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刘海燕 马才顺
1.1 一般资料 2001~2007年间我们在临床上收治伴有各种口腔并发症的老年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患者247例,其中男169例,女78例;平均年龄71.4岁(65~91岁)。义齿戴用时间2~15年不等,平均戴用时间5年。根据王征寿分类法记录,一类义齿17例,二类义齿38例,三类义齿31例,四类义齿13例,五类义齿96例,六类义齿52例。在这些病例中,上颌义齿63例,约占25.5%;下颌义齿184例,约占74.5%。
1.2 方法 首先检查口腔及义齿戴用状况,分析产生口腔并发症的各种原因;其次对口腔软硬组织及可摘局部义齿进行相应的治疗处理,并适时进行重新修复;最后根据临床资料、发病原因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分类整理,结合我们长期的口腔医疗与保健工作实践,找出老年可摘局部义齿设计中常见的预防误区与忽略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1 可摘局部义齿口腔并发症情况 ①基牙龋损情况:含有一颗以上基牙龋损的136例。②基牙缺失情况:因牙折、牙周病松动及龋坏无法保留而拔除基牙的90例。③基牙及邻牙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情况:203例。④义齿性口炎:82例。⑤颞下颌关节紊乱:96例。⑥义齿存在不同程度缺损(卡环,托,基托折断):127例。⑦义齿无固位力:162例。
2.2 原因分析及对策
2.2.1 保护牙体牙周健康方面 活动义齿戴入后,容易引起原有口腔生理微生态平衡发生改变,口腔生理性自洁作用下降,引起牙周指数升高及牙菌斑中的致病细菌比例增加,同时导致患者唾液分泌减少,酸碱平衡改变,这些变化可能给口内余留牙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患者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可以有效去除菌斑,保持口腔清洁。在义齿使用一个阶段后,由于人工牙磨损,卡环支托损伤、变形或折断,牙槽嵴吸收,基牙松动或继发龋形成等不确定因素,应嘱患者每半年定期复查1次,及早消除隐患,对症处理,减少余留牙的患龋率和对牙周组织的损害,以利余留牙的健康和延长义齿的使用年限。
2.2.2 预防黏膜疾病方面 在临床中由于义齿佩戴引起的黏膜损害有多种表现,义齿性口炎最为常见。预防及治疗义齿性口炎的措施为:注重义齿基托材料的选择及基托制作精度;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保持口腔卫生以及对修复体的正确处理[1]。注重义齿的设计和制作,同时倡导患者正确戴用义齿,及时更换义齿,减少基托下沉造成的不利影响。
2.2.3 协调关节与肌肉方面 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弹响、颌面部疼痛、咀嚼肌酸痛易疲劳或者进食时咀嚼肌无力等症状,主要是没有建立正确、稳定、协调的正中咬合接触关系。在义齿修复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基牙,并对基牙及口内的余留牙进行适当的预备:其一方面是要磨改缺牙间隙对颌的伸长牙、异常余留牙,另一方面对于余留牙因磨耗造成的较陡牙尖和锐利的边缘嵴,也作了适当的调改,使得义齿修复后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2]。恢复正常的咬合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保持正常的息止颌间隙,使颌面部协调美观,咀嚼肌群得以正常休息,咬合重建。
2.2.4 防止意外和医源性障碍方面 主要表现在义齿固位力差、松动、翘动、松脱,容易引起老年患者误吞。应尽量采用整体铸造支架,使义齿坚固耐用,轻薄舒适,具有很好的温度传导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缺牙患者要求修复的比例日益增加,使用义齿的年限也在增加。因身体状况、口腔条件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老年缺牙患者的修复方式仍以可摘局部义齿为多。相对于固定义齿而言,可摘局部义齿对口腔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若不处理好与口腔软硬组织的关系,非但不能很好地起到修复缺牙与功能的目的,还会给患者带来某些疾病与痛苦。
老年可摘局部义齿设计中的预防原则:一是老年人神经肌肉的适应性较差,口腔环境改变不宜过大,以防不适应带来的生理功能紊乱;二是老年人口腔组织抵抗力较弱,义齿应尽量少覆盖口腔软硬组织,以防继发性龋病和黏膜病的发生;三是老年人的空间定位能力退化,手上感觉较迟钝,义齿结构宜简单,便于摘戴;四是老年人唾液腺萎缩,口腔唇颊舌肌运动能力减弱,义齿外形应便于自洁与清洗;五是老年人对自身病情变化的反应较慢,应定期复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病情发展与恶化。因此老年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从设计开始就必须引入预防理念,在戴牙始终必须贯穿保健的意识,这是保证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质量、维护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的重要环节。
[1]刘广顺,陈树国,孟令强.义齿性口炎的病因及防治[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5(3):177-179.
[2]马轩祥.口腔修复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