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稳山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泰州 225300)
中国大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至今,在理论研究、方法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全面繁荣并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历史性关键时期。据教育部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对1538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陆已有93%的高校建立了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92.2%的高校建立了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目前,全国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的高校已增至1983所。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已经形成的发展优势,有利于增强政府、社会和高校的信心,继续深入地拓展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动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沿着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叶一舵教授曾将20多年来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为调查、呼吁期(20世纪80年代的初、中期),第二期为尝试、起步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第三期为探索、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第四期为推进、繁荣期(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而如果从受到外界重视程度的高低来划分的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则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的成长过程。
第一阶段,由民间的自发活动发展成学校的行政行为。早在1984年,我国的一些留学人员归国后,在大学生中发起心理咨询活动,及至1986年底,全国已有30多所高校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此时,一场由学校社团等自发发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始得到部分高校领导的重视并逐步演变成这些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行政行为。
第二阶段,由学校的自主行为变成国家教委的主导性工作。1993年后,原国家教委亲自牵头,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大连等地先后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培训班,为各地高校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得到国家教委的高度重视。
第三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始从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等方面提及心理健康教育。1994年8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1999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也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阶段,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明确的、规范的要求。2001年3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2002年4月,教育部又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 (试行)》(教社政厅【2002】3号),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被纳入学校评估体系之中。2005年1月12日,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再次联合发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工作水平、队伍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四大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2005年6月3日,教育部办公厅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文成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 (教社政厅函【2005】44号),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咨询与指导作用。
沿着时间维度,来分析1984年到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过了从民间推动前进向政府主导发展的成长历程,而2001年可以被看成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基层探索上升为国家政府行为的转折点,因为从这一年起,党和政府便不断利用强大的舆论宣传和行政管理的力量,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持续并健康地发展保驾护航。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标志主要体现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
早期是以研究大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素质为主,辅之以心理教育的探讨,而现在则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行与互补的现象,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从心理的角度而非思想政治道德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宏观上,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依据的探讨等都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与学术性。微观上,如对各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研究,关于积极心理学及存在心理学等学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研究,关于混沌控制理论,以及元认知理论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都说明我国的理论研究工作已经进入具体化和中国化的探索阶段。
实践操作上的专业化,首先要求有一支专业化和专职化的师资队伍。早期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常常由 “两课”教师兼任,缺乏专业性,导致心理辅导变成了变相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部连续下达几个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后,许多高校开始增加心理辅导员的编制并引进心理学、精神病学和社会学专业的人才充当心理辅导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形成了校内与校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3561名,平均每校2.41名,教育部直属高校平均每校3.79名。
实践操作专业化的第二个要求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运行规范化,从中心的隶属关系到中心各部门的设置都必须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特色。许多高校已经将心理普查与疾病筛查、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健康年度与月度活动、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状态监控、心理课程的设置与教材的编写等工作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职责当中,如江苏省教育厅于2009年11月11日公布《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共有南京大学等16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入围,这些示范中心将在如上的各个方面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推动江苏省各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如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都相继出台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指标体系》,对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极具操作性的建设要求。
实践操作专业化的第三个要求是心理咨询室工作规范与心理咨询策略符合心理学的专业要求。过去许多有心理援助需求的同学只能在教师集体办公的地方进行咨询,不但效果不佳,而且无法遵循心理咨询的相关原则。现在许多高校都建有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试室、心理宣泄室等场所,不但环境优雅,而且各类仪器设备和软件系统配备齐全。如湖南省教育厅于2008年4月24日颁布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试行)》(湘教发【2008】27号),文件中包括心理咨询室建设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以及A、B两个等级标准,同时对一般本科院校、重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优秀与合格标准作区别对待。
实践操作专业化的第四个要求是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要具有针对性。过去高校在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时,只能使用普通成人的或从国外翻译过来的系统软件进行测评,缺乏针对性和特异性。2001年10月“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量表的编制”课题组成立,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靳诺任负责人,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终于在2005年编制出《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量表手册和软件,并建立了中国大学生常模。该测评系统包括4个心理健康相关量表和1个计算机软件,即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软件(CSPA)。自此,我国终于诞生了基本符合中国社会文化特点、适合中国大学生使用的心理健康测评系统。
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有特色,欧美国家开展最早也最有经验可鉴。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甘落后且谦虚好学的民族,非常善于运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交流方式,让中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一开始就能够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实践方法,缩短了自我独自摸索的时间。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外出学习活动,如2006年8月,由国家教育部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8人考察团,赴加拿大、美国的四所高校,就北美地区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交流。又如2009年9月,北京市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在北京市教工委的支持下组织部分高校学生工作部长、心理咨询中心主任18人参加了澳大利亚认知与行为治疗学会第32届全国大会,考察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工作交流和专业研讨。而将国外知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请到中国来的做法,更让国内许多学者受益匪浅。如2008年11月,由北京市教工委主办的中、美、加学生事务北京峰会在京召开,来自耶鲁大学等40所西方知名高校,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国高校负责学生事务的校领导、心理咨询中心主任200多人参加了峰会,这是中国、美国、加拿大三国高校首次共同研讨学生事务工作。到2009年,北京市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又在北京市教工委的支持下,在4月至6月间,分别邀请了美国的专家举办了 “北京高校心理咨询教师个人成长与专业成长团体培训”、“同伴咨询”培训和“美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与危机干预”培训。除了北京的引进培训外,2009年7月,吉林省也在延吉市召开了“心理学理论及应用国际研讨会”,中、美、韩、日四国许多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围绕心理学理论、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并举办了专家工作坊。
香港、台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向港台的各个高校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更接近中国人的文化与习惯,更易于形成适应中国大陆学生的并具有中国大陆特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如:2004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曾组团到香港六所高校进行了参观学习;2008年6月广东省组织9所高校的10名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构负责人赴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三所高校考察学习;2009年10月,黑龙江省高校心理代表团赴台湾参加在台湾省台北市召开的“台湾辅导与谘商学会2009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内地与港台地区交往日益密切的基础上,两岸四地的高校提出了共同举办论坛的设想。2009年7月27—29日,首届两岸四地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高峰论坛在江苏省会议中心举行。大陆、港澳台地区近60所高校150名代表参会,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和大陆地区的几十位高校心理学专家深入探讨和分享了各自在大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心得体会和宝贵经验。
内地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交流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层次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召开的各类会议,如2009年3月19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持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此次会上,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提出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活动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会上,湖南省教育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和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大学也作了会议交流发言。第二层次是全国及地方的各类学会、研究会举办的各种交流与培训活动。目前,成立近20周年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要承担了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指导与培训工作,并已举办了十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为扎实推进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化、意识全员化、课程标准化、教育立体化、队伍专业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省级的各类学会也成为地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和培训的主要召集人,规模较大和层次较高的有江苏、湖南、广东、北京、天津、广西、辽宁、黑龙江等地,其中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从2006年起至今,就先后为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举办学术讲座 “心理咨询中的心理评估”(梁宝勇)、“积极心理学”(刘翔平)、“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马建青)、“大学生压力情绪管理与应对”(郑日昌)、“大学生心理障碍临床干预技术”(金洪源)、“大学生人格障碍与自我调整技术”(张美蓉)、“心理行为训练技术”(孙远刚)、“沙盘游戏疗法及应用”(李灵)、“全球化时代的高校学生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怎样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学生工作中团体辅导技术的应用及高校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樊富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应对、心理危机干预”(唐登华)。第三层次是高校之间的互访。许多高校在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敦促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开始转变认识,由只重视形式与宣传,逐渐转变成既重视形式更注重内涵的发展,变过去的被动应付检查为现在的主动投资建设,向先进高校学习、取经的做法已经成为部分高校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建设的捷径。
部分国内外的培训机构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和利润空间,纷纷与国内各级学术团体和高校甚至于专家个人进行合作,开设各种类型的商业性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培训班。尽管许多培训活动收费较高,但由于能够及时地把国内外最新的技术介绍给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工作人员,这种民间性质的技术研修活动还是受到许多参与者的肯定。
一些企业或组织自己的团队或与科研院所协作,开展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硬件与软件研究,新产品不断涌现,如心理咨询脑波治疗仪、多参数生物反馈仪、HeartMath生物反馈训练系统、宣泄系统、沙盘治疗(箱庭工具)系统、心理与行为干预系统、漂浮仪及各种心理测试软件等。这些仪器设备与软件系统,逐渐改变了过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传统而单一的辅导、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使得人与人、人与仪器在和谐而有趣的氛围中取得较好的咨询与治疗效果。
总览中国大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认为中国大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进入到快速、规范、高效的发展轨道,其所积聚的发展优势已经成为全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改革的内驱力。
[1]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48-155.
[2]郑莉君.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4):64-69.
[3]沈德立,梁宝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J].心理科学,2006,29,(6):1282-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