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东北初期的大国政治与国共纷争

2010-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0年33期
关键词:蒋介石大国苏联

刘 毅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抗战胜利后的东北,面积占全国的七分之一,人口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可耕地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铁路占全国的一半。据1943年的统计,东北的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左右,煤产量占一半,发电能力和水泥产量占三分之二以上,在全国举足轻重。[1]东北接收的复杂性就在于它涉及国、共、苏、美三国四方利益,日本在侵华时将东北的各方势力清除殆尽,实际上造成了东北战后的政治真空,没有一方能有完全绝对的优势在政治上稳住东北局势。苏、美两国利用国共纷争,谋求本国最大利益,以不同角度彰显其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力。就是在这种大历史背景下,国共双方在东北展开了决定各自命运的接收之争。

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政治就一直受国际大国政治走向的影响。任何政治统治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国际利益背景,“(进攻性现实主义)这一理论关注的是大国,因为大国对国际政治所发生的变故影响最大。所有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次大国——其命运都从根本上取决于那些最具实力国家的决策和行为。例如,1945—1990年间,世界上几乎每个角落的政治都深受美苏角逐的冲击”。[2]一战后对中国政治介入最深的无疑是日本,可是随着二战战败,日本完全退出了中国政治舞台,美苏两国,以及各自支持的国共两党成了主角。美苏两国通过条约的形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二战结束前后明确了各自在华利益。对东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中苏条约》,其中对中长铁路和旅大有明确表示,并规定苏军于日本投降后3月个内撤离东北,以及给外蒙古独立地位。可是随后蒋介石加进了以不支持中共为条件,因此大国对国际政治安排的“雅尔塔体系”,转变成了中国政治走向具体安排的《中苏条约》。

东北接收之所以这么深地被卷入国际政治中,恐怕与前苏联极度排斥任何国际势力染指东北有关。蒋介石本想有中苏条约保障及美国支持,登陆东北应该不是难事。可是1945年10月7日,苏联外交部官员约见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表示:“按照中苏条约,大连为运输商品非运输军队之港口,苏联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军队在大连登陆。因其违反中苏条约。”[3]实则前苏联将东北视为势力范围,不许他国尤其是美国染指,大连为东北第一港,拒绝国民党军队在此登陆,无疑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接收东北主权的步伐。而中共军队又占据着营口、葫芦岛等地,国民党军队只能由秦皇岛登岸由陆路进军东北。以熊式辉、张嘉璈、蒋经国为首的东北行营更是屡遇阻拦几进几出。此事曾引起民众的极大不满,吴鼎昌在抄送的《辽吉黑三省复员协进会反对苏军干涉东北议决书函》中写道:“孰期一方面曲解自由之意义,阻止我军由大连登陆他方面纵容中共党徒麇集东北各地,恣呈阻害接受之伎俩,策动破坏统一之局势。谁使为之?孰令致之?最近盛传驻长春苏军总部提出若干条款,要请我方承认。于此更使举世人士怀疑苏联之所谓友谊,且深感中苏友好条约已被苏联利用为侵略我国之工具。 ”[4]

在经历一系列接收挫折后,蒋介石重复了“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盲目求助国际帮助的老办法,事实证明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以夷制夷”,往往使局势更加复杂更难掌控。在苏军推迟撤军时,魏德迈向蒋介石递交了一份美国对华政策备忘录,其中表示:“援助接收东北,但不派美军进入,一切问题由中苏直接谈判。”[5]可见美方的态度就是保持有限干涉,避免直接冲突。国共冲突早就引起国际大国共同关注,“1945年12月29日,苏美英三国外长发表莫斯科会谈公报,对中国问题一致表示要停止内战,建立一个团结及民主的中国。美国也决定亲自出马调停,并派三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作为杜鲁门总统的特使来华,着手与国共双方商讨停止军事冲突问题,1946年1月7日由国、共、美三方参加的三人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6]中国的团结与民主,却要其他大国来呼吁,这对于国共双方和中国政治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讽刺。1946年4月8日焦头烂额的蒋介石给马歇尔发电:“务望阁下能于十五日前后回华,使我政府接收东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7]这样美国以一种非军事的方式,介入了国共在东北的纷争。马歇尔使华,无疑是服从战后美国太平洋战略设想的需要。美国着眼限制前苏联在远东影响,企图拉拢中国。蒋介石反共很坚决,当然从国家利益考虑也反苏。但是经过八年抗战后的国民政府,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都很虚弱,能不能独自用武力消灭中共是个疑问,势必靠美国援助不可。万一美国直接出兵帮助蒋介石消灭中共,苏联出兵援助中共也是有可能的,这样不但解决不了国共冲突,反而会将美国拖入第三次世界大战。蒋介石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在1946年3月9日的本周反省录写道:“美记者被苏方驱逐返回后,俄军在东北之阴谋与暴行已完全揭露,美国舆论对俄之谴责,亦已日渐积极;加以丘吉尔在美演说,主张美、英同盟,强调英语民族间合作之力量,准备对俄作战,几使人有第三次大战其将来临之感矣!”[6]这一点美国也是清楚的,所以始终对苏方势力范围内的东北保持谨慎的干预。同时美国对中共也有幻想,认为中共中农民成分大,解放区经济上贫乏,军事上武器欠佳,是个不成熟的政治势力,诱以某些利益,或许可使中共不完全依附苏联。

美国最美好的意愿是按照美式的民主议会政治模式,使国共两党在中国共存,而国民党占一定优势,这样便会使美国在远东得到最大的利益,不至于形成前苏联一家独大的局面。

可是美国的政治调停,并不如前苏联军事干预来得实际。先是中共拒绝军事调处执行处在东北战场设立分处,接着便是国共在四平之战和长春之战中打得你死我活。东北接收还没有完成,国共两党便直接卷入了全面内战的漩涡。客观地说,美国的考虑虽以自己的利益为本,但显然比苏联更多地为中国政治提供了考虑。怎奈国共双方都不是民主社会中成长的政党,更重要的是双方都以完全夺取政权为最终目标,这出大国政治干预的好戏,最终还是以国共双方自相残杀的方式而终结。

[1]汪朝光.中华民国史(第三遍第五卷).中华书局,2000:375.

[2][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

[3]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战后中国(一)).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民国七十年九月初版):119.

[4]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军事(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882.

[5]唐纵.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群众出版社,1991:553.

[6]郭汝瑰.郭汝瑰回忆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80.

[7]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战后中国(三)).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民国七十年九月初版):110.

[8][日]古屋奎二主笔.蒋介石秘录(第四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449.

猜你喜欢
蒋介石大国苏联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蒋介石阅兵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