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几种不良倾向

2010-08-15 00:49:31李姗苗
中学语文 2010年15期
关键词:新课改课文阅读教学

李姗苗

一、学生任意理解的倾向

前些年,由于习惯和应试的需要,我们的阅读教学把生动鲜活的阅读文本肢解、量化,再按照某种权威的观点标准化,然后才传输给学生,这样学生成了一个个没有思想的答题机器,很是可悲。经过这么多年持续的改革,我们的试题有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阅读教学有了个性解读、多元解读的可能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说:“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改革原本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幸事,可是部分教师曲解了新课改精神,盲目认为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就行,甚至以“多元解读”为托词,放弃是非好坏的评价。例如,一位教师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有学生说:“诗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可见陶渊明是个大懒汉,只知道饮酒,要是生活在现在非饿死不可。”对这一明显偏离课文原意的错误推断教师竟然大加赞扬,还呼吁全班同学为这位学生“富有新意的独到见解”鼓掌。

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在进行多元化、个性化解读时,教师应负起“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应负的责任。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就应组织并以普通一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学生的文本解读活动,不能一味惜言如金,把话语权完全交给学生;对学生的解读也不可一味称赞,确实分析得好,教师应指出好在哪里,如果学生解读不当,教师应及时指出问题所在。作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就应通过教学对话,来促进学生与文本主体间的阅读对话。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解读逐步走向深入。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这才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二、随意拓展的倾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材已从“一纲一本”走到了“一纲多本”。语文教师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一个道理——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新鲜,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材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者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这样在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中形成的视课文为神圣的职业意识,发生了改变。部分教师认为,既然只是个例子,那就不必太重视了。于是乎,课堂上用在课文上的时间少得可怜,进行拓展延伸的时间却令人艳羡。有老师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先是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放录音让学生跟读,然后找几位同学谈一下自己喜欢哪个句子。当笔者以为他要组织学生进行赏析的时候,他却已经带领学生“欣赏”起了苏轼的另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课后笔者问他为何如此安排。他说:“课文不过是个例子,无所谓的,现在流行‘大语文观’,好多公开课不都这样吗?我要一节课只讲一首词,你们不笑我赶不上形势才怪呢!”

诚然,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大语文观”,但“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课本”(叶圣陶语),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带领学生做好课文的阅读,做了一锅又一锅夹生饭,学生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能力没有形成,如何迁移?一味拓展又有何用?不过是多了锅夹生饭而已。因此,我们教师虽没必要篇篇精讲,但绝对有必要为学生作出精读的榜样。像读《离骚》这样的难度较大的抒情诗,让学生咬咬文嚼嚼字也是可以的;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让学生用心分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即使一节课只处理一个点又何妨?我们要的是实效,真的不必随意拓展。

三、为形式而形式的倾向

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一言堂,让学生习惯了“听”课。现在,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课堂终于有了它本应有的热闹。可是个别教师未能很好地理解课改精神,走进了为形式而形式的误区。例如,有教师讲《将进酒》,安排学生表演李白醉酒的场面。学生上台模仿街头醉汉的表演,引来了满堂哄笑。结果不仅没给教学增色,反而耽误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有位教师在教授《荷塘月色》时,用课件展示了一幅又一幅优美的图片——“荷叶图”、“荷花图”、“采莲图”、“月色图”,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并且每出一张图片变换一种方式:时而飞出,时而旋转,时而由下而上,时而由左到右,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这简直不是什么语文课,而是音乐美术欣赏课了。教师忙着点鼠标,学生忙着看图片。一节课下来,课文没记住,图片倒记得不少。这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

表演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编演课本剧,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能让课堂活起来。但前提条件是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依内容而定,依需要而定。多媒体用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但视听欣赏不能代替语言感悟,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反而会冲淡教学效果。总之,我们不可为形式而形式,为热闹而热闹,表面的热闹并不重要,我们应追求的是思维的活跃。

四、重“合作学习”轻“自主探究”的倾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于是乎,一时之间,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分组讨论成风。在多次听课中,笔者都耐心地观察了小组活动情况。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与传统课堂大不一样。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去了,有的在积极发言,有的在玩,有的沉默不语。其实,即使是积极发言的也有好多离题万里。

难道是“合作学习”的理念有问题?当然不是。部分原因是小组内部分工不明确,更主要的原因是“自主探究”的工作没做好。合作学习要以个人钻研为基础。没有个人钻研的合作学习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注定搞不好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鼓励他们进行卓有成效的钻研探究,之后再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唯有如此,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以上所谈的阅读教学中暴露出的不良倾向,只是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但古语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衷心希望这些小问题能引起诸位同仁的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9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