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枫,庞蕾蕾,林琳
(广东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药学类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初探
沈枫,庞蕾蕾,林琳
(广东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药学类院校;“双创型”人才;创业能力
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主要指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行为[1]。所谓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是指通过施加教育和影响,使其能够善于并且有意识地发现和认识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并且能够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创新精神培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2]。
创业是指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也就是自主地开拓和创造业绩与成就;是愿意吃苦,有创新精神的人,通过整合资源,捕抓商机,并把商机转化为盈利模式的过程。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进行某项事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3]。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自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后迅速发展。创业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基础的夯实、创业指导的实践、创业挫折的教育。
所谓“双创型”人才培养就是把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前提,以形成创新创业品格和提高能力为目的,促使学生个性得到不断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以此将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1)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药学类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以往的药学类院校教育中更重视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而忽略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素质教育。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陆续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和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因此,培养药学领域的“双创型”人才成为药学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2)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符合制药行业发展特点。制药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等特性。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设计生产工艺以及最终的营销与管理,都需要不断创新,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药学类院校主要为制药行业培养、输出科研技术、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的人才,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够为企业所用。所以在药学类院校培养“双创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提升药学类院校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药学类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一方面给社会提供了层次高、素质佳的劳动者。但另一方面也给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需要药学类院校不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队伍中,自主就业,接受社会的挑战[4]。
(4)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药学类院校创新创业活动应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培养“双创型”人才,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自我发展方式充分展示才华,提升素质。
“双创型”人才培养可以从多个方面开展,笔者以我院为例,对“双创型”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1)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广东药学院根据当今社会以及制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紧密围绕面向区域、行业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特色鲜明的多样化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课程设置中,除加强理论教学外,还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实验课程设置,加强实习教学规范,构建由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课外实践教学和现场实践五大教学模块组成的有机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按规范开设验证性、综合设计性、探究创新性的专业实验课和实习课,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从专业设置和定位上体现“双创型”特色。广东药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围绕面向区域、行业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总目标,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特别是在学校成功申报国家级特色药学专业的基础上,在校内开展本科优势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特色与优势学科的发展,提高“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遴选了制药工程、生物技术、中药学、护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药物制剂、化学工程与工艺、临床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校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在这些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校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
(3)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双创型”人才培养需要。在优化专业和课程体系的同时,广东药学院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学校每年都承担国家、省市的教学研究课题,并获得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多年来,学校资助了一大批教育改革课题,这些教育改革课题既有从人才培养的理念、方法上进行研究的方向性课题,也有就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创新,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策略性课题。通过研究和实践,教师由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向体验、互动、讨论和实践的教学方式,这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锻炼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4)通过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等载体培养“双创型”人才。对在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课堂内进行,而且还可以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形式或借助社会力量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广东药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计算机、数学建模大赛,技能竞赛,操作能力比武,暑期大学生科技、卫生、文化下乡等活动,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格局。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自主创业,如创办早餐屋、家教中心,提供电脑维修服务、校内鲜花礼品配送等形式多样的服务,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
药学类院校通过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打造“双创型”人才,既解决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又大大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制药行业高速发展和创新需求,从而推动整个制药行业更好地发展。
[1]李石纯.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24.
[2]王前新,周明星.创新教育全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
[3]郁义鸿,Robert D·Hisrich.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李建国.关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4):67~68.
G420
A
1671-1246(2010)23-0019-02在新形势下开展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打造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双创型”人才。药学类院校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药学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为此,药学类院校必须积极行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制药行业源源不断地输出“双创型”人才。
注:本文为2009年广东药学院教育研究课题(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