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创新教育的思考

2010-08-15 00:48:05任一波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能力素质

任一波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

高职院校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创新教育的思考

任一波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

第二课堂在创新教育中扮演了平台和载体的重要角色,第二课堂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作用是第一课堂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从分析第二课堂和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关系入手,阐述第二课堂在创新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如何深入第二课堂开展创新教育进行思考。

创新教育;第二课堂;高职院校

1 背景

我国创新教育起步比较晚,1998年12月国家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高等学校要在国家创新工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1999年6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上世纪末以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逐年增多。2002年,教育部确定人大、清华等9所高校率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在2010年全国高校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强调,要力争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地和高等学校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大力加强创业教育。可以说,加强创新教育,是我国高校亟待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在这个宏观的大背景下,各大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教育的探索主要集中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如果说第一课堂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第二课堂则是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一个落脚点和载体。本文从分析第二课堂和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关系入手,阐述第二课堂在创新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如何深入第二课堂开展创新教育进行思考。

2 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的内涵

2.1 第二课堂的定义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指教学计划安排的课堂教学或专业教学以外的文化娱乐、智能训练、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活动。它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第二课堂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第二课堂并不是第一课堂的简单延伸和补充,而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团活动、学校活动、系列讲座、竞赛活动、假期实践等。

2.2 创新教育的概念

“创新”最早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引入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创新教育有两种含义:一是认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或创新性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即是创新教育。二是认为,创新教育就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创新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即凡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之教育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教育。

概括来讲,第二课堂就是第一课堂之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系列活动。创新教育就是为了学生创新而开展的教育活动。从含义上我们不难看出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相契合的,都是培养创新人才。此外在创新教育中第二课堂扮演了平台和载体的重要角色,第二课堂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作用是第一课堂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另外从创新教育的内涵也能看出,第二课堂的所有活动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第二课堂内容的一部分,而是其核心和实质。

3 第二课堂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3.1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

创新创业教育的阵地有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课堂内的创新,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体制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时数等的束缚,其空间是有限的。而第二课堂则给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第二课堂具有探索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突出了“创新”的主要特征,使其成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主阵地。二者相比较,第二课堂有这样一些优势:课内教学内容基本固定,很难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思维特点,而第二课堂活动的选题和内容则是完全自由、开放的,学生个体的素质特点能够得到自由发挥;课内教学的课堂教学是以“一对多”模式为主,而第二课堂多以几个人的团队或小组为主要形式,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有利于创新过程中的相互启发和激励。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对于活动参与过程有充分的选择权、自主权,因此第二课堂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

3.2 第二课堂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

第一课堂固然重要,但主要是解决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等问题,由于传授的单向性和主体的被动性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无法解决创新创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也无法解决交往中的人际关系等问题。因此,创新素质所包含的许多内容很难在第一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培养,需要通过内容广泛的第二课堂来实现。此外第二课堂在创新兴趣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第二课堂参与方式的自由选择,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人爱好自由选择社团、讲座和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教学内容轻松活泼,使得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性和创造性的潜力;第二课堂教学方式有灵活多变,采用“工作室”、兴趣小组、社团组织等形式,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学习就成了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第二课堂有利于创新氛围的营造

第二课堂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和渠道,具有丰富性、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在活动方式上多以团队活动形态存在,较好地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重互动,使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个性、不同需求的团队成员通过知识的互通、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获得相互的交融与促进,恰如其分地营造出一个整体优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促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思想。

3.4 第二课堂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以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离不开第一课堂的系统、严格的理论知识教育,更离不开第二课堂的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需要在课外科技活动中灵活运用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才能够真正做到学与用的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打破专业限制和系科界限,实现了文理渗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不仅给各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在职业技能和素质发展上,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4 几点思考

4.1 在第二课堂中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

第二课堂的目标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目前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和内容还没能充分体现出其核心目标,其主阵地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因此首先要进行思想武装,让创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组织和参与活动时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在活动过程中紧扣“创新能力培养”这一目标。第二课堂的组织管理者的教育管理理念还需进一步更新,创新教育理念还需在组织管理者自身进一步内化。

4.2 第二课堂要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开展创新教育,课堂是基础,是主渠道,如果脱离课堂教育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那将是无源之水。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功能不是仅仅为了丰富校园生活,而应该把它作为一项教育工作来认真规划,纳入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提高第二课堂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第二课堂的目的和要求,设定相应学分,并制定相关制度,切实保证质量。

4.3 加强保障加大投入

目前,第二课堂面临各种资源短缺和分散,迫切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但传统意义上直接负责这块阵地的团学工作队伍在人、财、物等资源上是很难独立支撑的,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参与。这就需要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综合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为第二课堂提供更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和条件。

此外,第二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学校内部各部门系统的通力合作,社会的认可和广泛支持是第二课堂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基地建设,这是因为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而开展活动是以相对固定的基地为重要支撑的。要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广泛吸收社会教育力量,建立长期的、经常化的第二课堂教育基地,并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行。

[1]束洪春.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2]庄青竹.谈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商业时代,2008,(20).

[3]魏志渊等.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4).

[3]沈健等.高职生的第二课堂与创新能力培养[J].职成教育研究,2010,(7).

[责任编辑:黄素华]

Innovating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REN Yi-bo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Ningbo 315012,China)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both a platform and a carrier in educational innovation,which can not be replaced by normal classes.The paper starts with the inner content of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dwells on its place and function in the innovation and proposes how.

educational innovation;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9565(2010)03-048-02

2010-07-29

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高职院校学生课外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与机制的研究》(编号SCG374)阶段成果;

任一波(1974-),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创新能力素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