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忠 张新慧
关于阅读教学目标问题的思考
王万忠 张新慧
长期以来,由于受文章学阅读观和沉重的应试教育压力影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偏离了目标,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和阅读兴趣的丧失。要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小学阅读教学必须实现四个回归:即阅读教学理念的本体回归,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回归,研究性阅读方法的回归,开放性阅读过程的回归。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理念 主体地位 研究性阅读教学 开放性阅读过程
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革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回归。
阅读是以准确、具体获取文章有用信息为目的的思维活动。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首先,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坚持以读为本,真正贯彻好“多读书少做题”的原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浸润于喜爱的作品之中。课堂上,要用学生的自主阅读代替教师过多的分析,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做到张志公提出的“语文阅读就是老师带领学生从文章中走一个来回”,使学生进得去,出得来。课外,要用广泛的阅读代替为应试而做的烦琐的练习,让学生多在读中领悟文章内涵,在读中拓宽视野,在读中丰富积累,在读中提高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其次,要不断丰富阅读的形式。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让学生投入感情做高声朗读、做低吟浅唱的诵读、做一目十行的默读。古人读书十分重视“读”,将诵读吟咏作为读书治学的重要经验教育后人。儒学大师曾国藩在 《谕纪泽》的家书中曾经这样教育其子曾纪泽:“李杜苏韩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得其深远之韵。”在放手让学生读的同时,教师要加强读法的指导。再次,要努力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仅仅靠对课本教材的阅读显而易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重视与教材相配套的《自读课本》、《语文读本》的使用和指导,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文和推荐的课外读物,特别是名著,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指导。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引进时代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够了解古今中外优秀灿烂的文化,更能够了解现实,融进时代。注意加强课内外衔接,做到读以致用,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兴趣。
首先,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始终居于“读者”的位置,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实现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对作品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审美的体验,形成知识的积累。要实现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关键。不同的读者由于其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知识积累、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对阅读内容的关注、对作品的解读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教师要努力削解自身的话语霸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个性化的解读,把学生对作品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把阅读的课堂还给学生。阅读教学不仅要在“文本解读”上下工夫,还要使学生能够透过文本达到“知人、论世、察己”,把阅读与生活与社会与做人紧密结合起来。阅读课堂应多进行一些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多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只在其中相机点拨诱导,使阅读课堂在师生的读读议议中撞击出创新的火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读者”,才能对阅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才能真正提高。
再次,将阅读的选择权还给学生。由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知识积累和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对阅读内容的兴趣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涵养学生的阅读趣味,提高阅读品位和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方面应重视学生整体阅读意识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的习惯。要摈弃背景、作者介绍、解词、分段、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色的“肢解”式阅读,使阅读成为读者直接面对文本形成自己的感悟,而不是接受权威对文本的判断。另一方面,要致力于“研究性阅读”方法的训练,努力构建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潜心研读、质疑问难和合作探究为主线的阅读课堂模式,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从“矿石”到“宝石”的升华,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上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性质作了如下界定:“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诚如一部分人所认为的那样,“当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学习方式演变的第三个里程碑”。那么,阅读教学如何适应这种信息社会环境下人类学习方式的变化?首先,要打破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封闭为开放。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宽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开放宽松的阅读环境中,进行愉快自由的阅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因为信息社会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十分广泛,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利用和努力挖掘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上的阅读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进而提高对阅读的兴趣。其次,教师应充分调动自身在阅读方面的经验,对教材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设计一个“少年时代的鲁迅”专题,将《鲁迅自传》、《阿长与山海经》、《社戏》和《藤野先生》等文章进行有机组合,通过阅读研讨,让学生了解少年鲁迅的学习与生活,探究少年时代生活对鲁迅先生的成长以及人生的影响。这样,学生不仅会认真阅读、讨论上述推荐的文章,而且会到网上查找和下载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思想以及散文集《朝花夕拾》等方面的资料,或者到图书馆借阅《朝花夕拾》、《呐喊》和《彷徨》等鲁迅先生的作品集,据此使学生对阅读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再次,要重视对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手段的指导,特别是指导学生如何到互联网上、图书馆里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多媒体、互联网都是青少年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指导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学习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阅读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在为学生的一生奠基,是在为学生绚丽多彩的人生打上底色。让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底色上少一些冷峻和灰暗,多一些灿烂与亮丽,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