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探析

2010-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0年26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人员基层

邹 宁

(鲁东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高校普遍实行分级管理,基层教学管理主要指的是院系级教学管理。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既是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又是教学工作的执行者。他们起到“窗口”和“纽带”的作用,对外联系于学校、各院系,对内服务于广大师生。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不断培养和提高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

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以质量提升与结构调整为主特征的阶段,新形势下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承担着多种角色。

1.教学管理理念的践行者

基层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直接服务于广大师生,服务于教学一线,是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直接践行者。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包括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两方面,主要强调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本更强调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和服务;以教师为本更强调尊重教师的劳动,为教师提供事业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基层教学管理者对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内涵的理解程度和贯彻情况,直接关系到这一理念能否深入人心,使广大师生真正受益。

2.教学管理事务的承担者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多,任务重,责任大。其主要内容和职责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日常教学管理、课程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几大项。每一大项中包括若干环节,如课程管理就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建设等环节,其中课程建设分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双语课等,还包括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建设利用等,内容、要求、目标都不同,但是却联系紧密。教学管理人员要非常熟悉教学管理的各项事务,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3.教学管理改革的推行者

基层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事务性工作,较多为重复性工作,容易墨守成规。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善于在管理工作中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思路、新目标。这种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思路主要来自于日常工作经验的积累。所以,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中,不要惧怕出现新情况、新困难,这正是改革创新的良好时机,要勇于面对,勤于思考,这样才能使教学管理工作有活力、有成就。

二、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以往有的高校并不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往往由专业教师兼职。这样的教学管理队伍已不适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几年各高校都认识到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精神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至关重要的。基层教学管理任务繁重,如果不热爱这个岗位,没有足够的工作热情,就会被淹没于琐碎之中,感到无比的枯燥乏味,不利于工作开展,也不利于个人发展。而敬业则最重要是体现在有高度的责任心。比如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学生一门课的成绩处理失误,就可能影响学生正常毕业,更何况现在是信息化管理,统计管理任务在多数情况下是批处理完成,操作失误有可能会引起极为严重的后果。另外,教学管理工作涉及考试,任何一点疏忽都会造成泄密的可能,从而引发严重的教学事故。因此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一定要有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和规范的职业行为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2.加强政治思想道德修养

一要加强政治素质修养。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自觉学习基本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把握教学管理的政策、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接触机会多,其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一定要谨慎言行,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形象。

二是要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基层的教学管理工作平凡、琐碎、繁重,不容易做出成绩,终日忙碌有时还得不到师生的理解。教学管理人员只有有不计名利、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冷静的态度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时常保持宽松平和的心态,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和事业理想。

3.丰富教学管理理论知识

一是教学管理专业知识。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活动的具体策划者、组织者、执行者,只有掌握全面扎实的教学管理专业知识才能有效地运用于教学管理实践,因此要加强高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还要掌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知识和规章制度。教学管理知识不仅要从书本上学,更要从实践中学,包括自身的工作实践和其他院校先进的管理组织实践。

二是学科专业知识。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内容与院系的专业密切相关。只有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教学等具体工作中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操作系统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学习该门课程前必须修完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数据结构等先行课程。再如,学科专业的发展要突出特色,基层教学管理工作要体现这种特色。工科、理科、文科的管理角度和思路大不相同,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的安排与组织都与学科专业特色息息相关。如果缺乏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则与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等关键教学环节相关的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三是信息处理知识。随着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的建设,教务管理工作全部实现信息化,利用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对学籍、课程、考试、成绩等进行综合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效率,同时也对教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对相关管理软件做到运用自如。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全校共用一种教务管理系统,这样有利于信息的共享,但是对学科专业的特殊需求却兼顾不到。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要能够针对院系的特定教学管理任务构建自身适用的管理系统。再如信息处理能力对教学档案建设也十分重要。教学档案的内容构成非常繁杂,包括教学计划、大纲、规章制度、课程表、学生成绩、实践教学、科研成果、师资及学生管理等各种材料。基层教学档案重在材料的原始性、累积性,要求从档案中能展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只有纸质档案,查询检索就非常复杂,不利于材料的提炼和归纳。因此教学档案建设要实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并行管理。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日常教学档案管理系统,这样不仅能更加全面真实地记录教学管理过程,体现教学成果,而且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强化教学管理能力

一是统筹能力。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人、事、物等多种因素。如毕业论文工作,从开题到答辩要历时近一年,分选题、任务下达、开题、撰写、评阅、答辩等程序。要确保论文的质量,就要从选题开始进行规范系统的管理。选题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要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实现双向选择,否则就会出现中途甚至答辩前不得不换题目的窘境;撰写过程中要合理配备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写作环境、实验平台、图书资料等,并要进行中期质量监督,以免教学资源配备不到位影响论文的实验结果和论文结论的检验,影响论文进度;答辩时要规范论文格式、答辩流程、评分标准、成绩评定等,并要进行反复的修改完善,每个环节都要涉及大量的学生和老师,而且一个环节安排不当,就会延误整项工作,论文质量就难以保障。如果没有较强的统筹安排能力和科学的方法,就会处于极度被动的状况。

二是协调能力。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大都是以学校为本位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强调按照权威性的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民主参与程度不高,缺乏与广大师生间的沟通和协调,往往得不到理解与认同,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执行政策和规范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阻力与不满。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因为他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和教师,是高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个性化程度高。因此,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协调工作,对政策规范的理解要准确,解释要清楚,同时也要耐心细致地倾听师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见,强化引导,争取理解,营造良好的互助合作氛围。

三是学习研究能力。管理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组织系统越庞大,管理问题就越复杂,对管理水平要求也就越高。高水平的管理,来自于实践经验,也来自于学习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正确把握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提高管理水平,就要不断加强学习和提高研究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结合研究方向形成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另外要扎根于教育实践,要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治学作风,还要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一定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坚持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将自身素质的提高同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紧密联系起来,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服务于教学工作一线,为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黄美华.试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2]汪筱兰.浅议教务员的素质与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关系[J].教育探索,2007.

[3]周济.大学发展与科学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7.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管理人员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