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2010-08-15 00:51司福亭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校园大学生

◆司福亭

(中州大学)

论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司福亭

(中州大学)

建设和谐校园,主要是通过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先进管理文化,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建立扶贫济困机制,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等途径来实现。建设和谐校园,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确保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高校 和谐校园 构建

高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高校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因此,正确组织和领导和谐校园建设,是党和人民赋予每一个高校管理者的神圣使命。

一、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

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把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核心内容之一。

由于高校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高校所要建立的和谐校园也必须具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切目标特征:(1)民主法治;(2)公平正义;(3)诚信友爱;(4)充满活力;(5)安定有序;(6)人与环境和谐统一。

民主法治,是指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学校通过实行民主法治来保障师生的各项权利,平衡和调节校园利益关系,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公平正义,就是高校在处理校园内部事务的时候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让广大教职工在良性机制下进行公平竞争,使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师生员工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使学校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增强学校的价值认同与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展,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构建健康的和谐校园,就要充分发挥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各方面的创造活力,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指导方针,破除不利于高校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上的各种障碍。

安定有序,就是学校组织健全,学校管理完善,学校秩序良好,师生员工安居乐业,学校保持安定团结。首先,校园安定是指校园平安、稳定,师生的生活状态正常;其次,应该是在与外部互动过程中,发挥学校对社会的影响与教育功能,为学校缔造一个安全文明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一是校园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教职工队伍建设科学合理;二是学校的各种利益之间存在一种协调机制,维护和保持学校各层次及各方面利益处于一种协调、稳定、平衡的发展态势。

人与环境和谐统一,就是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良好。具体来说,就是保持校园内干净、整洁,做到林木、草地布局合理,各种人文景观错落有致,教室宽敞、明亮,建筑材料环保、节能、美观。教学设施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安全、便利、环保。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思路

在构建和谐校园这个系统工程中,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是大方向,是宏观思路。具体来讲,构建和谐校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党的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和谐校园建设就有了支撑力量,就有了雄厚的组织资源和社会基础。因此,学校党组织要在认真总结近几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分析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创新工作理念、完善组织设置、健全工作制度、提高整体素质、改进活动方式等途径,努力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既能组织党员,又能领导和服务师生员工的坚强堡垒,使学校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2.建设先进管理文化。管理文化水平的提升是高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先进的管理文化是消融高校内部矛盾,促进高校和谐健康发展的内在基础,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必须首先建设先进的管理文化。在高等学校建设先进的管理文化,关键环节有二:一是学校管理者在对学校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自觉学习有关管理的理论知识,将系统管理理念、战略管理理念、人本管理理念、创新理念等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于学校的内部管理,摒弃依靠经验对学校进行管理的弊端,增强管理的科学性;二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所谓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就是从制度上保证学校重大原则、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就是积极推进学术民主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学者专家在治学和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是切实加强干部选拔、工作人员任用的民主制度建设,完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创新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模式。

3.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这不仅是因为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给师生员工以感官上的愉悦,更主要的是完善的教学设施能够给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便利。这就要求学校搞好校园的房屋、道路等基本建设,扩充图书馆、实验室的功能,强化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完善运动设施等,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内为师生员工提供工作、生活、学习上的便利,为师生员工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物质保障。

4.建立扶贫济困机制,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在我国高校中存在着两个最严重的问题,一是贫困生问题,一是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问题的存为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做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针对贫困大学生生问题,高校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的相关政策和各项措施,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同时,还要对贫困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勤工助学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品质,树立助学贷款的信用观念,培养他们诚信的品质。另外,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学校还必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有效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是要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和人员,设立正规编制和制度,配备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人员;二是认真编制就业指导计划,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以及社会的需求,有计划地实施指导;三是广泛收集招聘单位的信息和在网上发布毕业生个人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互动;四是建立广泛的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解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三、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汇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高校的和谐不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社会的和谐具有强大的辐射和推动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率先垂范。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高校是一个知识与人才相对集中的特殊机构,也是重要的社会细胞,通过高校的和谐可以带动家庭的和谐、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与社会整体的和谐。另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教育。高校是优秀人才成长的摇篮,高校通过传授系统的知识和理论、组织科研、指导实验、开展实践等途径,使学生才智和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为社会发展进步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可以说,高校的和谐发展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持系统,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与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追求是一致的,高校实现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赋予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是高等教育支持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助于促进学校内各主体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形成合力。更具体地说,一方面,和谐的校园是涵养高校特色的摇篮,可以为高校的内涵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育人环境;另一方面,学校的内涵发展必然对和谐校园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高校注重孕育并积淀文化底蕴,提升自身品位,为推进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建设和谐校园是确保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和谐社会着眼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在这三对关系中,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最根本的。当前,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给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正在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那么,如何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呢?建设和谐的高校校园是确保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因为和谐的校园环境,良好的育人氛围,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思想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素质得以提高,精神不断升华。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下,高等院校才能培养学生的和谐理念,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理想信念、和谐精神、和谐意识,使学生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1]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5-2-20.

[2]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N].人民日报,2006-10-24.

[3]程刚.和谐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7-5-4.

[4]杨东平.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 20世纪[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校园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校长管理要学会“望闻问切”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关于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