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继续教育的特征及未来发展探讨

2010-08-15 00:47康礼志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康礼志 徐 莹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武钢继续教育的特征及未来发展探讨

康礼志 徐 莹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分析了武钢在三十年的继续教育中形成的特征,探讨了新形势下武钢继续教育创新的思路与措施,以期对企业界继续教育创新提供借鉴。

企业;继续教育;创新取向

武钢继续工程教育从1980年消化“一米七”轧机引进技术起步。1984年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成立,武钢成为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理事单位。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IACEE)1989年成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武钢原总工程师张寿荣先生担任协会副主席。从1980年至今,武钢的继续教育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本文试图从中探求其发展特征及新阶段的创新取向。

1 武钢继续教育发展的特征分析

从武钢继续教育的进程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与企业发展战略同行

武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设的第一个钢铁基地,其发展战略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即从消化吸收“一米七”引进技术到“双七百”战略,再到现在适应国家钢铁新政和钢铁产业布局的要求以及自身做大做强的需要而确立的中西南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随着武钢发展战略的转变,继续教育也随之发展。消化吸收“一米七”引进技术,是武钢继续教育的起步阶段,其标志是系列“一米七”轧机的工艺、设备培训班的开办和武钢干部研修室的成立。“双七百”战略实施阶段是武钢继续教育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专题研修模式的逐步完善并得到继续教育界的广泛认同以及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稳步提高。中西南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武钢继续教育的成熟阶段,其标志是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以及管理、技术、操作三支人才队伍的全力打造。

1.2 强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题,为重大技改工程服务,一直是武钢继续教育生生不息的主题。不管是围绕一米七轧机也好,还是近年来围绕七号、八号高炉,三冷轧,三硅钢,新二炼钢易地改造及1580mm热连轧生产线项目,CSP薄板坯连铸连轧机,大型轨梁线项目,燃气蒸气联合循环发电项目等,继续教育都解决了企业大量实际问题。

1.3 注重模式创新

三十年的进程,武钢形成了两大继续教育模式。一是专题研修。就是结合生产技术的某一难题,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研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专题研修班,专业技术人员逐步掌握和消化引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创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专题研修这种继续工程教育模式在武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修的层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为武钢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证,同时也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继续工程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在全国许多企业推广应用。二是“定单式研修”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该模式应用现代化的培训管理方法,通过对继续教育课题调研、课题菜单、课题论证、市场推介、研修定单、项目协议到课题实施的流程再造,把项目管理引入继续教育管理,强化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进步需求以及企业员工的个性化需求的调研,突出按需施教、量身定做。这两大模式均对继续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武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4 突出四大效益

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武钢职能部门的干部研修室,还是深化改革后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钢的继续教育都突出经济效益、人才效益、科技效益和社会效益,都秉承这样一个理念:通过继续教育,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科技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又产生很好的社会影响。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相比国际而言,我国继续教育的起步晚,但发展很快;相比国内而言,武钢的继续教育介入早,直接为企业服务,效益显著,发展速度快。

2 新形势下武钢继续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策略

继续教育如何适应武钢发展战略的要求,如何应对科技发展的挑战?面对武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教育必须不断强化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训手段,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2.1 武钢继续教育的价值导向

武钢继续教育三十年的历程,其价值导向非常鲜明。面对武钢第三次创业和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强化已有价值导向,传递更加鲜明的价值导向。

一是建立完整的培训项目体系。即以服务武钢钢铁主业和主要发展领域为重点,强化现有品牌培训项目,着力建设多个服务武钢发展的培训项目群,开发与武钢新建项目对接的培训项目,做到巩固一批成熟培训项目、确立一批新兴培训项目、储备一批前瞻培训项目。二是将继续教育纳入科技创新体系。突出继续工程教育在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实现途径与方式、优势与成效。三是实现继续教育与战略部署协同推进。近年来,武钢的发展战略非常明朗,但继续教育与企业发展战略协同推进的组织程度不太高。宏观层面的组织程度不高体现在适应中西南发展战略的统一的继续教育组织体系还没有建立,纳入集团层面的整体培训课题体系没有形成。微观层面的组织程度不高体现在继续教育与武钢技改技措项目同立项、同部署、同推进的程度不高。

2.2 继续教育要围绕武钢发展方式转变来展开

武钢确立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坚持走以科技为先导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大力实施中西南发展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做精做强钢铁主业,加快发展钢铁相关产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全面推进第三次创业,努力把武钢建设成为钢铁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强大的国际一流钢铁企业集团。面对这一发展思路,继续教育必须切实发挥作用。继续教育要主动研究武钢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实行“产、学、研”结合,主动解决实现发展战略中的问题;要主动融入到武钢的发展战略中,主动介入和思考武钢实现生产经营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的措施与途径;要为武钢的发展战略提供超前服务,树立超前培养、适时输送的理念,提前消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为武钢实现发展战略过程中新项目的投产、达产和优产发挥应有的作用。

2.3 继续教育观念模式和手段要适应企业需求不断创新

武钢的继续教育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面对中西南发展战略,继续教育要有新的战略思考,努力推进创新。一是要推进武钢继续教育与生产、科技发展的一体化战略。要通过继续教育,让学员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中学到技术知识和提高管理能力,使继续教育融入到企业生产、科技的全过程。二是要推进继续教育观念创新。继续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不断发展的概念,它既有共性的要求,又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其基本内涵是以先进科技为基础,以知识技术创新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要结合武钢的实际,从更深、更广的层面上研究继续教育的新趋势、新观念、新模式、新手段,更新继续教育的观念。三是要深化继续教育的数字化战略。武钢提出建设数字化企业,继续教育要适应这一指导思想,推进数字化的继续教育战略。数字化的继续教育通过提供网上教学资源,开展网上答疑,开发电子化教学资源和环境等,提高继续教育的及时性与便捷性。员工网上轻轻一点,即可了解想学的知识内容,并有网上资源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数字化是武钢继续教育的主攻方向。四是要推进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继续教育要正视和研究人才培养的个性、过程性和终身性,面对不同的培养对象,根据其年龄、学历、经历、需求和企业的要求,设计不同的培养模式,使每一过程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五是要建立继续教育的实效评估体系。继续教育的源泉和生命力在于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但由于服务发展的评估体系不太健全,使得对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存在怀疑与不太认可的现象。要建立继续教育成效的数理分析方法,定期进行继续教育成效分析,促进继续教育创造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推进实行务实的继续教育战略,创造出更多的继续教育成果。

2.4 继续教育要有国际视野

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可以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数量正迅速扩大;而对武钢而言,随着中西南发展战略的推进,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未来几年可能是武钢继续教育的高峰期。国际化的企业要有国际化的人才,要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根据继续教育的特点及早与国际继续教育思潮接轨。一是要借鉴国际经验。美国以终身教育为主导思想,要求全体美国成年人回到学校去参加学习,把美国变成“学生之国”;日本企业为了在经济竞争中取胜,竞相进行继续教育竞赛。在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方面,美国企业用于继续教育和职工培训经费,每年约6000多亿美元。法国企业培训费在实际运行中达工资总额的10%。我国规定职工教育经费为工资总额的1.5%,但实际上有相当多数的单位不能实现。二是要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从国家层面来看,教育部主要负责基础教育和正规教育,劳动人事部主要负责专业技术培训再教育,中国科协在工程和技术教育方面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从武钢来说,继续教育要在发挥科技创新、教育培训、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等部门的协同作用方面有新举措。同时,武钢当前既懂中国和企业情况、又有国际工作经验背景的高级人才十分短缺,而国际间的继续教育合作可以加快造就这样的复合人才,继续教育应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1] 杨玉岭.武钢继续工程教育的亮点[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41-42.

[2] 王展宏,李少明.定单式研修在武钢的实践与探索[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9.

[3] 康礼志.继续工程教育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战略中的作用[J].中国冶金教育,2003,(4):70-73.

Characteristics of WISCO Continuous Education and Study on its Development

KANG Lizhi XU 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 30 years of WISCO CEE practice are a nalyzed.The innovative thoughts and measures of WISCO CEE in present situation are discussed.The result may provide good reference for innovation of corporate continuous engineering education.

enterprise;CEE;creative orientation

G724

A

1671-3524(2010)04-0066-03

(责任编辑:李文英)

2010-11-10

康礼志(1971~),男,讲师.E-mail:klz@wgx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