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松 陆高翔
(1.《武汉宣传》杂志社湖北武汉:430010;2.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80)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进入二十一世纪,全国各城市涌现了一股不断挖掘、提炼、发扬城市精神的潮流。城市刊物是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要能动的反映城市精神,在城市精神的传承、发扬、升华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以城市刊物《武汉宣传》办刊实践为例,论述城市刊物在城市精神建设中的作用。
城市精神,是指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质、精神生活的结晶,是城市发展、文化性格和历史文脉的灵魂。外在地看,城市精神表现为一种风貌、气氛、印象;内在地看,城市精神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市民精神,是这个城市民众群体集体性所拥有的气质和禀赋的体现,这种气质和禀赋体现着市民群体的价值共识、审美追求、信仰操守。城市精神既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文明传承,又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既挖掘展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又要发挥其经久留存的闪烁光辉;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价值观的体现,是城市人文底蕴、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高度融合和凝炼,更是城市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的过程,不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在全社会塑造崇高的精神支柱,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
城市期刊,是指那些以一个中心城市为主要报道对象、发行范围、影响区域的期刊。这类刊物通常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城市期刊在欧美和我国的港台地区是很有影响的期刊族群,但是在我国大陆地区,城市期刊还处在相对边缘的地位。上世纪80年代,国内城市期刊逐步萌生,此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发展很缓慢,而同一时期报纸、电视、广播都在快速发展。近年来,城市期刊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成为媒体圈中一支新生力量。从国内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城市期刊大体上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城市宣传刊物;第二类是城市文化期刊;三是城市DM杂志(以城市生活和消费为报道对象的杂志)。《武汉宣传》属于城市宣传刊物,于1985年创刊,系武汉市委党刊,目前由市委宣传部委托长江日报集团主管主办。它主要面向是各级领导干部,其宗旨主要是宣传城市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城市形象,宣传城市里活生生的新人新事。
城市精神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且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作为城市文化的代表之一的城市刊物,同样也必须以城市精神作为刊物的灵魂,作为刊物的思想源泉。
武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一次提出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的武汉城市精神。“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与武汉人自古以来“敢为天下先”的传统有关。从楚人披荆斩棘开创天地,到盘龙城的建立,再到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以及在改革开放时代聘请第一位“洋厂长”,到处都有武汉人的身影,很多方面都处于全国的前列。而“崇尚文明、兼收并蓄”就与武汉的地理环境和武汉人的性格有关了。由于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武汉市的人流量、信息量非常丰富。身居如此便利地理条件下的武汉人,自然而然眼界就开阔很多,也容易接收东西南北等地不同的新的事物。武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和革命实践孕育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的城市精神。创新与和谐是这种精神的核心。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所在,是激励、引导我们继往开来、奋发有为的精神财富。
《武汉宣传》作为武汉市的唯一工作指导类刊物,20多年来为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是伴随着武汉的改革开放发展而不断成长。武汉城市精神,无疑应该成为《武汉宣传》的灵魂。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武汉肩负着“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要大力弘扬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牢牢把握机遇,主动挑战,乘势而上,知难而进,大力推进“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力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作为城市刊物的《武汉宣传》,更应该以武汉城市精神作为刊物的灵魂,突出地域特色,为武汉的崛起发挥积极的作用。
城市刊物是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要在城市精神的传承、发扬、升华中发挥积极的、独特的作用。
城市精神不能直接作用于城市发展,它需要先为广大市民高度认同,并成为一种趋同的行为意识,然后通过市民行为的积极变化最终带动城市发展。同时,城市精神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时代发展的热潮影响其产生及变化。所以,作为新闻媒体的城市刊物,就必须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扩大城市精神的影响力、渗透力。
就武汉而言,“两型社会”建设、中部崛起、“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等成为武汉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武汉宣传,宣传武汉,《武汉宣传》必须主动承担起主流媒体的职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市改革发展,让“两型社会”建设、中部崛起、“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等理念在每个市民心中扎根。
全面展示城市的新气象,是城市刊物报道的重点。《武汉宣传》紧紧抓住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观念、新成就,展开宣传,以展示城市的新气象,服务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武汉宣传》报道的武汉“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等活动,在全国不仅有创新,而且一直在持续进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和积极的影响。在讴歌时代典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重点宣传了全国先进派出所——民意街派出所、全国道德模范奖获得者——吴天祥、抗雪救灾英雄——周又山等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城市精神增添了新的人文内涵。
城市的历史离不开发生在城市里的重大事件。无论是回顾过去发生的、还是投入到当今时代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揭示其意义及对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对于发扬、提升城市精神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城市刊物,必须关注城市里发生的重大事件。近几年,《武汉宣传》围绕辛亥革命、武汉三镇统一建立现代市制80年、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中国第八届艺术节、武汉长江大桥通车50年、第三届中部贸易博览会等进行了精心策划,重点宣传,使广大市民进一步增强了荣誉感、自豪感;对武汉重点工程的浓墨重彩,让每个市民感受到自己城市的巨大变化和美好前景;坚持三贴近原则,加大调研力度,了解群众需求,及时、准确的反映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如医疗、就业、教育等,为广大市民能够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呼吁;这些努力既彰显了武汉的地方特色文化,又为城市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本源和血脉,地域特色是城市精神具有标识意义的重要构件。城市精神的形成,离不开这个本源、要件;城市精神的延伸离不开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的参照。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刊物在传承、发扬、升华城市精神方面,应发挥自身优势,在多方位实现新的突破。
任何一座城市,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积淀,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武汉地处中国腹地,有着3500年的历史,有着独特的荆楚文化特色,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辛亥革命首义地,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的第一枪是在武汉打响的。武汉是二七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留下了施洋、林祥谦、向警予、彭刘杨等革命壮士的足迹。武汉是北伐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这里又曾是南京失守后的抗日大本营。武汉又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早在19世纪中叶,武汉就已有中外交流的活动。武汉有中国最早的现代工业— —汉阳铁厂。武汉的人文历史文化积淀是极为丰富的。单就中国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而论,历代名人墨客无不在此留下笔迹,各种诗词歌赋文联不下400篇。武汉正在不断开发出自身的文化特色,如正在进行的辛亥首义园区、知音文化旅游区、中山舰博物馆、武汉钢铁博物馆建设,计划中的武昌古城改造等。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历史文化也必然会给予相应的回报,文化精神品牌的树立,其产生的效益与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作为城市刊物,就需要对此予以呼应,主要是在办刊实践中选择恰当的方式,给予尽可能多的关注与宣传报道。首先应该加强与博物馆、档案馆、文史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的合作,充分利用其资源和研究成果,加以突出表现。其次应该加强与城市各区、各部门、各行业的联系,深入调研,努力发现、挖掘其尚未被引起重视的历史文化资源。再者应该加强刊物的策划组织与栏目设置,力争创办文化精品栏目,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章。
城市的发展进步无法脱离历史而进行,城市精神也是在传承中赋予新的内涵。历史与现代的交汇,才能稳重中不失进取,才能守成中酝酿变革,才能实现城市精神的传承、发扬、提升。
对于城市在新的历史时期所积极推动的各项事业,理应成为历史与现代交汇的节点。所以,城市正在进行中的每一项建设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新的闪光点,都应该是城市刊物重点关注与倾力报道的。1998年的武汉,已经成为历史,那一年留给我们一笔财富——不屈不挠的抗洪精神。我们现在所正在进行的,未来也必将留下印记。我国正在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各个城市同样肩负着新的建设发展使命。如何记录这段新的历史,就成为城市刊物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体现城市精神的发扬、提升,也同样是我们应该着力的。寻找到历史与现代交汇的节点,并加以大力、突出表现。其主要应该涉及,一是要在城市物质文明建设成就上寻求宣传突破,要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表现城市的发展变迁,突出其城市精神的延伸;二是要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成就上寻求宣传突破,要力求表现城市的个性特征,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新时期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先进典型代表,突出其城市精神的发扬、提升;三是要在城市政治文明建设成就上寻求宣传突破,要着力表现城市在国家大的政治文明进步背景下所进行的富有特点的改革和创新,突出城市精神的现代新元素;四要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上寻求宣传突破,要根据城市自身实际重点显现城市的地域特色,突出城市精神的新内涵。只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就能够很好地实现城市刊物与城市精神的互动,更好地促进城市各个领域的发展、进步。
城市精神在城市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烙印着清晰的地域特点,真实地反映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和演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社会未来发展具有某种牵引、推动作用。一个城市的,不仅需要桥梁、高楼等物质形态的支撑,还需要价值观、目标追求等城市精神的支撑。城市刊物则应在城市精神的传承、发扬、升华中发挥作用。
[1] 赵文荟.城市期刊面临的困惑与机遇[J].传媒观察,2010,(8): 32-34.
[2] 姜 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007, (10):5-6.
[3] 王廷信.城市精神、城市政策与城市文化软实力[J].艺术百家, 2008,(4):9-11.
[4] 肖红缨.试论城市精神[J].江汉论坛,2004,(8):128-130.
[5] 朱广黔.对城市精神构建的理性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9, (2):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