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的委婉语再范畴化研究

2010-08-15 00:55:22方秀霞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范畴上位语言学

方秀霞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认知视角下的委婉语再范畴化研究

方秀霞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再范畴化这一认知特征。在范畴化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拟从认知视角讨论委婉语再范畴化的特点。再范畴化为研究委婉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基于再范畴化理论尝试从三个方面阐释委婉语的再范畴化认知条件,进一步说明再范畴化是委婉语一种重要的构成方式。

认知;委婉语;再范畴化;特点;条件

一、引言

委婉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指人们使用听起来较为含蓄、委婉的词语来替代一些较为粗俗、令人尴尬或者对人不敬的词语。委婉语的使用有助于使交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从而使交际者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委婉语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近年来,中外学者们如Rawson[1]、尹群[2]、邵军航和樊葳崴[3]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传统的研究多集中于委婉语的构成手段、分类、功能等角度。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学者们研究委婉语提供了一些新的角度,如概念整合理论、隐喻和转喻理论、图形背景理论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再范畴化的角度对委婉语进一步探讨。

二、范畴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再范畴化

世界是由许多不同事物组成的,需要人们去认知。范畴化是人们通过语言把不同的事物归为同一类型地认知活动。只有通过范畴化,人类才能更好的认知世界。范畴化理论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范畴化理论的认识经历了从经典范畴理论到原型范畴理论的时期。从亚里士多德到维特根斯坦之前的2000多年是传统的经典范畴理论时期[4]。经典范畴理论认为,范畴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来定义。针对经典范畴理论的不足,Rosch[5]在众多学者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和基本层次理论。Lakoff[6]指出,相对于我们的思维、感知和语言,没有比范畴化更重要的了。如果没有范畴化能力我们任何作用也发挥不了。此外,John Taylor[7]、Ungerer&Schmid[8]、Croft&Cruse[9]、赵艳芳[10]、束定芳[11]等也对范畴化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

由于委婉语的范畴化认知过程是发生在原范畴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一认知过程被称为委婉语的再范畴化。最初的范畴化是人通过自身认识世界的直接产物。随着人们对事物认知程度的加深,认知范畴体系也逐渐成熟,其范畴化的有意识性也随之提高[12]。人类社会文明逐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更加礼貌,委婉语得到广泛使用。所谓的委婉语,即加进了感情等评价色彩后,所属的范畴就不一样了。事物的本质还一样,但它们被归到了不同的范畴[11],实质上即为再范畴化。

三、委婉语再范畴化的特点

认知语言学认为,范畴是围绕原型这个认知参照点建构的,其边界依据成员的典型性程度向外扩展[13]。基本等级范畴是典型的范畴成员,原型也在基本等级范畴中得到最好的体现,所以基本范畴是人们认识世界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10]。在基本等级范畴上,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下发展为下属范畴[10]。在范畴化理论的基础上,本节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讨论委婉语再范畴化的特点。

(一)委婉语再范畴的基本层次词代原范畴的基本层次词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使用一事物来言及归属于不同的范畴的另一令人尴尬的事物,使双方交流更加和谐。如:

(1)He is in“rehabilitation center”now.

“rehabilitation center”是指康复中心,是娱乐、休养等地点的基本层次词。此句中用来婉指“疯人院”,它是养老院等机构场所的基本层次词。

(2)她也是有工作的,是“性工作者”。

此句中,“性工作者”属于工作、职业范畴的基本层次词。这里以此来指代“妓女”这一类人物范畴中的基本层次词。

说话者通过此种指代,使人们注意的焦点从不愿谈及的、令人尴尬的原范畴词变为和谐的、令人轻松愉悦的再范畴基本层次词,以达到委婉效果。

(二)委婉语再范畴的上位层次词代原范畴的基本层次词

由于上位范畴词多具有较强的概括功能,因此人们倾向于用上位范畴词来指代令人不悦的事物,达到概念泛化、模糊委婉的目的。如:

(3)Her necklace is down the front.

“front”指前面,是头、脸部、胸部等的上位范畴层次词,此处代指基本层次词“女性的乳房”。

这种类型的再范畴化是借一个更大范围的身体部位范畴词来代替其中一个人们不愿提及的具体器官[14],由于上位层次词没有感觉经验上的完形,因此在心理上相对于基本层次词来说不易识别,属性太概括[4],进而使得人们认识事物焦点扩大,达到委婉功用。

(三)委婉语再范畴的下位层次词代原范畴的基本层次词

下位范畴多突显个别属性,范畴成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具有特指功能[10]。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言及某物时并不直接表达,而是用下位层次词来替代此物。如:

(4)“四眼”走了过来。

“四眼”是用身体部位范畴的下位层次词“近视眼”代指人物范畴中的基本范畴词“戴眼镜的人”。类似的还有“秃脑袋”、“长鼻子”、“歪嘴”等代指有这些特征的人。

(5)我“去洗一下手”。

“洗手”在这里作为“去厕所”范畴的一个下位层次词,是“去厕所”的分事件。这类委婉语通过借事物的特点或属性指代事物本身的情况[14],使人们注意焦点扩散,起到委婉作用。

四、委婉语再范畴化的认知条件

Lakoff[6]指出,范畴化是人类的基本能力并进一步强调了范畴化的重要性。人们往往根据作为范畴化起点的“基准层次上的范畴”或“基准范畴”即基本层次范畴,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界分[12],委婉语的再范畴化也不例外。再范畴化为委婉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上节讨论了委婉语再范畴化的特点,本节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委婉语的再范畴化认知条件。

(一)委婉语再范畴化基于原始的基本等级范畴

基本等级范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区分的最基本的心理等级,是认知的重要基点和参照点;在此基本等级上,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或向下区分为下属范畴[10]。委婉语的再范畴化实际上就是基于原始的基本等级范畴进行的,再范畴化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原始基本等级范畴的上位范畴词或下位范畴词。如:

(6)It seems that your insides is not very good.

“lnsides”为内部,是人物身体部位范畴上位层次范畴的典型代表,用来婉指下位范畴词“the guts”,即“人的肠子”。

(二)委婉语再范畴与原范畴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或具有邻近性

在委婉语再范畴化过程中,人们往往倾向于通过对原范畴的属性进行认知,通过相似性或邻近性得到委婉语。隐喻或转喻理论进一步说明了委婉语再范畴化与原范畴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或具有邻近性。隐喻是委婉语一种重要的构成方式。隐喻的魅力在于破坏一种旧的范畴,在原来范畴的废墟上建立一个新的逻辑疆界[15]。也就是说,新的范畴是建立在原范畴基础之上的,与原范畴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而,从认知的角度看,委婉是借助隐喻模式,通过突显或隐藏方式,发现原先分类所掩盖的新的相似性的“再范畴化”过程[13]。如:

(7)这个犯罪分子不久就“去见马克思”了。

马克思是伟大的历史人物,是人物范畴的典型代表,但此句中“见马克思”婉指“犯罪分子的死去”。“见马克思”是在原范畴“死”的基础上通过再范畴化而形成的委婉语。类似的例子如用“chimney consultant”婉称“chimney sweeper”等。

转喻也是委婉语重要的构成方式之一。束定芳[11]认为,转喻属于关系轴,涉及的是事物的相邻关系。由转喻构成的委婉语是与原范畴具有邻近性进而再范畴化的结果。如:

(8)He has gotA IDS.

此句用“A IDS”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首字母缩略词。通过邻近性特征来代指原范畴,避免直接提及疾病,达到委婉目的。

(三)委婉语再范畴与原范畴词的词性等多属同一类别

同一范畴内部的成员之间以及范畴与范畴之间的界限都是模糊的。束定芳[11]指出,由于范畴边界的模糊性,同样的一件事情,加上感情等色彩评价之后,所属的范畴就不一样了。一般说来,原范畴的词性和意义与再范畴化后的委婉语的词性与意义是一致的。如:用“Derry and Toms”指代“bombs”,用“to go in stag”婉指“to go naked”,用“她有了”代替“她怀孕了”等。这些再范畴化与原范畴词的词性等均属同一类别。

五、结语

委婉语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文明在语言上的反映,它使交际更加得体,交流更加顺畅。范畴化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手段,由于委婉语的范畴化认知过程是发生在原范畴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一认知过程被称为委婉语的再范畴化。本文在范畴化认知理论基础上,讨论了委婉语的再范畴化的构成特点。再范畴化为研究委婉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在再范畴化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委婉语再范畴化的认知条件,进一步说明了再范畴化是委婉语的一种重要的构成方式。

[1]Rawson,Hugh.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 and otherDoubletalk[Z].New York:Crown Publishers,Inc,1981.

[2]尹群.略论委婉语的特性与范围[J].语文研究,2003,(2).

[3]邵军航,樊葳崴.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外语研究,2004,(4).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Rosch,E.Principles of Categorization[A].In E.Rosch,&B.Lloyd(eds.).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C].Hillsdale,N J:Erlbaum,1978.

[6]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7]Taylor,J.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Categoriz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8]Ungerer,F.&Schmid,H.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9]Croft,W.&Cruse,D.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10]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1]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2]刘华文,李红霞.汉英翻译中再范畴化的认知特征[J].外语研究,2005,(4).

[13]王永忠.范畴理论和委婉语的认知理据[J].外国语言文学,2003,(2).

[14]卢卫中,孔淑娟.转喻与委婉语的构成[J].外语研究,2006,(6).

[1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仪宏斌

H05

A

1009-3192(2010)03-0126-03

2010-04-01

方秀霞,女,河南周口人,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范畴上位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特斯拉 风云之老阿姨上位
车迷(2018年12期)2018-07-26 00:42:22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三扶”齐上位 决战必打赢
基于ZigBee和VC上位机的教室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以新思路促推现代农业上位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04
语言学与修辞学:关联与互动
当代修辞学(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