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绊脚石”到“垫脚石”——让网络成为德育工作的好帮手

2010-08-15 00:51:36陈爱琴
中小学电教 2010年6期
关键词:绊脚石德育工作青少年

☆ 陈爱琴

(溧阳蒋店小学,江苏溧阳 213376)

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方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无限开放的网络世界中,青少年学生由于缺乏对信息的甄别意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引起道德失范,造成人格分裂,甚至最终铸成终身的遗憾。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让广大青少年远离网络呢?作为一名熟悉互联网络的教育工作者,我坚决反对这种“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观点。其实,只要积极面对、正确引导,我们完全可以让网络这个德育“绊脚石”变成为我所用的“垫脚石”。

一、“触网”宜导不宜堵

确实,网上有许多有害的东西,但网络代表了世界科技潮流,它给人们带来的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方便快捷的信息传输、获取渠道,已经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将他们与世界潮流隔离开来。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他喜欢还是不喜欢,网络都注定要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青少年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可以说:网络的出现,对于我们的德育工作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网络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都为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笔者认为“堵”不适宜,“放”有风险,“导”才是上策。面对精彩的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教育者除了运用科学的德育方法和技术手段,给学生的思想武装上一道坚实的“防火墙”之外,更应该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并发挥网络的育人功用,将学生从不健康的娱乐和交往中引向探究网络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活动中去,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如此一来,变“堵”为“导”,寓教育于网络,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网毒免疫力。

二、趋网络之利而避其害

有这样一句哲语,让人很受启发: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我们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原则也应该是:兴其利、去其弊。

1.让聊天工具成为师生沟通的“快速通道”

QQ是一款优秀的基于互联网的即时寻呼软件。使用它和好友进行文字、语音和视频交流,可以即时发送信息、即时回复。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使用QQ和网友交流,相互传递情感和信息。通过QQ,他们把埋藏在心底的话大胆、真实地表达出来,其中既有心中的郁闷和不快,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和憧憬。有不少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聊天采取一味禁止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作为引导者,教师若能学会使用QQ,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思想、学习、生活等全方位的指导,必能取得用常规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

教师可以向学生公布自己的QQ号码,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告知QQ号码。这样,教师、学生之间就可以通过网络互通信息,进行心灵的沟通。这种交流健康且不失自由,总比在网上随便寻找网友,不着边际地闲聊、互相谩骂要好得多。QQ聊天时用的都是昵称,它的隐蔽性让学生们对老师敢说真话和心里话。另外,QQ聊天较之以往的写日记、周记这种交流方式更富有新鲜感、趣味性。通过QQ聊天,教师能及时地了解到班级的现状和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给学生作心理指导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电子邮件成为个别教育的“私人空间”

再来看看E-mail,即电子邮件。它是互联网发展中最重要的技术和最实用的工具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E-mail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联系方式。在德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网络传输的方便快捷和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可以通过E-mail向老师请教或求助,以得到及时指导,疏解心中症结,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每逢节假日、生日等,还可以互发电子贺卡、互致问候,这对于进一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是很有意义的。

师生间经常互通E-mail,不但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而且E-mail是一种非面对面的“谈话”,其私密性强的特点恰好满足了个性突出和隐私观念增强的现代青少年的要求,他们不喜欢听说教和空洞的理论,更愿意接受真切、具体而且人性化的思想指导。在这种条件下,E-mail不但没有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反而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深入、个性化教育的“私人空间”。E-mail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当教师发现了一些典型问题后,他可以将这些问题整理出来“群发”给全体学生或其他教师,让更多的人从这些真实的例子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3.让网上讨论成为集体教育的“空中教室”

如果说E-mail是网络中的私人空间,那么BBS就是网络上的公共场所。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中文翻译为电子公告版,现在已经成为Internet上最为知名的服务之一,它在网络中开辟了一块块公共空间供用户进行讨论和交流。在校园网的服务器上也可建立BBS。很明显,BBS的互动性、及时性非常适于集体德育工作,它可以让我们的班级德育工作充满时代气息。

如果在校园网上开辟班级BBS,学生可以将活动的建议以及搜集到的资料及时地张贴到BBS上。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浏览、出谋划策,大大提高了活动的参与面,集思广益,活动的形式因此更丰富,效果也更明显。我们还可以利用BBS组织网上辩论,轻松的氛围、活泼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每每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教师或班主任也可以及时就学生感兴趣的某些热点问题或典型案例在BBS上提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深入讨论。实践中发现,学生在BBS上思维活跃、言语精辟。在BBS的应用中,教师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在这些活动中“随风潜入夜”,逐渐培养起来。

4.让优秀网站成为引领成长的“进步阶梯”

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雏鹰网、红泥巴村、中国儿童网等优秀少儿网站。使学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在互联网上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让这些网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传统教育中的说教式德育相比,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地摄取德育知识,能使他们在感性中形成道德认知,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向家长推荐这些优秀的儿童网站,在校园网站首页明显位置做好链接。

在推荐校外优秀网站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主动地完善、更新校园网上的“雏鹰天地”等栏目。在“雏鹰天地”中丰富学生身边发生的活动、学生关注的热点信息、学生满意的各种作品、学生喜爱的动漫、学生喜欢玩的益智游戏等等。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开设心理咨询、法制教育等专题的平台,也可以开展“网上祭英魂”、东西部“手拉手”等网上活动,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地开展网络德育工作。利用优秀的少儿网站作为“指南针”和“过滤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信息技术素养和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位家长高兴地说:“如果我们有更多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其他网站了,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5.让班级博客成为展示自我的“无限舞台”

网络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各方面技能的舞台,极大地拓展了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空间。例如:利用网络开放、互动的优势,师生合作共建班级博客:介绍班级特色,展示学生优秀作品,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班级自豪感和凝聚力;设立评比栏,公布班级各项常规评比结果,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开辟经验交流区,讨论班集体建设中的心得体会,提高学生参政议政的主人翁意识与集体责任感;设计综合评价专栏,定期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同学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启发;在班级里开展学生个人网页设计比赛,并在班级博客中设置“超酷”学生个人网页的链接……

学生在博客上写下了一篇篇生动的文章、说出了一条条真诚的心语、拍下了他们精彩的瞬间、摄录了他们手指间流动的美妙旋律……这些只要上传到班级博客中,所有人都能随时随地看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人赏识,试想:有谁不爱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有谁不想听到“你很棒!”的夸赞?有谁不愿在家人和朋友面前告诉他们:“老师和同学们都好羡慕我哦。”?特别是平时一些比较内向的、不太自信的孩子,我们有意识地发表他们的“作品”后,会发现洋溢在他们脸蛋上的笑容多了,和小伙伴、老师在一起交流的时间也多了!

德育与网络的整合,把单调的居高临下式说教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道德体验,把德育内容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身需要,德育工作实现了从单向传递到双向交流的飞跃。当然,发挥网络育人优势的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注重创新,就可以尽量减少甚至避免网络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互联网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出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巨大功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绊脚石德育工作青少年
那块绊脚石
电流传播的“绊脚石”——电阻
青少年发明家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单车前进的绊脚石阻力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8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