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2010-08-15 00:47李晓霞
中国地质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双师教师队伍应用型

李晓霞

三明学院 教师教育系,福建 三明 365004

教育论坛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李晓霞

三明学院 教师教育系,福建 三明 365004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我们应深入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重要性,探索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措施,以此完善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

在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中,高等院校是人才的输出机构,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担负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应用性不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欠缺,其根源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既有别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技术院校,又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针对教师个体而言,是指既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渊博的专业理论,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强调的是教师所具备较强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素质”,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双职称型”或是“双证书型”[1];二是针对教师队伍整体而言,是指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即由理论型、实践型和“双师型”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强调二者的统一,只有拥有一批“双素质”的教师才能打造出一支卓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最早只针对职业教育领域,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更需要“双师型”教师。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更强调人才的应用性,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就要求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要能够及时捕捉行业人才供求信息,洞察预测行业发展变化,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转化为前沿信息,及时回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将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2]。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潜力。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彰显高校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要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

二、“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定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本科教育为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的教学型高校。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且适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1.“双师型”教师彰显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世界一流大学被世人敬仰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悠久的历史,而是因为它有一支杰出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和研发出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不在于它的校舍和学生人数,而在于教师队伍的特色与质量。高校教师队伍是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他们代表着高校的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支撑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高校乃至社会中最珍贵的人才资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加强高等院校内涵建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大提高大发展的关键期,各高等院校之间的办学水平竞争已更多地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的竞争,而这些方面的竞争都离不开一支优秀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作为后盾。师资是衡量大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和要素,而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如果想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处于优势,必须利用自身差异性进行竞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和职业技术院校,其特色在于“双师型”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科学研究能力,又具有与专业相关的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双师型”教师对于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层次和社会声誉以及增强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双师型”教师制约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院校的社会声誉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培养的人才为社会作出的贡献,人才问题是关系到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师资队伍的好坏对教学质量影响重大,直接关系到办学的成败。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建设且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有着本科教育的特点,但又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除必须具备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理论性素质外,还需具有实践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等应用性素质。因此,“双师型”教师在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双师型”教师是沟通社会生产实际与教学改革的桥梁,能够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双师型”教师能够驾驭先进的教学理念,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充分发挥教学实验设施的作用,进行双向互动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直接制约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潜力。因此,在新形势下以科学人才观指导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实现人才强国战略任务的必然选择。

三、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措施

1.严格把关,打造个性化的在职培养模式

衡量“双师型”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专业技能的高低。而专业理论和实践总是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需要接受有针对性的培训来补充给养。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大都是在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的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普遍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等素质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3]。加之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教师原有储备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特别是要加强与实践密切相连的技能训练,提高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在职培训对于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至关重要。

在职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首先,明确在职培训的目标取向。在职培训应从教师实际教学需要出发,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际困难为目的,对其实践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等应用性素质要有更多的关注。在强调“双师型”教师自身要具有宽厚的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还要不断提升教师所必备的将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其次,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在职培训,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根据本校的特点和自身所具有的资源优势,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训,如通过学科知识和教育技能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教学基本技能,通过行业实践技能培训增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实践性,通过学历提升和学术交流扩大教师视野、更新教育观念等。通过建立学科知识和教育技能培训、行业实践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和学术交流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和省、校、院(系)三级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素质[4]。再次,设置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如校内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到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修,出国培训等。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职培训应以教师为本,根据教学实际,高度尊重教师的专业特点、能力和主体需要,应给予教师充分的话语权。

2.广开渠道,构建灵活的人才引用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地方性的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升格时间短,师资队伍中高层次人才短缺,“双师型”教师也更为匮乏。为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实践经验与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在加强现有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应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打破现有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制定一些特殊的人才引进政策,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以培养和引进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应用技术能力强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为工作重点,既要充分吸纳和利用社会各行业的人才资源,又要立足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学型高校的要求,坚持人才聘用的适合性原则。

首先,灵活的人才引用机制意味着人才聘用虽有标准但不拘一格,按照人才标准多样化的原则,不以职称、学历等单一标准和模式来衡量人才。“双师型”教师的引进要开拓视野,打破行业的界限,不仅可以从其他高校,而且也可以从社会相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吸纳所需人才,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高等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因为他们具有丰富的一线生产实践经验。

其次,灵活的人才引用机制也意味着人才聘用的形式更加灵活,方式更加多样,如长期与短期、专任与兼职等多种形式。同时,聘用办法也可以采用超常规办法,如对于紧缺、急需和关键岗位的人才可采用重金引进的方式吸引人才[5]。近年兴起的柔性引进人才,是相对刚性引进人才而言,指在不改变人才国籍、户籍和身份,不改变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提供智力服务为核心,不受工作地域、时间、方式限制,充分体现个人意愿和单位用人自主权的一种人才智力引进方式。这种灵活的人才聘用方式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打破藩篱,打造多样化的人才评聘机制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与待遇是紧密挂钩的,教师的岗位聘任、工资薪酬、福利待遇与教师的职称高度关联,高校教师普遍高度重视职称评定,而职称评定的条件要求偏重于学术水平,不论什么类型的高校,其评价的条件基本一致,在教师的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等评价中,缺少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式,导致职称评定只重论文、科研等学术性指标,职称评聘制度明显的功利性和短视性特征直接导致了学术浮躁,加剧了高校不正之风和学术腐败等现象的蔓延,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6]。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职称评聘应不断探索“科学、动态、开放、分类”的职称工作管理体系。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强烈呼唤教师综合素质必须与时俱进,因为有可能部分教师职称评定后的实际工作水平与其所评职称并不相称,这就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调整,探索建立职称动态管理的新机制。因此,应打破以往职称评聘的单一制和终身制,依据个人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实行按需设岗,优胜劣汰,自主聘任。

其次,修订和完善职称评审标准,制定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高校人才职称评价制度,从高校教师的实际出发,要打破以科研、论文的多少为评聘标准的局面,避免重学历层次而轻实际能力的“唯学历论”,注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效果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考核,针对教学型、科研型和“双师型”教师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评聘过程中,既要摆正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又要突出教师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努力使职称工作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通过不断加强和创新职称评聘工作,使职称评聘工作逐步朝着聘任自主化、用人聘约化、评价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努力营造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的用人机制,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4.创造条件,加强高校与行业的联系与合作

通过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来培养“双师型”教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聘请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充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企业里也不乏博学善辩之才,要有计划地聘请本地区、本行业的能工巧匠担任高校的兼职教师,要积极发掘吸收企业中熟悉专业技能又适合教师岗位的专门人才到高校兼职任教,以优化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通过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建立一支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让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应用性专业课程或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和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实践活动。

其次,加强学校与行业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思路来培养“双师型”教师。科学研究是专业教师的另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加强,专业教师有了更多深入生产第一线参与企业生产和研发的机会,在从事教学的同时,能够继续跟上行业技术发展的步伐,参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利用和推广。通过校企合作,以合作为契机,以科技项目为载体锻炼教师队伍,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一线,促使他们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积极鼓励引导专业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从事定的科研项目,锻炼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主动到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和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参加项目设计[7]。科研工作能促进教师实践应用素质的形成,这样既增强了科研实力,扩大对外影响,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1] 刘海远,吴金龙. 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73-74.

[2] 曹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措施——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3):39-41.

[3] 俞立中.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1):17-22.

[4] 李卫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6,(2):20-22.

[5] 张增林,王和强.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9,(5):70-72.

[6] 钟小斐.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12):105-107.

[7] 张黎明.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11-13.

Ref l ections on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 i ed Faculty Team in Universities of App lication

LI Xiao-xia
Sanming University, Sanming 365004, China

Aim ing at the practical problem that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faculty team in universities of application isn’t matched w ith the demand of talent cultivation,we must analyze the intension and importance of double-qualified faculty team, 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put forward to construct double-quali f i cation faculty team.

universities of application; double-quali f i ed faculty; team construction; talent cultivation

G 640

A

1006-9372 (2010)04-0059-04

2010-09-19。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项目(JBS09188);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A0816/Q);三明学院教育改革项目(W0822/Q)。

李晓霞,女,助教,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双师教师队伍应用型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