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

2010-08-15 00:51刘转转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19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骨干教师农村

◆刘 鹏 刘转转

(甘肃省会宁如东友好小学;甘肃省翟所乡中心小学)

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

◆刘 鹏 刘转转

(甘肃省会宁如东友好小学;甘肃省翟所乡中心小学)

在工作待遇低、环境差、教育投资严重缺乏的农村中小学,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骨干老师离开农村学校,流失到了外地、进入了城市,使本来就低下的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雪上加霜”,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农村骨干教师 流失 原因

常言道:“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而实现农村现代化,关键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近几年,来自各方面的原因,使教师流失不断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熟知教师的良性流动是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但是人力资源的配置是不是合理,成为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的最直接因素。“人往高处走”是人之常情,可是乡村也需要教育,优秀的老师进了城市,可乡下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呢,他们难道不配得到相对好点的老师的教育吗?作者凭借自己的调查对教师流失的原因及策略作出分析。

一、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水平低下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明显低于同一地区的其他行业人员工资,同时也没有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待遇高,这就给农村教师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很多农村教师反映:“工作压力比城里教师承受的大,工资却比城里教师低,基本没有任何福利,奖金也少的可怜;在城里的学校只要成绩考的好,教师就有数量可观的奖金。”即使农村学生考的好,老师也没有奖励。同时,人情债,吃、穿、用,精打细算着仍会有入不敷出的情况,还要瞻养老人抚养子女,仅子女读书就是沉重的负担。而且“老师工资的发放都很难保证按时足额,实发工资与档案工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教师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尊重,正当的权益得不到保护,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困难

农村教师,特别是生活在山区环境和一些偏远的教学点教师,很多中青年骨干教师离开的重要原因是:在吃饭、结婚、住房、医疗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其次,农村教师家务负担和种田负担重。要瞻养老人、抚养子女,又形成一种 8小时劳动,辛苦程度不亚于上班;“平时的田间管理虽不用加班加点,但是到了农忙季节,还是要起早贪晚的劳动。”据调查:农村教师中已婚的绝大部分教师的配偶多数是农村户口,生活水平偏低,工资和待遇问题仍然是农村教师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在福利收入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师的差距很大,除近几年才有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外,农村教师在奖金、课时费、住房等方面,几乎没有福利待遇可言。

三、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艰苦

在一定程度上,工作环境影响着教师的心态。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并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激发教师的潜能;反之亦然。一直以来,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紧张,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缺乏正常教学所需要的硬环境,“一费制”的实施和农村教育经费拨付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紧张,学校除了购置一些教学用品外,已无能力添置电教设备。特别是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特别是为了“普九”教育,绝大部分学校均用贷款进行危房改造,中小学负债累累,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也受到严重影响。“面对的教学条件的简陋,面对学习基础差的生源,就算我几年忙忙碌碌,又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吗?就算考好了又能怎样?还不是‘涛声依旧’,继续‘重复昨天的故事’”。这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是没有道理,最起码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农村老师的心里话。”

四、农村学校的管理欠科学

在农村,许多学校缺少良好的环境氛围,在校内管理上没有充分体现教师参与民主治校的精神,对教师缺少人文关怀。首先,许多中小学校的选才、用才、职称评定等方面欠科学、欠透明、欠完备,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大搞“暗箱操作”,人情之风盛行,使得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心灰意冷,对学校的信任度下降。其次,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领导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仅依据过时经验行事,根本不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在农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因而学校成为“死水”。即使有良好发展趋势的教师,但因学校唯恐替教师作“嫁衣”,也影响了有限经费的投入。挫伤了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得原本“先天不足”教师“后天营养不良”,教师成长受阻,发展无望,形成绝大多数教师“原地踏步”的尴尬局面。另外,由于办学条件差,学校缺乏吸引力,农村中小学也是师范毕业生的“遗弃对象”。

五、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不浓

教师职业虽然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职业处于不受羡慕,甚至被歧视的地位。近年来,由于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需要学生自谋职业,挫伤了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农村一些地方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家长无心让学生上学,在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能挂在嘴上,写在报刊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学校领导也不注意尊重、关心骨干教师,只是一贯的‘吹毛求疵’。”这一些在世俗人的眼里,老师不但钱拿的少而且辛苦,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刺伤了教师的自尊心,影响了教师在农村从教的积极性。

[1]张宝臣.农村教师流失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0,(12).

[2]牛殿利,牛波.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现状调查[J].基础教育.

[3]张孝诚.农村教师流失的不可承受之重[N].中国经济时报.2007,(6).

[4]吴清晰.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的探析及对策[J].现代校长,2006,(7-8).

[5]李兴彦.谈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对策 [J].科学咨询 (教育研究),2006,(2).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骨干教师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需要共同努力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