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妙在读

2010-08-15 00:49修国富
中学语文 2010年30期
关键词:读书语文文化

修国富

语文教学,千改万改不改读!没有什么办法能取代或超越阅读这种语文学习方法,只有寓教于读,寓学于读,寓乐于读,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在高考中让学生胸有成竹、笔底有“花”、挥毫自如、淡定从容。

那么,读什么,怎么读,在明确了“读书学习”的重大意义后,不能不寻找和探究读书学习的门径。《圣经》里说:“你敲门,门就为你开,你寻找,你就能找到。”每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紧迫感、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师,也都具有忧患意识和积极行为。既要读有字书,也要读无字书。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表现或状态等无字书,奥妙无穷气象万千。“思己之过,悟人之言,观天之象,览世之奇,识人生妙理,参天地玄机”,如此读下去,山无极顶,海无边涯,其乐无穷,美妙无比。

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承载的文化思想含量无疑是最高的,读孔孟荀韩,可体会深邃思辨的哲学内蕴;读李杜苏辛,可品味深沉博大的豪情壮志;读郦道元徐霞客,可领略壮美多姿的祖国河山;读史铁生海伦罗素,可感受弥足珍贵的生命价值……

比如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配套的《读本》,也是我们语文课本的最好的补充,应该作为我们语文学习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读本》几乎全为名篇佳作。高中三年的《读本》按内容和作品风格分别编选了共98个板块348篇文章。其中涉及“天地情怀”、“叩问人生”、“异域诗抄”、“旧城遗梦”、“精神觅归”、“历史画卷”、“人物春秋”、“孔孟之道”、“百家争鸣”、“雅韵幽香”、“时代碰撞”、“悲欢离合”、“秦汉文章”、“科学文化”、“世间百态”、“逝者如斯”、“银幕天地”、“草木关情”、“家国之思”、“名著导读”、“唐宋诗词”、“故都情思”、“红楼梦中人”等,还编选了“语言与运用”23篇文章,“读书与写作”29篇文章。内容涵盖阅读写作、文化历史、科学人文、自然哲思、生命艺术等和语言表达运用,跨越时间,融注精华。透露着历史的厚重和悠远,雄贯古今;浓缩了地域的广阔与浩淼,荟萃中外。

当你读到汪国真的 《雨的随想》、《我喜欢出发》、《平凡的魅力》、《友情是相知》等篇目,你会感受到“随笔式构思”的巧妙,你会品悟“哲理性语言”的魅力,你会走近“诗歌般意境”的佳妙,你会解读“生活式思考”的内蕴;当你读到徐讦的《谈金钱》,你会沉浸在作者深邃的思辨、深刻的剖析、人性与金钱的较量和整散句交错的独特韵味之中;当你读到余秋雨的《老屋的窗口》,你不禁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远处落笔小处入题和凝重的笔调、深婉的情感而震撼;当你读到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你不禁会为一座不朽的文化古都、一颗历史的灿烂瑰宝、国人的景仰和痴迷、城市文明的博大精深而神往;当你读到宁晓梦的《访西安古城墙》,你不禁会问是人创造了城墙,还是城墙在塑造着人;当你读到杨东平的《学校》,你一定会在扫描世界教育、重回古代学校时,反思教育百年大计……

不仅如此,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共28个单元109篇文章和30个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应该说在内容上包括了高考的每一考点和每一知识点、能力点。作为文本的内容包括了先秦、汉魏、唐宋、元明清、现当代的诗词曲文、小说、戏剧,也涉及演讲词、书序、随笔、哲理性文艺性论文、科技说明文,更注重训练学生的倾听、应答、劝说、讨论、辩论、演讲等口语交际和清楚形象地说明事物以及诗歌小说、科幻故事的写作实践活动等。所以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阅读我们的《语文》和《读本》,从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进而熟练掌握考纲要求的各项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然而,近年来,语文教学中以讲代读的“满堂灌”到“满堂问”,从“学生主体”到漠视“教师生态”,从“重知识轻感悟”到“重感悟而轻知识”,从“标准唯一”到“多元混杂”,“讲堂”和“学堂”的混淆,“脱离文本”的多元互动,“架空语言”的过度拓展,“泛语文化”和“非语文状态”的取向,“人文”与“工具”的剥离,“基础”与“创新”的悖离等,这些都是远离常识的标榜,这些都是极为偏颇的思潮。

2006年全国高考卷Ⅱ的作文题就列出了如下材料:2006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比2003年下降9.5%,比1999年则下降了18.2%。从年龄看,在“不习惯”读书的人群中,18~19岁本应为在校学生的青年人占45.9%,排在首位;在“没时间”读书的人群中,20~29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占34.2%,排在首位;在“没时间”读书的群体构成中主要为中青年。——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

事实上,在人类悠久的阅读历史中形成了阅读即生活的文化。较为典型的就是中国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藏书家尤袤在《〈遂初堂书目〉序》中所比喻的:“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叶圣陶先生说过:“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力的,能自己发育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灿烂的祖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是人类艺术的殿堂,在诸多的艺术形式背后,都闪耀着炫目的人性光辉,浇铸了伟岸的人格丰碑。学生一旦打开了这座文化艺术之宫,他们心理环境就将得以改变。这样,青年学生本来就渴望上进的灵魂自然就会与圣贤同忧乐,与英雄共喜怒。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地探索和丰富,逐渐净化自己的感情,从而树立起自己健康的人格。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对作品表达艺术的探求,从而深刻领会蕴涵在作品中震撼灵魂的情与理的人文内涵,从而顿悟,从而开拓,从而广阔创造的视野。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凭借美的教态和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营造愉悦的氛围;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变传统“执行官”为“合作者”,成为学生的伙伴、学生的知己;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课堂语言像一首赞美诗,语言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语为主,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批评家”的印象;对学生课堂阅读时的独特感受、新颖观点和提出的探究性问题,给予及时肯定;对学生课堂阅读时提出不同探究角度,给予及时表扬;对学生引经据典、查阅资料、反复讨论获得的观点或结论,给予及时赞赏;对学生课堂阅读“表演”及时给予点评。作为语文教师,语文在我们眼里从来都不是一门单纯的考试科目,简直就是畅游在博大精深的汉字海洋中,我们的内心世界应该感到无限喜悦,我们的人格一定会得到升华,我们的品位一定会得以提升,巍巍中华5000年文化一定会在我们身上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学生问我们祖国是什么,我们就这样告诉他:“祖国是什么?是东海之滨喷薄而出的朝阳,是帕米尔高原上升起的璀璨群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皑皑北国,是花开三月草长莺飞的春色南疆,是敦煌飞天的轻歌曼舞,是杭州西湖的潋滟水波。”亲近自然、关注社会、热爱生命是中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只有我们的下一代学会了亲近自然、关注社会、热爱生命,我们才有希望看到湛蓝的天空、碧绿的大地、飞翔的小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感觉读书是一件惬意的快乐的美好的事情!

猜你喜欢
读书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谁远谁近?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