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欣欣
自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授课形式,做到形式多样。就在这样一种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问题教学”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且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颇为盛行。然而,冷静想想,我们可以发现在真正实施“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授课老师好好地反思。
一是所提问题为非真实问题。“非真实问题”主要是指问题的提出不具有可行性,包括错误型问题、低幼型问题和学究型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但无益,甚至有害。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庄子《逍遥游》时问道:“庄子的‘逍遥’与海德格尔的‘诗意的栖居’有何异同?”结果学生一脸的茫然,这类超出学生认知水准的学究型问题,不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一位老师执教《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实与虚》,一节课的教学就是提问什么是实什么是虚,由诗词到雕塑,由戏剧到绘画,由课内到课外,由文章到生活,反复提问的就是虚和实的识别。这样的问题设置,极大地降低了问题教学的要求。
二是所提问题为非适度问题。“非适度问题”主要体现在提问时狂轰滥炸、主次不分、散漫无序等方面。对问题这样一种处理方式,让学生应接不暇,浅尝辄止,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杂文《明星与癫狂》,整堂课上,执教者围绕标题,设置了大大小小总共二三十个问题,虽说问题是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设置的,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可能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吗?是不是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其实,教学中的“问题”不宜多,狂轰滥炸的提问将使得教学散漫无序,执教者应该针对众多问题大胆舍弃,找到最能解决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问题,然后加以突破,这样的问题教学才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三是所提问题为非语文问题。“非语文问题”主要指所提问题不属于语文性质的问题,基本是把其他学科的问题迁移到语文课堂上来,甚至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标新立异玩弄花样,以致弄巧成拙。这种不良的教学风气在问题教学中也明显存在。有些问题的设置,没有顾及语文特性,使得语文课日益成为“思维训练课”、“政治讨论课”、“主题班会课”,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偏离。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授《雷雨》一文时,在分析完文章内容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从故事情节来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爱情?于是学生积极讨论,气氛热烈,看似非常成功,而实际上已经偏离了文章的主旨,没有实际意义。
针对上面归纳的问题,我们老师在实施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问题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促进语文学习,也能使语文学习误入歧途。因而,我们必须了解问题教学的内涵。语文问题教学,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能力为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导学生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组、转换,从而解决矛盾、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的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策略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那如何才能更好地贯彻实施问题教学呢?最主要的不在于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只有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有正确的教学行为。这些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施语文“问题教学”,要以学生成长为前提。“问题教学法”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所以,在实施“问题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的“师问生答”,问题最好来自学生,来自文本;也不能只是为了寻求答案,而应该是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第二,实施语文“问题教学”,要以文本阅读为基础。张志公先生曾提出过“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主张,即阅读文章先要了解语言文字的字面意义,进而透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并且从中得到思想上的教益,知识上的启迪,感情上的陶冶。这是对“以文本阅读为基础”最简明的解说。而基于文本阅读的问题设计,既能使教学落到实处而不至于架空分析,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套用特级教师邓彤的话说,那就是“问题诚可贵,文本价更高”。
第三,实施语文“问题教学”,要以科学设问为引导。在实施问题教学之前,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造型思维。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学习操作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的体现。科学的设问,一般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问题要能触及文章的关键,且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能做到科学设问,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第四,实施语文“问题教学”,要以学生提问为主体。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科学上的实验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若能经常注重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以时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学得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出自身的问题意识。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要加强理论学习,正确实践,避免走入教学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