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锋
谈话式作文方法即对话即是作文,对话的过程就是作文的构思过程;反过来,作文的过程就是人与人、人与心灵、人与文的对话过程。
1.作文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即作文就是对话。
2.作文是心灵的表白,即我手写我心。
3.将谈话内容、过程整理成文,就是作文训练中的再现与表现,即对生活的再现与表现。
人们平时谈话,无非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漫谈,二是专题讨论(包括发言)。漫谈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虽是如此,就每个谈话点(内容)而言,它也是一种专题讨论,只不过是在容量上短而小而已。既是专题讨论,就得包含这样几个因素:1.话题(谈话内容),或针对某件事、现象(靶子)而说;2.有谈话者对此事的看法或评价;3.为了让对方明白或同意自己的看法,说话者还得举出另外的类似的或相反的例子加以分析、比较证明;4.当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比较抽象,对方听起来比较费力时,谈话者可能就会使用打比方等方式加以说明;5.举例不足时,谈话者可能还引用别人说的话来加以证明,并可能进一步阐释引用话语的含义;6.当得到对方的首肯时,也就意味着谈话的结束,但谈话可能意犹未尽,或再次发生感慨,于是不忘再次强调自己的看法或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
用作文构思来看这种谈话过程,其实质上就是一次作文构思过程或写作过程。与谈话相对应的就是:1.引述材料或树靶子;2.对材料由表象到本质的分析,提观点;3.运用例证或正反论证,并对例子进行分析;4.运用比喻论证或比较论证等;5.运用引用论证;6.呼应前文、首尾圆合。 用起、承、转、合来说,1是起,2是承,3、4、5是转,6是合。由此可见,即使是漫谈,也是一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议论文。其实,《谈骨气》《想和做》《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年大会上的讲话》《拿来主义》就是类似的例子。
[创设情景,设置话题,引导讨论,小结归纳,整理成文,心灵感悟。]
甲、乙、丙三个老师坐在一石凳边聊天。
一辆小轿车刚好在旁边停下,车上走下年轻的一家子三人:西装革履,说笑着往草坪走去……
甲、乙、丙不由自主地往这家看去。
(师:假如你是其中一位老师,你对这情景有何想法或感慨?)
甲:你们看,有钱就是好;有钱就是幸福,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丙:我觉得他们有个蹦蹦跳跳的小孩才幸福;有人有钱,但却没有儿女,孤孤单单,寂寞度日,这种人就不幸福。
乙:一家人和和睦睦才是幸福。
(师:大家还认为还有什么人?还有什么是幸福的吗?)
其他学生:其他单位的人幸福。晚上一吃饱饭就可以出来散步、聊天,回去就可以休息。不像当老师的,晚上还要下到教室辅导学生。
甲:他们也认为老师是幸福的,桃李满天下。
乙:最幸福的是生意人,不受约束,自在自由。
丙:农民也幸福,侍弄好自己田里的活就行了。
甲:古人幸福,那时环境污染没有那么严重。
乙:但古人没有轿车坐,没有手机用。
……
(师:从大家的理解来看,幸福有个统一的标准吗?)
有个别学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们思考)
甲:其实,很难给幸福下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不同的处境有不同的幸福。
丙:确实是这样。晚上出来散步的人也觉得很幸福。
乙:老师改完作业,能打一场球,也是幸福。
甲:小孩听讲故事也是幸福。
(师:如果让你和农民换个位置,干不干?)
丙:不知道。
甲:不干。因为我们不熟悉那行。
乙:让你做生意,行不行?
丙:想做生意,但怕亏本,因为不了解行情,没那素质。
(师:为何当老师又可以?)
丙:因为适合自己。
……
(师:从以上的讨论中,你们对什么是幸福有了个明确的看法了吗?)
(生思考)
有部分学生:适合自己的才是幸福的。
(师:还可以举别的例子吗?)
……
以上的讨论,相对应的同样也包含有作文的几个要素:
1.材料:下车的一家子。
2.话题:什么是幸福?
3.论据:各类人的幸福表现。
4.分析: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理解。
5.观点:适合自己的才是幸福的。
根据典型、有序、充实、完整原则,整理整个谈话过程,就可以写成一篇较好的作文。
1.要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就要设置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2.引导学生按一定程序、围绕规定话题讨论,以提高讨论效率。
3.引导学生作深入分析、归纳,得出明确的观点、结论。
4.提醒学生记录、整理对话的顺序、内容、过程。明白谈话应有一个统一的话题,有一条明显的线索。
5.引导学生明白说话有理有据、有分析才能服人,才能明辨是非。
6.引导学生把散漫性的谈话上升到有意识、有主题的层次上。
(师:大家觉得这种方法,与出个话题或材料就写作文的方法比,哪种更好?)
生们:这种方法好,难度降低,易消除畏惧作文心理,有话写,易抒发内心感情,不造作,真正“我手写我心”。
笔者常用这种方法训练作文,效果还可以。现抛砖引玉,期待得到更多同行赐教,以使此法更臻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