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记者二三事:与刚入行的新闻工作者谈采访

2010-08-15 00:43陶长春唐晓丹
中国地市报人 2010年1期
关键词:工作

陶长春 唐晓丹

(武汉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随着新闻学教育的不断加强,现在大多数媒体新进的年轻记者都是受过四年正规新闻本科教育的大学生。新闻敏感性强,头脑灵活,对待工作积极热情是他们突出的优点。但是,由于我国许多高校的新闻专业教育与新闻工作实践脱节,造成的结果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到了新闻单位不知道如何工作,或者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工作却得不到老同事的认同;或者畏首畏尾,消极应付,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消磨了热情。新闻记者应该在采访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而是要平视。那么,具体来说,作为媒介新人应该怎样面对媒介的实践工作呢?笔者在从事大学新闻教育以前都曾长期从事新闻实践工作,总结自己工作经验以及当今大学新闻教育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思想上转变自己,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很多大学新闻专业非常重视新闻理想主义和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在教育中忽视了一些我国特有传播体制的因素,忽视了在学生中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致使一些新闻专业的学生绝对新闻自由主义思想泛滥,满脑子的“第四权力”、“无冕之王”想法。表现在实践工作中就是不讲新闻工作纪律,经常违法原则做新闻纪律所不允许的事,说不该说的话。比如:安徽某电视台曾有一名新进记者,在办事途中看到很多下岗工人堵住了交通要道,没有问清事件缘由便贸然采访,结果群众看到记者采访,更加激动,人越聚越多,最后引发群体性事件。

记者要为人民说话这是肯定的,但是记者首先要在遵守党的新闻纪律的前提下为民说话,而不是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国的新闻事业首先是党的新闻事业,新闻工作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工作,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年轻记者很容易将新闻工作与党和政府对立,产生所谓新闻是“第四权力”的思想。因此刚入行的年轻记者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加强对党的新闻政策的理解与认识。尤其是在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如果不能从大局出发做新闻工作,就会给党和政府,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损害。“5·12”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从总体上来说是积极的起到了巨大的凝聚人民的力量。但是还是有个别媒体记者抓住地震中的一些不和谐的事件进行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对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击灾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还有一些媒体不顾新闻纪律,擅自向灾区派遣大量记者,耗费了本来就不多的灾区资源。

当然,对于我国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现象,新闻媒介不是不能报道,而是必须掌握好报道的火候、力度。在必要时必须向相关党组织或者政府报告,得到允许进行报道,或者向所在新闻单位领导报告,等待指示之后行事。不能以新闻的及时性为借口违反党的新闻纪律进行采访写作刊发。尤其是对于敏感事件,记者不能随意干预。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年轻记者,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在抓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上下功夫。以正确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宣传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记者在导向问题上,不能有任何的大意,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只有这样,年轻记者才能更快的融入新闻工作,更精确地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规律。

二、积极建立起人际关系网络,打下坚实的社会关系基础。很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都非常努力地采访写作,忽略了社会关系的建立,这样很长时间里也难以适应新闻工作。实际上,新闻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访写作活动。新闻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也必须是一个好的社会活动者甚至是社会活动家。一名记者要真实地了解社会,就必须广泛地接触社会。其实早在民国时期,被称为“新闻全才”的记者邵飘萍就认识到这一点,他善于言辞,广泛交游,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都靠得拢,谈得来,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所以独家新闻总是被他抢到。那么新入行的记者怎样比较有效的建立社会关系呢?记者由于自身职业的原因,几乎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都要了解不同的社会事件,因此,有着建立社会关系的良好的渠道:

1、培养与人交谈的习惯。有些记者或者自视甚高,不愿意与人进行交谈,尤其遇到社会身份和地位比较低的采访对象时,便会有一种优越感,不屑于与人谈话;还有的记者有时候遇到地位比较高的人,又自怨自艾,怯于与他人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与人交往的心态。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无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是我们的社会资源,不仅仅是我们的信息来源,同时也是我们的老师,记者应当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深入学习,这样才能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才可能获取各方的鲜活的信息。所以,在我们面对采访对象时,我们应尽可能多的与他们交谈,除了采访话题,谈谈个人情况,谈谈人生哲学,谈谈生活常识,在交谈中我们慢慢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2、结识新的朋友,扩大交际圈。对于新进入媒介的记者来说,几乎天天都要与陌生人见面,认识一些新的朋友。在这些新认识的人中,有很多会对将来自己的新闻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记住这些人并巩固与他们的友谊是扩大自己交际圈,尽早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有效途径。巩固友谊的前提是尽快的记牢他们,能在下次打交道的时候准确的称呼对方。因为记者几乎每天都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因此有时候记住别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笔者在刚入行做记者的时候有个老记者传授了一个“笨办法”,大家不妨试试。每次采访,如果遇到了对自己以后工作可能有帮助又比较投缘的人,采访结束,写完稿件之后,便在一个专门的采访日志上简要记录采访过程,并将新结识的朋友的姓名、职务、外貌、语言表达特征等信息记录在本子上,经常看看,以免忘记。这一笨办法在后来笔者的新闻生涯中的确很有帮助,笔者在采访一名小学老师过程中谈的很投机,便把她记在采访日志上,由于种种原因以后很少联系,一年以后在一个先进人物表彰会上碰到她,准确的称呼与对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的回忆,让她十分意外。从此以后她经常与笔者联系,提供了很多教育战线的新闻线索。

3、维护和加深与他人的友谊。记住了他人之后很重要的就是要维护和巩固友谊关系。作为记者维护和巩固友谊的方法之一就是采访前后的通讯联络,尤其是采访后,一定要告知对方结果,如涉及对方的采访稿件是否刊播或者什么时间刊播,耐心解释不能刊播的原因。因为一般情况下被采访人都很关心媒介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及时回应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其次,是尽量多的参与他人的活动,有些被采访人经常通知记者参与他们的会议、聚会或者是宴会等,对于新闻记者而言,社会活动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尽可能的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加深同他人之间的友谊。第三,对于那些对我们新闻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人,有规律的电话问候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每两到三周就问候一下对方,经常性的简单的问候会给他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找准采访重点,不当蝴蝶型记者漫天飞。所谓蝴蝶型记者就是东跑一下,西看一下,像只蝴蝶漫天飞,看似忙碌,实际上庸庸碌碌实质的事情都没有做好。记者需要耐心和韧劲,这是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本身应该具有的素质。有了这股韧劲,我们在新闻采访中才能发掘出更深、更好的新闻素材;有了这股韧劲,我们才能真正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反映群众的真实心声。所以好记者一定是勤奋的,但是勤奋的记者却并不一定是好记者。

腿勤、眼勤、手勤一直是大学新闻教育告诉学生的成功之道,新进媒介的记者都是年轻人,有着旺盛的精力,同时对社会又充满了好奇。一有任务立即马不停蹄的去采访,而且总是想法设法发现新的线索,只要有风吹草动,立刻行动起来。事实上,总编辑和编辑们枪毙比例最多的就是新进记者的稿件,并不是新进记者新闻敏感性差或者写作制作水平差,而是他们很多时候写了不适合刊播的稿件,做了无用功。当然,刚入行的记者,勤奋是很好的开始,但是,做记者光有勤奋没有头脑却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那么新进记者怎样才能避免成为“勤奋的蝴蝶型”记者呢?

1、对各种信息要进行分析思考鉴别,必要时请教老记者。有些新闻线索尽管很有新闻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是不能采访的,即使是采访了,也不可能刊播的。例如涉及到民族问题、宗教信仰等问题的线索。有些新闻线索听起来很有价值,但是类似的新闻已经屡次刊播过了,比如,经常有人从武汉长江二桥上跳下自杀或者“伪自杀”——有人希冀借此引起注意而已。这样的新闻线索很容易引起新进记者的注意,他们跑了去往往是虚惊一场,很多情况下桥面发生的只是家庭纠纷而已,而且类似的事实又被多次报道过。再有一种就是有的线索爆料人故意夸大事实,吸引记者前去,这就需要记者对一些反常的线索进行核对,比如:找出线索的疑点,仔细询问,如有可能进行第三人核实,然后再去采访,避免跑冤枉路。

2、不要满足于写豆腐块,要善于思考敢于写“大稿”。新进记者经常会被派出去参加各种无关痛痒的会议、典礼和其他活动,或者是邻里吵架、井盖被盗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多新记者认为小会议、小事情难以写成大新闻。这种观点是有很大片面性的。事实上,往往很多社会问题和重大新闻就隐藏在这些小事情、小会议背后,等着我们去挖掘。今年6月,同在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和另一家报社接到了同一线索,有一个小孩落进没有井盖的下水道而丧生。另一家报社记者进行了采访后,仅仅是简单的报道了新闻事实,而《楚天都市报》的记者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更为深入地采访。向读者全面介绍了全市井盖被盗和损害的情况,并由此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诸多危害,还向公众介绍了新型井盖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资金等困难。文章刊发以后不仅仅在市民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且引起了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后来拨出专款对新型防盗井盖的研制予以支持。年轻记者应当多思考,多写深度报道,善于从细微的小事中分析出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即使有时最终的成稿不能被刊发,一个时期下来对自己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3、采访要深入,不能打游击战。蝴蝶型的记者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四处出击,东打一枪西放一炮,一天能跑四五个地方,甚至更多,马不停蹄地采访。虽然这样做是出于工作压力,大多数媒介将工作量与收入挂钩,这给新入行的记者巨大的压力,毕竟他们的经验少,社会交往面不宽,新闻线索少,所以只要有蛛丝马迹便立刻杀奔过去,企图靠量取胜。但是这样做弊大于利。新闻工作要有专业精神,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体现到新闻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尊重采访对象。不能把对方仅仅当做消息来源,还要把对方当做是朋友,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与关怀。新闻采访工作还是一门特殊的交谈艺术,在与他人交谈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要边交谈边思考,能在对方不知觉的情境下掌握交谈的主动权,这一采访技巧不是靠走马观花,随便问问别人就能获得的。采访还是很好的了解现实社会的手段,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年轻人需要深入的了解社会,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做一个走在时代浪潮前面的新闻工作者。到处打游击不仅不能帮助我们更早更深刻的认识这个社会,而且助长了浮躁的采访作风,养成不良的新闻工作习惯。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说:“采访之于记者,就像耕地之于农民。农民只有把地耕深耕透,才能保证优良的地力,获得丰收;同理,记者只有深入通透的采访,才有可能成就一篇真实深刻反映生活的新闻作品。这是我20多年记者生涯的体会写好新闻。”做好记者必须从严谨的采访开始,只有深入地采访,才能认清楚事物的原貌,才能深刻地体会社会生活的本质。

猜你喜欢
工作
我的工作
养工作比换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不工作,爽飞了?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