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0-08-15 00:51任晖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3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职业院校卫生

任晖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兰州 730000)

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任晖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兰州 730000)

卫生职业教育;宏观政策;教学质量

1 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变化

2001年7月,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颁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调整医学教育总体规模,扩大高等医学教育,压缩中等医学教育的方针。取消中等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医学类专业,积极发展医学相关类专业。这使得我国卫生职业教育一度萎缩。

2005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高中教育阶段,要坚持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并重、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高等教育阶段,要相对稳定普通大学招生规模,重点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到2010年,使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1]。随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包括卫生职业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地方政府纷纷出台配套措施,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形势喜人。

在教育部召开的2010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作了题为“在改革创新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的专题报告。鲁昕强调,面对新形势,要更加明确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中等职业教育的国家定位,一是基础职业教育,是面向每一个有中高等技能需求的人的教育,是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定位,一是面向未成年人学历和职业生涯的基础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基本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面向社会上有择业培训需求的成年人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和提高再就业和创业能力;三是面向有提高生活质量需求的社会成员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改善生活质量、调整消费结构的能力[2]。

2 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现状

2.1 学校占地面积普遍狭小,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

我国的卫生学校大多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由政府划拨土地筹建,学校占地面积普遍不足100亩。进入21世纪后,占地面积狭小问题已成为制约卫生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无从建设、招生规模不能持续扩大都与这一历史因素有关。

2.2 西部和中东部地区差距逐渐拉大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西部12个省、市、区仅有14所,设置医学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东部相比更少,个别省区目前仍没有一所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西部地区的卫生职业教育类学校在政府政策扶持、就业引导、办学条件等方面明显不如中东部地区。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既有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师队伍质量和流失等原因。现在,西部和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包括卫生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发展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

2.3 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逐年降低

护理专业一直是卫生学校有就业优势的专业。但近年来,由于一些医学高等院校扩大护理专业本科、专科招生规模,就业市场高学历人才出现过剩现象,加之一些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片面追求(如一些省级医院规定不再接纳中专层次人才),使卫生学校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呈逐年下滑趋势。其他医学相关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也逐年下降。

2.4 教学质量尚待提高

卫生职业教育在学生来源及教师水平上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也有一定差距。这2个差距已成为制约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在学生来源方面,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有一定差距,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是未考入普通高中才进入中职学校学习。高职录取分数线比普通本科低很多,高职学生绝大多数是未考入本科院校而进入各类高职院校就读。教师方面,“就全国总体情况看,2006年各类中职学校教师为79万人,2008年增长到约90万人。”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07〕2号)中规定:“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规模达到130万人,其中兼职教师占教师队伍总量的30%,生师比逐步达到16∶1左右。”据有关人士介绍,到2010年,中职教师缺口至少为10万人,其中,专业课教师更为紧缺。

2.5 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较低

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提高教研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即达到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但由于卫生职业院校教师课时量大,工作任务重,没有更多时间开展科研工作,更无法形成“教研相长”格式。而且政府几乎没有给予中等职业学校科研经费,而高校一般不愿与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科研合作。这些因素使得医学类高职高专科研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制约了卫生职业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有效提高。

2.6 对国外卫生职业教育经验借鉴不足

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医学比较发达,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较高,这与其高质量的高等医学教育和卫生职业教育密切相关。而我国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卫生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对这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借鉴不足,也很少组织卫生职业教育院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赴这些国家的职业院校考察学习。致使卫生职业院校领导、教师不了解国际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未能与国际接轨。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国家对卫生职业教育支持不够

从教育资源投入、政府重视程度上看,卫生职业教育投入保证机制不健全,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的投入远低于普通高等教育,而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又高于普通高等教育。在卫生系统,主管部门也几乎把资金全部投入到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社会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及其毕业生存在歧视。中、高职院校毕业生不论如何努力,如何优秀,都改变不了第一学历为“中专”“大专”的事实。

3.2 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

我国高技能型人才缺乏的现实毋庸置疑,但对大多数学生及其家长而言,中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是低层次教育,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是无奈的选择。加上社会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追求,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基于以上原因,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普遍较差,学校培养任务繁重,教育质量与规模增长难以同步。

3.3 卫生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理念不新

一些卫生职业院校沿用学科本位课程体系,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教学核心,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落实不到位,“中专延长”和“本科压缩”的影子挥之不去;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和权威性,忽视学生未来岗位的需要及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中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所界定的“技术技能型”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原则理解不透彻、实践不到位;任课教师对医疗机构和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

3.4 适合卫生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双师型”教师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而我国卫生职业院校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在全国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不到1/4。尽管近几年教育部启动了“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培养出来的,需要在真实环境中经过多年实践才能锻炼成熟。即使锻炼成熟,有志于从事卫生职业教育的也并不多。

3.5 与实训基地联系不紧密,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卫生职业教育是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而建设校内仿真、模拟或完全等同于工作现场实际的实训基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多数院校力不从心。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没有一定规模的或没有附属医院,对实习生的实习状况不能有效监控,导致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不能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尽管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我国卫生职业教育近几年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形势还相当严峻。

4 对策

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4.1 转变观念,更新职业教育思想

卫生职业教育模式应由传统的学院式向就业导向式转变。培养目标应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学习制度应从“学校是核心,全日制教学是主体”转向“学校与医疗机构合作,实施弹性学制,职前与职后相结合”;教学内容应从“以校内课程为主,重视学科性”转向“重视专业领域建设,注重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实践能力重于书本知识”;证书制度应从单一的“学历证书“转向“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证书’制度”;教学评估应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实践能力,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注重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的一致性,注重学生后续发展潜力,真正体现“教育要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障。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大力发展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各中、高职院校应大力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际的“双师型”教师,可大量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这不仅能使教学更贴近实际,而且易于专业调整,降低培养成本,密切学校和行业的关系。

对于专业教师,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重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并要从单一的“知识理论型”教师转向“双师型”教师,一专多能。

我国应统一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教授级讲师职称,合理构建中等职业学校职称结构,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

4.3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模式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是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经验。落实“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卫生职业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切实加强学生见习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广“订单式”培养,把招生与就业紧密衔接起来。拓宽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空间,做好职业院校学历证书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工作。

4.4 对照新标准,加强内涵建设

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该计划旨在从解决国家、群众、战线和社会共识的职业教育问题出发,深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2010年以及今后几年推动职成教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0年工作要点》提出: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2005-2010)》执行情况检查,并组织落实好新一期项目的实施工作。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推动制订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基本标准,修订《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3]。

今后,我们要按照教育部“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4]的基本要求,对照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结合卫生职业教育实际,强化内涵建设,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在推动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

4.5 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建议地方政府对卫生职业教育在政策和经费上重点扶持,以培养更多适应医疗卫生机构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一是目前卫生职业教育在教育思想观念、办学条件、就业渠道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政府必须对卫生职业学校给予重点扶持。二是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较东部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优势专业少、实训条件差。因此,建议加大西部地区卫生职业教育的国家级、省部级教改试点专业和实验实习室、实训基地建设扶持力度,以此带动西部卫生职业教育增强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向较高水平发展。三是增强对西部地区省(市、区)部共建卫生职业学校的扶持。省部共建卫生职业学校是指由省市区政府与国家部委协议共建的职业学校。这些学校行业特点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应从协调全国性行业招生、教学实习、就业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增大经费投入,使其成为西部地区卫生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四是实行“根据办学条件、专业市场价值、教学质量等因素制定收费标准,实行优质优价,适当拉开档次”的政策,带动与促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建设与发展。在运行机制上,积极扩大卫生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根据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办学方式,加强校企合作。

[1]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5-11-14(1).

[2]鲁昕.在改革创新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在2010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docin.com/p-81549071.html,2010-03-18.

[3]关于印发《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www.jyb.cn/info/jyzck/201002/t20100224_341844.html,2010-02-24.

[4]鲁昕.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hnedu.cn/web/0/public/201002/11154153702.shtml,2010-02-11.

G71

A

1671-1246(2010)23-0006-03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职业院校卫生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卫生歌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