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在乐
(南京市六合区教育培训中心校,江苏 南京 211500)
“视觉素养”是一个外来概念,翻译自英文“Visual Literacy”。 “Visual”作为形容词常常用来形容与“视觉”有关的事务,例如“Visual Learning”指的是视觉学习,“VisualThinking”则指的是视觉思维等。而当它作为名词时,则可泛指各种视觉图像,且通常是采用复数形式。“Literacy”一词可以解释成特指人的主观方面的“读写算”的能力与知识素养。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关于视觉素养的定义,大家较为公认的还是国际视觉素养协会所做的界定:视觉素养指一个人通过观察并与此同时产生的其它感觉,并将观察与其它感觉经验整合起来的这样一类的视觉能力。发展这些能力对普通人的学习来说是必要的。当这些能力得到发展时,它们使具备视觉素养的人能区分和解释视觉行动、视觉物体及自然的或人造的视觉符号;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能力,我们得以与他人交流;有感情地运用这些能力,我们得以深切地理解和享受视觉交流的奥妙。我支持国际视觉素养协会对视觉素养下的定义。
视觉素养已逐步成为信息时代的大众基本素养。如今,对视觉信息的感受与处理能力在生活中是普遍需要的,视觉素养能力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情趣与生活质量。对“美”的“解蔽”,不但需要“明亮”的眼睛,而且需要“敏感”的心灵。视觉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必须关注的全民教育问题。如今艺术已走出象牙塔,视觉素养不再是艺术工作者的专利。“许多人看似缺乏艺术细胞,却并非与视觉素养无缘,同样具有视觉素养的可塑性。现代社会分工中,除了专业艺术工作者,还有相当多的职业需要具备视觉素养能力进行相关的创作,如教师、大众传媒、各类设计(城市建筑设计、服饰产品设计、包装用品设计、广告影视设计、网页设计等)”。①就职业学校学生而言,他们所具备的视觉素养能力状况也将在现在或未来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社会的文明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他们对视觉文化信息的“读、解、用”的修养与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和文化熏陶才能得以提高,提高的效果取决于相关创作和应用者的视觉素养水平。
身处“读图时代”的职业学校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视觉素养,具有批判性、直观地思考媒体所呈现图像的能力。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视觉素养是正规教育不可推卸的职责,学校不仅可能而且应该将视觉素养构建到课程中,通过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来发展学生的视觉素养,使学生不仅掌握文字语言,而且掌握视觉语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由于视觉形象能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使复杂的信息变得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视觉形象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住新的学习内容。研究表明,当学生通过看和听等多种手段来学习同一个教学内容时,学习效率可达到最优化。职业教育与生产紧密联系,学生由于长期在校学习,接触生产实际较少,往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产生非常大的困难,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能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各种视觉材料,大大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尤其是网络和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视觉素养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通过网络及其他的大众媒介,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视觉信息。
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能够激发并强化他们的其他基本素养技能,使学生的各种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视觉素养能够拓展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因为创作视觉材料的能力与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一样,都试图在读者心中创造出尽可能与原创者类似的含意,此时视觉要素就像视觉句子中的单词,学生能使用的“单词”越多,也就越能与他人交流。这必将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水平。
研究表明,右脑主要负责形象、经验、直观等认识,因此创造性思维更多是右脑的产物。视觉素养有利于开发职业学校学生右脑,促进整个大脑思维,通过视觉观察与感受、视觉思维与理解、视觉沟通和传达等视觉素养训练能够帮助激活右脑细胞,促进右脑思维。这些对于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有直接帮助的。职业学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其适应社会、适应工作有很强的帮助,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1世纪,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已逐渐被加入到从小学至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里,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又一项重要指标。在时下的网络信息时代,能准确及时地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获得需要的信息,是职业学校学生提高能力和生存的必需本领。视觉信息铺天盖地,人们整天沉浸在视觉信息的海洋里,适应社会的人必须能够高效地获取视觉信息;能够批判性地分析与辨别所需要的视觉信息;能够运用视觉化的信息形式高效地表达与交流等。因此,应帮助学生成为熟练的视觉语言的编码与解码者,使他们具备通过计算机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并且批判性地思考和操作视觉信息,运用视觉材料进行交流。职业学校学生的视觉素养能力提高将进一步提升他们自身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高效、有效地获取有价值的消息,成功地评价信息。
主题任务驱动模式主要是在单一课程的背景下实施的,是教师根据视觉素养课程培养目标,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此模式主要是在这一主题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的,因此有时似乎过于强调教学,而不太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在这种单一课程中,一般来说主要有这两种教学方式:一是教师让学生先认识一些视觉信息,然后进行分析,最后达到能够分析鉴赏与创造的能力;二是教师让学生以自己动手制作为主,然后逐步提高兴趣与识图的能力。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整合课程的背景下实施的,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视觉素养的内容融入到其它课程中,有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连接;另一种就是把视觉素养作为一种能力与手段去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或是帮助简化问题。例如,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富兰克林中学,三位学者在进行一项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课题题目就是视觉素养在语言艺术课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结果最终表明将视觉素养整合到其他语言艺术课程中,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加拿大学者们对视觉素养的培养与其它课程进行整合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将流程图与时间线等引用到历史课堂上,主要是用来描述各种事件按时间顺序的排列情况,使得其结构和条理都很清晰;还有的就是将饼状图等图表引入营养与健康课程中等,同时加拿大的两位学者Begoray、Deborah L也作了相关的课题研究,课题名称是中学课程中的视觉素养。他们的研究都证明了,这种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视觉素养的提高。
当然,这只是两种主要的教学模式,随着各种教育技术和传播媒体的发展,视觉素养教育的开展方式也将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以此两种模式结合为主、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技术工人,他们同样也参与国家的建设与幸福生活的创造。他们所具备的视觉素养能力状况必将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社会的文明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他们对视觉信息的“读、解、用”的修养与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和文化熏陶才能够得以提高,而提高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相关创作和应用者的视觉素养水平。然而目前还没有多少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与实践经验。研究职业学校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大有可为,这正是我研究的原因所在。
总之,视觉素养是一个新的正在发展中的研究领域,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论证与研究。视觉素养的培养也还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与总结。对于技术、网络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视觉素养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视觉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者之间又有何关系,视觉思维与视觉素养的内在联系又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在“读图时代”,视觉素养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将为教育技术工作者们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为教育技术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所以教育技术工作者不能漠然视之,而应该密切关注,应该有所作为。
注释:
①张舒予,朱静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上).电化教育研究,2005.3.
[1]张舒予等.视觉文化概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5.
[2]乔伊斯·P·高尔等.教育研究方法实用指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
[3]张舒予.视觉文化研究与教育技术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06.4:12.
[4]张舒予.朱静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5.3.
[5]郭丹.应用知识可视化工具培养职技高师学生.视觉素养硕士学位论文.
[6]周宪.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视觉文化[J].天津社会科学,2000.4:101.
[7]赵慧臣,张舒予.冲突与融合:网络教育中的文化解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5:5-7.
[8]张倩苇.视觉素养教育: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