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建构的实践性研究

2010-08-15 00:42曲志丽
文教资料 2010年33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管理

曲志丽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作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学科建设、学风建设、信息网络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验及科研条件、教学和学位管理等,都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特别是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地对研究生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管理上实现创新,必须从管理对象、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等方面出发寻找新的对策。

一、对管理对象的实践认识

管理对象包括硕士导师、学生和行政管理人员自身,这三者之间联系密切,是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基础,构成了高校实施研究生二级管理工作实践研究的主体。

1.导师

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力量,是指导和激励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等的主导角色。研究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就是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专业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确定研究方向等,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确定论文选题,开展项目研究,直至最后完成学位论文和答辩。在学习期间研究生与导师接触最多,关系也最为密切,因而作为一个导师,他的人生观、道德观、思想情操和学术作风时刻都在感染和潜移默化地、全方位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因此一个优秀的导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专业素质。那么,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导师团队就成为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对于导师队伍的建设要加强以下方面:(1)严格导师遴选制度,以确保导师在人品、学识、科研能力及创新精神等方面是学生的楷模;(2)完善导师岗位职责制,进一步明确作为指导教师应具有的责任和义务,使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与目标充分结合,真正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3)加强导师考评制度建设,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强调“质”的含量,避免无“质”仅有“量”的考评标准;(4)加强导师队伍竞争力的稳定有序发展,保证导师队伍的可持续性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对导师进行必要的岗前和在岗培训,为导师提供不断学习和“充电”的机会。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导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保证导师自身学术活力的可持续发展。

2.学生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注重的是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要全身心地投入专业学习和科研活动。学校必须把研究生课程教学和参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探索前沿的基础性课题研究,这样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环节还要精心设计,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锻炼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研究能力。另外,还应提倡研究生组织学术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比如开展专题论坛,通过导师和专家演讲,让他们领悟和学习到新的研究方法和科研思路,培养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研究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对象,他们当中的学生干部是教学管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能在学校管理者的指导下开展各项活动,这样更能够得到广大学生的响应、支持和认同,更容易活跃气氛、凝聚人气,吸引广大同学积极参与,便于一些矛盾和问题的化解,真正发挥出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充分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目的。建立学生干部管理队伍首先是人员选拔的严格把关,因为这些学生干部的人品、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管理工作能否正常展开,所以选用的学生干部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学术上都要为全体研究生同学树立表率和榜样,勇于奉献,不计得失。通过自荐、面试、考察、民主评议和试用等程序,层层把关和筛选,最终获得确认,以便当选的学生更加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更加积极地、全心全意地为广大同学服务。

3.行政管理人员

他们是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桥梁和助手,在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行政管理人员一般有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秘书和辅导员,既包括决策层的领导干部,又包括基层普通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保证校级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并根据学院的特点制定二级目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奖惩条例,并与校级管理研究生的相关职能部门保持横向联系,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培养计划、日常教学、科研指导、论文撰写、组织答辩、导师管理等环节加以具体实施,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具有指挥、协调、监督的职能。一个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所有事务都由他们来负责管理,他们人员不多,但工作量繁杂。作为高校研究生的管理人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服务意识,需要熟悉各个工作环节的程序与制度,并掌握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出偏差,不犯错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研究生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行政管理包含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等方面,从这一特质来看,行政管理很容易形成高高在上、主观教条的“官本位”作风。要克服这种管理上的通病,首先就要树立以师生为本、注重服务的思想。就是说管理者的组织思想要与个人目标协调一致,强调以服务带动管理,以服务体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才能为导师和研究生创造有利的学习和科研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开拓精神。其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管理水平。继续教育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在职培训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培训要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努力做到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搭建广泛的交流平台,开拓视野,积累信息,通过与其他院校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和考察活动,分析比较,找出差距,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二、对管理制度的实践认识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近些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增大,招生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生源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研究生扩招对高校的研究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生制度涉及行政管理者、硕士生导师、授课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参与主体,其中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管理、中期筛选、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等各个培养环节都是管理的重要内容,还关系到招生考试、学籍学分管理、奖学金评定等日常行政管理事务,以及重点学科建设任务与内容、申报程序、评估奖惩、经费管理等各个方面,包括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办班条件、申报程序、组织管理、教学管理和检查评估等具体要求。

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的工作重点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硕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应实行年度确认制,只有那些符合学术论文和课题承担方面要求的教师才有资格招收硕士研究生,这样可以督促导师持续重视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2)开展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通过专门设立的研究生教育督导委员会,明确督导在研究生各个培养阶段所应承担的具体职责,根据制定的“研究生教育督导条例”开展经常性的督导工作,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指导、督促和检查。

(3)加强对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考核,在开题报告、论文撰写、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对于达不到规定的学生令其在规定时间内重新修改,进展缓慢或没有达到要求的要延期答辩。对毕业论文实行匿名评审和一票否决制,从而确保教育质量。

(4)建立奖惩机制,实施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优秀硕士生导师评选,选拔优秀学位论文和优秀导师,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典范,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对于学习成绩不及格者要坚决予以辞退,导师没有科研项目,学生连续两年不能按时毕业或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的,应停招一年。

(5)推行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衔接计划,在本科生中选拨科研素质优秀的学生,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他们提前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以吸引、留住优秀生源。

(6)为研究生的科研活动搭建平台,开展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立项,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实施重点学科定期评估,及时反映重点学科建设现状,检验其建设成效。

(7)以就业指导为重点,帮助研究生调整就业目标和进行心理教育辅导,使研究生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他们保持乐观的就业心态。同时也加强与研究生用人单位等部门的联系,发挥社会评估机构监控评价的作用,做到科学地、动态地、全方位地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

通过监控与引导、奖励和惩罚,确保研究生学习各个环节的教育水平,及时发现和改善不足,逐步使研究生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充分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和独立性,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对管理手段的实践认识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以人为本的目标,又是以人为本的结果。管理的对象是人,那么就要确立人本理念。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要注重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在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上下功夫,鼓励广大师生勇于创新,群策群力推动管理工作上层次、上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研究生管理工作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

好的研究生导师不仅仅要求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更重要的是有恰当的管理手段。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导师,能够通过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促进研究生的科研活动,把握他们的思想状态,并根据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端正研究生的科研态度,通过一系列措施在短时间内确定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应对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科研活动进行跟踪式管理,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若是对学生进行放羊式管理,这样等到毕业再发现问题想亡羊补牢,则为时已晚。不当的管理方法往往容易激化师生矛盾,因此,把握研究生导师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效果非常重要。

2.管理人员对导师的管理

对于新遴选的导师采取岗前培训的方法,将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加强对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并将文件发到他们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培养方案。采取一帮一的办法,让新导师先协助资深导师指导一届研究生,完成一个周期的学习、实践。从培养计划的制定、论文题目的选择,到指导、把关、答辩等,由资深导师指导新导师操作,使他们掌握基本规则后,再行上岗独立指导,不要一步到位,防止盲目指导。同时,也要打破人才单位所有的传统观念,合理使用流动的人才资源,对一些社会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或本校相对薄弱的学科,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即学校一个导师,其它相关实践部门或校外、省外聘请一个导师同时对一个研究生进行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导师小组制,充分发挥导师队伍的潜力,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管理人员对研究生的管理

研究生的培养不仅受社会和校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研究生自身素质等内在因素有关,这就使它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过程。所以,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管理等工作也应该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坚持进行全程的动态管理。要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形势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实施有效的管理。比如研究生手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管理制度汇编、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研究生奖学金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且注意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另外还要注重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研究生在以行政单位为依托的基础上,可根据情况成立临时党支部,使党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合理化,保证党支部组织不散、工作不断。

四、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将最终取代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这是研究生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性的管理模式注重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它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它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强化研究生管理的服务意识,以做好学生的工作为根本,从而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变管理为服务,形成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管理理念。

[1]何旭彬,刘怡军.培养研究生骨干 发挥在研究生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9,8.

[2]潘立,柴国钟,彭旭东.柔性管理视角下地方院校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0,2.

[3]王荣,魏德强.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J].黑龙江教育,2010,2.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72305。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管理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V eraW an g
导师榜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