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万东,杨纪锋,李 伟
(温州医学院生命科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细胞工程教学改革尝试
梁万东,杨纪锋,李 伟
(温州医学院生命科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通过增加总课时,调整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选择适合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严抓实验教学,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改革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等措施,激发了学生学习细胞工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达到了预期效果。
细胞工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张,一些新专业被迅速创设出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及大部分教师比较年轻、缺乏经验等原因,使一些课程的设置、开设时间的安排、学时的多少、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学时比例、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细胞工程便是这样一门新课程。根据前几年的教学效果、教学心得、学生的反馈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并在学院、系相关人员的帮助下,课程组对细胞工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心、学时比例等进行了改革和调整,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物产业的开发,细胞工程将在农业、工业、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海洋和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细胞工程在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为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课程,并熟练掌握其基本技术,我们增加了总课时,由以前的36学时增加到48学时。又由于细胞工程是操作性、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加大了实验课所占比重,使实验课与理论课学时数之比达到1∶1,各24学时。
由于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教材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可选用的版本较少[2]。我们选择了科学出版社出版、安利国主编的《细胞工程》教材,经过任课教师的集体讨论确定了教学内容,并制定了教学大纲。
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生物学,其作为一门课程在细胞工程开课前已经开设过,所以在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时精简了这部分内容,并按照细胞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实践(各种离体培养)—成就及今后发展前景这样一条轴线来组织理论课教学内容,使其更简洁、清晰、明了。
细胞工程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因此它可以作为通用技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上游水平可以进行发育生物学、离体形态建成、干细胞等方向研究,中游水平可以进行遗传转化、原生质体融合等研究,下游水平可以利用生物反应器等技术进行应用性研究[3]。为此,我们不但增加了实验课学时,精心安排了实验内容,而且改革了实验课授课方式,加强了实验课管理。首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尤其是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能流利背诵,以加强其理性认识;其次教师应准备大量视频、录像让学生观看,使其对操作过程有感性认识;第三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操作完成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点评;第四对操作不规范、不认真的学生下次课重点提醒、指点。通过此种授课方式,实验结束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掌握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为以后开展相关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进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技术,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打下牢固的基础,我们改革了考核方式:加大实验操作成绩和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一方面每次实验课操作之前,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在脑海中模拟实验过程,回忆操作步骤、动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并让学生复述,给出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将过去的以理论考核为主改变为以实验操作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实际操作,教师点评,现场给出分数。这对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技术的掌握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和努力,无论是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学习兴趣,还是对知识的理解、技术的掌握程度都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
[1]王伟霞,李福后.生物技术专业《细胞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8,(09):245.
[2]安国利.细胞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陈金慧,施季森.新教师上好植物细胞工程课程的几点思考[J].生物学杂志,2007,24(2):68~69.
G420
B
1671-1246(2010)03-00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