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课 情系多媒体

2010-08-15 00:51孙师国
中小学电教 2010年9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教育

☆ 孙师国

(滨州市高新区旧镇中学,山东滨州 256660)

走进历史课 情系多媒体

☆ 孙师国

(滨州市高新区旧镇中学,山东滨州 256660)

随着当前山东省中小学学生统一在校和放学时间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学生在校时间大大缩短,再加上学生双休日的实行,使原先靠磨时间的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运用声、光、电形成色、形、声的完美结合,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利用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下面就中学历史教学,谈谈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是一门反映过去客观事实的人文学科,它固有的特性使它既不可能重演,又不可能通过实验去感知。但历史的本身却有血有肉、五彩缤纷,而呈献在学生面前的课本又高度浓缩、高度概括。这使它们之间构成严重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显示功能。既然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形象再造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就以图文声像方式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而缩短久远的历史与现代的时空距离,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思想受到启迪。秦灭六国是《秦的统一》一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配有精心解说词的秦灭六国的战争历程,通过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把根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再启迪学生思考。如“秦灭六国的次序和方法是什么?秦为什么采取这样的策略?”学生们借助教师所给的资料,通过思考和讨论,回答起来头头是道。

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教学媒体只是一种教师表演的道具,它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它的应用只是为了提高教学实际效果。如果我们为了使课堂热闹而人为地纳入教学过程,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依据先进的教学思想来设计软件。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拓宽教育渠道,强化对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且“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多媒体的使用,使思想教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使学生情感溶入教材中,与作者同喜同忧。例如:《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一课的教学,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扑向敌人的机枪射孔壮烈牺牲这一高潮情节,教师借助于多煤体,教室中出现了壮观而惨烈的战争场面,以及嘹亮的冲锋号声,密集的枪炮声,高亢激昂的“同志们,冲啊!”的喊声和志愿军战士的回应。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好地体会了黄继光“舍身”的意义。英雄的高大形象深深印入他们脑中。学生与作者达到思想的共鸣,教师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历史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大纲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历史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在讲中国近现代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前进》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在教学中加入介绍雷锋、孔繁森、孟祥斌等人先进事迹的影片片段,并在看完影片片段后设问:“我们应向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什么?”。典型感人的片段剪辑,虽然只有几秒钟时间,却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广泛共鸣,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且总结出的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内容、要点,培养了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另外,多媒体技术还能使历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吸引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兴趣的引导产生最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国近现代史《国统区危机四伏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这一节时,由于课本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无味,传统教学往往不能把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我制作了介绍国统区物价暴涨情况的课件,讲到“1936年100元法币可买一头牛,而1947年连一盒火柴都买不到”时,用牛慢慢变成火柴的动画效果使学生非常直观地感觉到国统区经济崩溃的现状。还在其中插入两段影片进行对比:一段是国统区人民生活困苦、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一段是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人民敲锣打鼓踊跃参军的片断,让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对课文知识掌握也更加深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精讲精导的前提下加大了对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时间和力度。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只提一些大众化的问题,留一些大众化的作业,这样要想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是不可能的。而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得到增强,进而解决了这个难题。如学生在经过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以后,教师在各组挑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由于反馈结果可长时间地进行显示,所以教师可更多地把各组代表留给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而把结果反馈评论的机会留给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发言代表会积极努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效果。同时,由于学困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和作业所反馈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并进行有重点的指导。在讲授新知识后进行适时的考核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可在参照学生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需求,使历史课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1]黄华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2]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

[3]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2).

昌曙平]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历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