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秋丽
为了提高高三学生们的考场作文水平,我鼓励他们多看各省市高考满分作文或优秀作文,于是许多版本的满分作文出现在了班里,一段时间后再批阅作文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习作水平有了提高,同时我还发现一个现象,不少同学开始写起了题记,有的写得不错,但也有的同学根本不知道题记是什么,只图形式新颖,自己也来上一句或一段,却不管有没有用,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跟同学们谈一谈题记,有不足与不到之处,也请方家指正。
首先,我想明确一下什么是题记。所谓题记,就是写在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时也可引用名人名言。用题记作为文章的开头,是考场作文常见的做法。我统计了一本高考满分作文,其中有题记的文章占到10.7 ,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在作文中,巧妙设制作文的题记,犹如凤冠上的明珠,不仅可以开宗明义,提挈全文,而且能先声夺人,使自己才华初露。
其次,为使学生能准确恰当地使用题记,我想重点谈谈题记多方面的作用。题记应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作用如下:
第一,解析题意。用题记阐释自己对问题或话题的理解,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也是使用最多的一种用法。如2005年全国卷Ⅲ的话题是“忘记与铭记”,一考生写一篇题为《二胡江南》的文章,其中的题记是这样写的:“想要忘记流浪,却铭记了江南;想要忘记丝竹,却记住了二胡那一抹忧伤。”不但切合了“忘记与铭记”的话题,而且阐释了二胡、江南、流浪之间存在的忘记与铭记的关系,使阅卷老师马上明白了他的题意,并且知道这个学生深刻理解了话题,文章切合题意,基础等级马上就会上去。再如2007年湖南卷的话题是“诗意地生活”,一考生用柏拉图的名言“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作题记,非常富有诗意地诠释了自己对“诗意地生活”的理解,可谓匠心独运。还有2006年江西一考生的《人与路》的题记:“世间的路千千万万,你必需选择一条自己的路并走上自己的路。”2006年湖北一考生《三生有幸遇上你》一文的题记:“前生,今生,后世,这三生我所有的幸运都只是能够遇上你。”都是这一类的典范。通过题记都能使人明白题意,这是最常见的。
第二,点明主旨。通过题记,让人一眼看出文章的主旨,这在高考作文阅卷时间短的情况下是非常明智的作法。2007年四川高考卷是以“一步与一生”为题,一考生有这样的题记:“前人走错了一步,想给后人带来痛苦的一生。”他谈的是环保问题,这个题记不但切合“一步与一生”的文题,而且点明了环保的重要性这一主旨。再如2008年福建一考生在一篇 《写给父亲的情书》中题记是这样写的:“父亲,当别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谢谢你让我选择做我自己。”相信大家一下子就能明白作者的主旨是什么了。
第三,奠定基调。2006年重庆卷以“走与停”为话题,一学生写文《双城记》,题记是这样的:“与狄更斯无关,而是关于昂首阔步向前走的重庆与停在茶馆的竹椅上,打着哈欠的成都——成、渝,谓之双城。”这则题记真是太妙了,不但切全话题“走与停”,而且解释了题目《双城记》中的双城即成都(成)、重庆(渝),更妙地是还为全文奠定了基调——昂首阔步向前走的重庆,停在茶馆的竹椅上打着哈欠的成都。再如2004年全国卷Ⅲ一考生写了《左手·右手?》一文,文中的题记是这样的:“一颗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它快乐了,是因为它开始思考了。”这篇题记化用了帕斯尔的名言,为下文奠定了生动诗意的基调。
第四,彰显结构。用题记把所写的内容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以彰纲目、显结构。例如2006年辽宁高考以“肩膀”为题目,有一考生有这样的题记:“肩膀——一座坚固的天柱,能撑起一片历史的天空。”他的行文写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三个人物——诸葛亮、林则徐、邰丽华,分别用不同的肩膀撑起了不一样的天空,题记简明地提示了文章的结构。再如2005年湖南高考,一考生在《生如夏花》一文中的题记是这样的:“似乎,生命如征程,人的一生注定疾步匆匆,从古到今……”这一题记简要阐述了“生命如征程”的观点,并用“从古到今”点明取材范围,而文章的主体部分正是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与题记呼应,题记恰好将文章的纲目凸现出来了。
第五,增加理趣。2005年福建考生《圆润锋芒》一文的题记是这样的:“落日总是更能令人感动,只因那一刻它正午的锋芒熔成了圆润的辉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圆形和多边形的两幅图形看作人生 “锋芒毕露的少年和成熟丰盈的中老年”两个阶段,这是人生的必然历程,文章题记则形象地表现了这一内容,耐人寻味,为文章增添了理性的深度。
除以上五大类以外,题记还可以概述文章内容或统领全文,提挈全文,不一而足。另外,有些题记可直接引用名人名言,但引用也须贴切,必需能起到上述作用之一,切忌题记与文意两张皮。最后,提醒同学们,题记并不是文章必需的,不少考场作文题记或文不对题,或拖沓冗长,既不能解题又不能明义,缺乏意蕴,弄巧成拙,所以使用题记一定要注意运用得当才能起到它应有的积极的作用,也才能为你的文章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