抓质量、提升质量阶段,并在职工文化创新、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创新及“安康怀”创新诸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工会工作;创新工程;创新发展年

[编者按]天津市总常委会将今年确定为天津工会创新发展年,邢明军主席在市总工会十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提出了须深入实施的六大创新发展工程,即职工劳动竞赛创新发展工程、职工素质建设创新发展工程、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创新发展工程、职工生活保障创新发展工程、工会劳福事业创新发展工程、工会组织建设创新发展工程,这对我市各级工会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编辑部特约请本院从事工会理论研究与教学的部分教师,专就邢主席的讲话与工会工作创新问题进行了研讨,这里摘登的乃是其部分笔谈。

要以劳动竞赛的创新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靳中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工会工作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切入点,其重要载体,便是劳动竞赛。我市工会近几年广泛开展的“五比一创”劳动竞赛,已取得了巨大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并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再做些创新工作。

一、进一步提升对劳动竞赛立足点的理性认识。劳动竞赛作为工会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重要载体,必须立足于全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其生命力之所在。提升并强化这一认识,乃是劳动竞赛科学性、可持续性的根本保证。

二、劳动竞赛融入中心工作要向系统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要充分体现劳动竞赛的价值,必须使其深入企业专业生产的整个流程。只有悉心对应生产经营流程,细化竞赛项目和指标,才能把竞赛做实做细做精。

三、劳动竞赛要进一步突出过程管理和科学考核。劳动竞赛要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必须在其实施过程中,抓住问题和矛盾,细致求解,切实到位。此外,还要突出对劳动竞赛成果的评估考核,每项鉴定结论都应有科学的依据。

四、劳动竞赛要与全面提高职工群众素质紧紧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之一,便是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技术技能素质与水平。工会工作要注重把劳动竞赛与技能大赛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在竞赛中开展好“大学习、大培训、大提高”活动,注重在竞赛中造就和选拔一批高技能人才,以此来促进职工队伍技术技能素质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五、进一步强化劳动竞赛的激励机制。在劳动竞赛深化过程中,职工群众体力、脑力支出及工作强度会明显加大,因此要注重满足职工群众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价值实现要求,进一步加大建立健全劳动竞赛激励机制的工作力度,尤其须认真研究竞赛奖励基金与综合激励方式诸问题。

职工劳动竞赛创新发展工程,作为天津市总深入实施的六大创新发展工程之一,是落实市委“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要求的有力载体,是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我市工会自应通过劳动竞赛的创新,为推进天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更大作用。

应加大对工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切入点与作为点的研究(于冠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解决企业工资分配问题的基本方式,应是当今工会理论创新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因为工资收入问题乃是分配领域最敏感之部分,它既关乎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也关乎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战略着力点。作为工会理论工作者,理应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来审视这一重大课题。

首先,须从研究理论之层面,把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与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及支付保障机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准确提出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合理比重的客观依据,通过劳权理论的支持,强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其次,还须从应用理论层面,重点研究劳动边际贡献原理,通过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分析,把握当代人力资源的知识化与智能化特点,结合企业人工成本比较研究,提出劳动报酬的合理依据。再次,还须从操作理论层面,重点研究工资集体协商策略与技巧,从把握不同类型与不同性质劳动关系的特点出发,全面提出工资集体协商具体的方式与方法。

总之,工会理论研究者须有一种自觉的使命感,深入研究职工关切的实际问题,细密分析工资集体协商的系统构成,从其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把握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结构功能,进而确定工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切入点与作为点。

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应转入狠抓质量、提升质量阶段(刘耕)实施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工程,既须重视过程,更须注重结果,贵在取得实效,实现突破性进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尤须如此。

经多年努力,集体合同签约率与覆盖率,目前已达十分可观的百分比。但若冷静分析便可发现,一些合同质量其实并不高,缺乏有效的实质性内容,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常见情况有:只以工会和企业行政名义签署了合同文件,职工并未参与集体协商的过程,甚至不知单位还有这样的合同存在;合同条款大多照抄劳动立法内容,而应具体协商约定的本单位工作时间、年休假制度、劳动保护与职业病防治措施、补充社会保险、集体福利制度等则基本空缺,或只有原则性表述却无具体约定;对职工权益的规定亦是如此,缺乏保障措施而不具备可操作性;不同行业合同内容几乎雷同,未体现行业性质与企业自身特点;不同年份签订的合同均为老面孔,内容了无新意;有些集体合同既无期限,亦无签定日期,不具备合同之形式要件;合同中最重要的劳动报酬条款,大多只规定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知道,集体合同之最重要功能,乃在于约定企业内部劳动条件与劳动标准,它是发挥工会维权职能、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但上述签订方式,则使此项工作失去本来意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非常重视集体合同的签约率与覆盖率,如前所述,目前已达十分可观的百分比。笔者认为,此项工作的侧重点,由今似当转入狠抓质量、提升质量之阶段。因为如不实行此种转变,集体合同工作只会低水平重复和走过场,只能是统计数字的游戏。不少已发生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都在不断地印证着这一点。低水平、缺乏质量的集体合同,不能起到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作用,不能为保障职工劳动权益提供有效支持,许多基层工会主席对此都深有感触。

工资问题,始终应是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之永恒主题与不可或缺之内容。笔者建议,要将工资问题作为提升集体合同质量的突破口,力争通过有效的集体协商,来具体约定本企业与行业最低工资高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比,明确约定工资应按企业与行业利润与经济效益增长比率相应增长,反之则按比率相应下调。如此约定,才能真正体现经济效益决定工资水平,才能使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捆在一起,才能使职工和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若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能普遍达到此种境界,则将是创新发展工程中的一项重大成果。

职工文化工作亦须谋求创新(史云昌)企业职工文化工作,乃是工会工作中一项虽排位不高、但不可缺少、且又非常重要之工作。

谓其重要,是因为工会若不去做,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便只有通过文化娱乐市场才能获得,虽说改革开放后职工收入已有较大提高,但多数人远未富裕到可花钱买娱乐的程度。因此,职工文化活动如果弱化,就等于剥夺了相当一部分职工与其他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开放精神文化成果的权利,工人阶级也就无法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也就失去了其保障。

职工文化虽重要,但它因其“软”而往往得不到足够投入。首先,文化乃是以“文”“化”人,是间接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此种间接性,常为人所忽略,想不起为其投入;其次,文化作用的发挥,乃是一个长期过程,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肯定是在充分满足眼前各项工作的资金需求后,才会去考虑长远投入的;另外,文化活动往往是在多数人不经意间使某一人大彻大悟的,这种作用的不经意性与不确定性,难以令人对其投入作出准确的回报预期。目前,对职工文化工作较重视的多为经济效益较好企业,活动目的也仅在于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增强企业凝聚力,其实,职工文化之功能远不止于这些。

有鉴于此,工会文化工作者应在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上不断做些创新,尽可能使职工文化价值显现更直观些,实现周期更短些,以便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进而使企业领导对文化的投入能主动些、积极性更高些,并使职工文化在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中能实现自身持续发展。

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创新之我见(宿采正)毫无疑问,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亦须下一番创新功夫,因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迅速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更好为工会履行职能服务。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工会是国家机关,工会资产是国家资产,其社团法人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所属资产也得不到应有尊重。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工会领导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须树立起清醒的自我资产意识,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增强对工会资产的有效保护。

搞好工会固定资产管理,有两个原则应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第一是目的原则。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部目的,就在于“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为工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服务”。所有的制度设立,无疑都应有利于达到此一目的。第二是会情原则。工会既不同于政府,亦不同于其它社会团体,更不同于企业,它有其自身特点。因此所有制度的设立,都应符合工会之实际。我们应依照以上两个原则,来梳理现有制度,创立新的制度,进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

当前,工会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创新最重要之点,是以 IT技术为支持、对所有固定资产建立一套从购置到报废的全程动态监控系统,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就各级工会的财力人力而言,建成这样系统是完全有能力的。我们应把每一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转移、盘点、报废等所有相关信息,及时录入该系统,由各级工会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监控,通过该系统,来全面反映固定资产管理的真实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以为领导的重大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增强其决策的科学性。

对“安康杯”竞赛创新的几点建议(殷琪)“安康杯”竞赛,是劳动竞赛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实践与延伸。经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我市“安康杯”竞赛活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做法,这与工会工作的创新密不可分。今年是工会创新发展年,为更好地推动安全生产,保障职工权益,“安康杯”竞赛活动似还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创新安全文化理念。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关爱职工和保护职工。“安康杯”竞赛活动作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有效载体,自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安全为首”的新理念,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职工的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安全观,深化“安全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之认识,使安全理念和安全愿景深入人心,培养职工“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我要安全、享受安全”的意识,形成时时、事事、处处讲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二、创新“安康杯”竞赛活动形式和内容。竞赛活动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比什么”的要求,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首先,将“安康杯”竞赛与“五比一创”劳动竞赛结合起来,对“安康杯”竞赛中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其次,将“安康杯”竞赛与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结合起来,开展提一条安全生产建议、写一条安全生产体会等金点子活动。另外,还要深化“一法三卡”的制度,以形成危险源点动态化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防控监管网络,增强职工对工作环境危险的识别能力与预知能力。还可以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讲座和相关知识竞赛,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你出题,我回答”的互动形式,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深化“安康杯”竞赛激励机制。“安康杯”竞赛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还应制定科学严格的考评办法和相应激励标准,对“零事故、零违章”的集体与个人予以相对重奖,甚至使其奖励成为职工收入的组成部分。物质激励还要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如与评模评先、晋级提干、培训学习、外出参观、出国考察挂钩,以激励职工自觉、主动、积极地按安全质量标准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生产乃是永恒之话题。“安康杯”竞赛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必将进一步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与安全生产技能,从而为职工生命健康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the W ork in the Trade Un ion with the Six Innovating Projects

Zhongmao Jin,Guanhua Yu,Geng L iu,Yunchang Shi,Ca izheng Su,QiY in
(Tianjin Trade Union Adm inistrators’College,Tianjin,300170)

To implement the six innovating projects put for ward by Tianjin general trade union,we must make effort to deepen theworking competition“five competitions and one creation”,make effort to research into how the trade union participate in the collective bargaining ofwage,convert it into high-quality and promoting -quality stage,and try to innovate the staff’s culture and administration for fixed assets of the trade union and make effort for the“good health”cup in aspects.

work of the trade union;innovating projects;innovating and developing year

book=2,ebook=1

D412.6

A

1008-8636(2010)02-0029-04

责任编辑 缪志明

2010-04-20

靳中宝(1982-),男,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工会理论研究所教师。

于冠华(1955-),男,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经济系主任、副教授。

刘 耕(1953-),男,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培训部法学教授。

史云昌(1951-),男,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务长、副教授。

宿采正(1961-),男,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培训部讲师。

殷 琪(1957-),女,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培训部副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安康杯集体合同劳动竞赛
中交二航局三公司“安康杯”竞赛促企业筑牢安全防线
第三届“中铁六局杯”劳动竞赛启动
工会博览(2022年14期)2022-07-16 05:49:28
打造坚固的安全“堡垒” “安康杯”为企业安全健康发展护航
工会博览(2022年14期)2022-07-16 05:48:14
安全培训提素质 劳动保护促和谐——记2018年度北京市“安康杯”竞赛活动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对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中不同劳动报酬标准的疑问
服务业集体合同法律问题研究
与时俱进实现五个转变 推动劳动竞赛创新发展
工会信息(2016年4期)2016-04-16 02:39:11
集体合同二三事
法庭内外(2015年10期)2015-12-29 06:36:27
采油企业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的思路与成效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2
杭州油漆连续第六年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
杭州化工(2013年3期)2013-08-15 00: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