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贸与外贸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010-08-15 00:49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刘亚丽
中国商论 2010年4期
关键词:内贸外贸民族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 刘亚丽

内贸就是国内贸易,是指国内企业之间发生的贸易;与之相对的是外贸,即国际贸易,特指国家间或地区间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二者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都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都是在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下并遵循商品规律,通过交换取得更多的经营利润。相比而言,由于国际贸易会受贸易国的政治经济政策、海关、度量衡及价格、汇率、运输风险等方面的影响,难度要大大高于国内贸易。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相当一部分聚居在欠发达的西北、西南边疆,远离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和沿海发达地区,深居大山、或深陷内陆,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粗放型生产方式居于主导地位,由于受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所能调动和组织的资源不足,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也有限。经济发展滞后,与中东部的差距很大。

1 民族地区内贸与外贸现状

1.1 内贸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规模投资拉动和政策利好的刺激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速。内蒙古、广西、新疆、西藏、宁夏、云南、贵州和青海8个民族省份的GDP增速在主要年份的大部分时间内都超过了全国的GDP增速。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表现出良好态势,被称作经济发展中的一匹“黑马”。

但是,从国内的区位分析,民族地区远离中国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加之大山阻隔、交通不便,即使是民族地区的省会城市对外联系也不是十分方便,更不必说从大山里走出的交通和时间成本。加之历史和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发展仍然落后于非民族地区,在全国GDP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大,比如,1990年占全国比重的10.24%,到2006年下降为9.76%,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的总量差距逐年拉大。

1.2 外贸

对外开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外贸依存度和外贸贡献率是反映经济外向型的主要指标。从经济地理的区位看,我国有陆地边境线22000公里,其中少数民族地区19000公里,我国8个民族省区中,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5个自治省区均与外国接壤,与国外的边境线约占我国边境线的一多半。单就新疆来说,就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等国家为邻。

尽管民族地区外贸发展较快,但与非民族地区相比,对外贸易发展依然落后。2006年,外贸依存度仅为13.66%,而排在第一位的上海其外贸依存度是170.13%;外贸贡献率最高的浙江为27.91%,民族地区则仅为1.63%,差距显而易见。尽管相邻国家有14个,但除俄罗斯外,都是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贫穷国家,边境贸易层次不高,利用国外市场、吸引外资的难度大;民族地区对发达国家的外向度不高,经济发展反而呈现出封闭的状况。

2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2.1 资源优势

我国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储量丰富、种类齐全,在全国资源地理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比如,200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民族地区煤炭保有量为3731.93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7.06%;天然气资源保有储量达3375.06亿立方米;目前世界上已有的16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均有发现,其中青海境内就有125种,有50种居于全国前10位,11种居全国首位,西藏有100多种矿产资源;1985年全国已探明储量的60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占全国总储量70%以上的就有18种。除此之外,草地、森林、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

2.2 人缘优势

我国有20多个少数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跨国界而居,形成名副其实的跨界民族。跨界民族所发挥的作用是内地民族不可相比的。因为跨界民族地区不仅资源丰富,有较大的吸引投资潜力,而且重要的是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如互市交易、婚姻、宗教、节日等,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本身就为相互间的经济交往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由于双方边民相互交往频繁,他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信息了解较多,这就有利于有关方面及时掌握情况,指导和影响本地区的生产部门,为市场提供需求量大、销路广的商品,以扩大出口,发展经济,促进边境贸易的繁荣兴旺,在资源开发和商品贸易以及为双方的交往牵线搭桥等方面,跨界民族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2.3 政策优势

2010年1月1日起,我国第一个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在WTO 承诺的基础上,相互逐步取消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业和投资市场,实现贸易、投资的全面自由化。由于中国和东盟有很多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较小,共同语言较多,在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当中同属新兴经济体,有着迫切的发展要求,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巨大。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共同的需要,符合当前区域贸易发展的大趋势。

2004年5月,越南总理潘文凯来华访问,正式提出中越合作建设“两廊一圈” 的建议。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合作区域,“两廊一圈” 涉及我国广西、广东、云南、海南、香港和澳门及越南的10个沿海地带,广西、云南与越南的桥梁和纽带变得更加具体和现实。从地理意义上讲,“两廊”和“一圈”是内地与沿海的关系;从经济意义上讲,则是经济腹地与出海通道之间的关系。边境贸易作为广西、云南外经贸的特色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发挥了“利国、睦邻、安邦”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次区域边疆经济的繁荣。“两廊一圈”的提出把这种合作水平由“边民”层次提高到国家层次,可以促进两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除此之外,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战略也为民族地区的内贸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机会;我国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施的兴边富民政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1978年就已经启动的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贫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政策等等,都为民族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内贸与外贸发展的政策优势。

3 发挥优势,促进民族地区内贸与外贸发展

3.1 提升内贸流通的现代化水平

构筑现代流通网络,支持承办企业与民族地区的信息化改造,加大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流通网络建设力度,形成信息畅通、配送快捷、管理高效的有机整体,促进经济发展、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完善工业消费品市场体系,培育专业批发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发挥流通领域培育自主品牌和支持自主创新的功能。完善生产资料市场体系,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建立供应链联盟,承接生产企业的采购和销售外包业务,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3.2 深化双多边经贸合作

我国第一个东盟自贸区已经建成,“两廊一圈”的经济现在运作良好,而且我国还处于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圈内,民族地区应利用已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大力发展边贸经济,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后劲。

3.3 推进内外贸的协调发展

内贸是国民经济价值实现的最可靠、最重要的途径,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进一步理顺自上而下的商贸流通管理体制,建立起内、外贸一体化的职能机构和运行机制,在观念、规则、管理方面实现内外贸一体化。通过加强对内、外贸的宏观调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内外资源合理配置,内外市场互为补充,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等方面消除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协调发展。

利用现有经济发展优势,在政策指导下,创造机会,增加资源供给,调整经济结构,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不仅会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大放异彩,还将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地区政治稳定。

[1]江曼琦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王来喜.资源转换论:西部民族地区资源优势转换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猜你喜欢
内贸外贸民族
我们的民族
新冠肺炎疫情下内贸集装箱港口发展破局之路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竞争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