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2010-08-15 00:45杭州市农业局张建江方亚伟周毅飞
浙江国土资源 2010年6期
关键词:面源杭州市污染

杭州市农业局 张建江 杨 敏 方亚伟 周毅飞

杭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杭州市农业局 张建江 杨 敏 方亚伟 周毅飞

一、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当今,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三大环境污染之一,这也是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和农户生活垃圾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地下渗漏等途径进入外界环境,对土壤、水分和空气等的污染。

杭州市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肥料、农药,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以及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根据杭州市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污染情况较为严峻,形势不容乐观。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创建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应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种植业污染现状

1、肥料和农药的使用

过量使用肥料和农药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最直接因素。据调查,目前杭州市肥料使用量每年约14.90万吨,农用地肥料使用量43.27千克/亩(其中纯氮31.97千克/亩,五氧化二磷11.30千克/亩),每年五氧化二磷使用量总计3.89万吨,纯氮使用量11.01万吨,其中约有396.20吨总磷和3588.54吨总氮是通过地表径流流失进入水体的,另外还有1205.06吨总氮通过地下淋溶流失,流失的氮和磷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湖泊、河流和浅海等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最终形成农业生产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的立体交叉污染。全市每年农药的使用量约1789.96吨,单位面积0.52千克/亩,也高出全国和世界水平,虽然其流失量相对化肥较小,但其有毒因子多,面源污染能力强。

2、农用地膜的使用

农膜残留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新途径。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农用地膜使用量激增,据调查,全市每年农用地膜使用量约876.80吨,其中有151.16吨残留在土壤中,残留量为17.24%。

3、农作物秸秆的产生

全市每年秸秆产生量约112.97万吨,虽然近年来加强了秸秆综合利用,但仍有26.48万吨秸秆在田间焚烧,20.34万吨作为家庭用柴燃烧,对面源污染仍有一定影响。

(二)养殖业污染现状

1、畜禽养殖业

目前杭州市的畜禽养殖主要有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三类,以饲养生猪为主,其次为家禽、羊、兔和奶牛。据统计,2008年来,全市生猪饲养量463.54万头,家禽6592.12万羽,兔57.76万只,羊36.67万只,奶牛1.17万头,全年畜禽类粪便产生量约为87.32万吨,尿液80.41万吨。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是养殖场畜禽粪尿通过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农户散养畜禽粪尿及少部分规模养殖场露天堆放待处理的粪肥,经雨水冲淋和地表径流空气挥发所致。

2、水产养殖业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以淡水养殖为主,全市有规模水产养殖场187个,养殖专业户5660户,养殖总面积总计2.60万亩,有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等养殖模式。不同的养殖模式产生的污染不同,池塘和网箱养殖的密度较大,饲料的投入量也相对较大,污染也大;休闲垂钓、生态养殖一般不盲目追求产量,相对投入的饲料较少,污染也小。据调查统计,杭州市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总使用量约为40.48万吨/年,平均1559.50千克/亩;药物总使用量12087.94吨/年,平均46.6千克/亩;肥料总使用量42049.63吨/年,平均162千克/亩。其残饵、药物、化肥及鱼类的排泄物,每年向水体排放总氮739.53吨 、总 磷 123.95吨 、C O D 5221.61吨 , 铜659.86千克、锌1483.96千克。因此,水产养殖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受经济条件限制和生活陋习影响,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基本上不作任何处理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生活垃圾则随意倾倒。

据统计,杭州市太湖流域(余杭区、临安市、西湖区、拱墅区)农村目前每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约2346.37万吨, C O D排放量1.67万吨,总磷排放量166.26吨,总氮排放量1698.84吨。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0.38万吨,2.75万吨未经处理排放到环境中,有机垃圾排放量1.76万吨,总磷排放量15.41吨,总氮排放量62.1吨。造成氮磷等污染物进一步扩散,最终导致面源污染。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已提到各级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杭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始终坚持“环境立市”的方针,明确提出“建设生态市,打造绿色杭州”的发展战略,2001年就成立了农业面源污染调查领导小组,对杭州市畜禽养殖、农药化肥施用、水产养殖、秸杆污染、农膜走向及农村生活面源污染等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政策指导、资金投入、科技创新等方面关心和支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问题。近年来,杭州市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大力提倡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尤其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复合肥料,并不断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源的管理执法力度,在禁止秸秆焚烧,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沃土工程,推广平衡配方施肥;开展土壤肥力监测和化肥、农药污染防治监测;在一定的区域执行畜禽禁养和限养政策;整治“两高”(杭州至千岛湖、杭州至安徽两条高速公路)沿线,建设景观长廊;探索生态种养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低产田改造,“千村整治,百村示范”、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治理农业污染已成为杭州生态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全社会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度明显提高,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良好氛围已开始形成。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环保”的思想影响任然存在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种种与环境保护相悖的陋习一时难以根除,加上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广泛性、随机性、隐蔽性、滞后性、潜伏性等特征,致使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难度大,治理成本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三、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种类多,面广量大,治理难度大。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具长期性和艰巨性。笔者认为,应从源头治理开始,坚持“提高认识、依法监管、加大投入、防治并举”的方针,全方位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工作。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政策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资金保障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所产生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加大投入。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加强财政对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畜牧生态小区建设、沼气工程建设、化肥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等项目的重点扶持,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提供政策保障。对畜牧生态小区建设要在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废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或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自行消纳的,实行免收排污费等优惠政策。三是拓展资金渠道。要鼓励集体和个人,为子孙后代的环境安全积极投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同时,要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争取优惠贷款和赠款,积极争取外资,不断探索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2、完善政策法规,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杭州市虽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做了大量工作,但就整体而言,目前还停留在“点”上;虽然进行了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尝试,但推广速度还不够快;尽管我国早已制定了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部分地区还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了地方性法规规章 , 但这些法律、法规、规章涉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条款极少,即使有所提及,其规范力度也极其有限,难以起到防治作用。

为了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笔者认为要结合杭州市实际,抓紧制定完整、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法规。如针对不合理超量使用化肥,偏施氮肥,少施有机肥等问题,切实抓好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办法等规章的修订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化肥、农药使用,制止滥施乱用化肥、农药等行为。在制定强制性法律法规的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要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积极鼓励综合开发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资源,生产和使用有机肥、重点扶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太阳能利用工程,从政策和法律层面保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3、加强污染监测,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以前,各部门根据各业务的需要,均对农业面源污染情况作了局部的、小范围的调查研究,但不能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杭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多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突击性、阶段性行为,缺乏长效机制,因此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区、县(市)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监测网络体系,开展全面监测。同时在重点地区建立监测站,第一时间掌握农业面源污染动态,并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和治理提供可靠信息。二是要加快土肥检测和信息体系建设,增强农田养分管理能力。根据杭州市农业区划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以布局区域化、检测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改善土肥检测条件,提高土肥检测能力,加强土肥化验室建设,为培肥地力、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基础保障。要在不同地貌类型、不同种植结构的区域,设置一批耕地质量、施肥效应长期定位监测点和动态监测点,逐步建立、完善耕地质量信息体系,及时了解掌握耕地地力变化状况,为合理施肥、科学养地提供依据。三是要加强病虫害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病虫预报可视化覆盖面。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病虫监测网,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等传媒功能,强化病虫信息传递能力,加快实现病虫预报可视化,为正确指导农户开展病虫鼠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盲目用药、过量用药。此外,针对有毒化学药品泄露等突发性的农业面源污染事件,要制定好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拉得出、用得上、治得好。

4、加强农业执法力度,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畜牧养殖的达标排放

要提高农业污染监管和执法力度,切实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管理,建立统一的生产、销售、使用档案资料,有效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监控,保证农民能用上放心肥药。严历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禁用农牧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各类污染农业环境的行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止有毒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要根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际,制定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其针对性,提高其可操作性,真正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驾护航。

5、明确目标职责,形成齐抓共管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村沼气等工程实施列入各级农业部门的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政府的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作为各级政府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环保部门要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职责,将它与治理工业“三废”、洁净城市空气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一起检查落实。发改、财政等部门,要积极研究政策现状,逐步建立起以绿色GD P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生态约束机制和环境安全补偿机制,引导人们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逐步向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安全协调发展方向转变,遏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其他部门,也要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关系支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二)治理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必须加强对治理技术的研发,提升综合治理能力。要对杭州市近年来在畜禽生态养殖、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农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梳理,通过技术集成和创新,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健全实用、高效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

1、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在化肥使用上,由于杭州市经济条件优越,化肥使用量极易超标。化肥的过量使用,不仅会浪费人类的资源,增加成本,还会造成水、土、大气的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质量,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调优肥料结构,调全肥料品种,调准施肥时间。还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施肥技术,不断提高科学施肥水平,从技术层面来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同时,要积极提倡施用有机肥。要发展绿肥种植、推广秸秆还田,改进和完善畜禽粪便处理措施。在开发农家有机肥的基础上,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作物专用肥和生物肥,使肥料应用逐步走向复合化、专用化、高效化,提高土地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地基础地力。

在农药使用上,要坚决执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与非化学防治相协调的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推广诱虫灯、昆虫性信息素、色板、防虫网等无害化防治技术。同时要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和动物源、植物源、矿物源等农药新品种、新制剂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区域生产基地要率先推广新农药、新药械,发挥示范服务优势,以点带面,加速农药减量增效集成技术的完善和推广。

2、发展循环生态农业

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生产清洁化、资源化和循环化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组建高水平的生态农业专家队伍,研究开发循环生态农业的科技成果,提高生态循环农业的覆盖面。综合开发、再生利用、深度利用农村种植、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第二,要强化养殖业污染治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养殖业污染的治理必须按照循环经济和畜牧业清洁生产要求,坚持以过程控制与未端治理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在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重点实施畜禽粪便能源利用工程,应用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厌氧消化、生物发酵制肥等生产工艺,改进畜禽养殖栏舍结构和生产设施,因地制宜地采用农牧结合、“能源环保配套”等治理模式,实现养殖排泄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要尽可能将散养的畜禽集中起来,分片建造沼气池和无害化治理池,减少污染,改变脏、乱、差状况。水产养殖要尽可能采用纯生态养殖模式,控制养殖密度和网箱养殖规模。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工投放饲料、肥料和药物。要根据不同鱼类的不同食性采用混养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第三,要积极发展生态型种养模式。大力推广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五园”(菜园、桑园、果园、竹园、林园)养殖和“猪-沼-果”、“猪-草-瓜菜”等循环种养模式和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同时要积极探索推广“桑园一蚕豆”“有机稻一绿肥一鹅”等冬绿肥种植模式。还要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开发力度,大力推广“机”(机械化秸秆还田)、“留”(留高茬)、“套”(麦套玉米)、“气”(秸秆气化和沼气)、“铺”(宽行作物行间铺草)、“掩”(玉米掩青)、“垫”(草垫圈)、“堆”(堆肥)、“沤”(沤肥)等多种秸秆还田模式。

3、强化新农村建设

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要把优化农村环境和美好城市环境统筹考虑,同步部署。优化农村环境,减少农民生活对农业面源的污染可从三个面着手。

一是抓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抓好公益林建设、清水河道建设、清洁饮用水建设、村道和主干道建设,以及公厕建设。以强化基础建设来改善农民生活陋习。

二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郊和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农民生活污水,能就近接入市政管网的污水则尽量实施截污纳管,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少数人口密集、污水产生量大的农村,则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同时将附近其他地区的污水亦尽可能接入处理;杭州大部分农村居住点分散,生活污水难以集中处理,可以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开展污水就地处理。多项研究表明,因地制宜地利用地埋式无动力装置、人工湿地和生物稳定塘等污水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明显,处理后能够达到排放标准,且这些技术具有成本低、运行简单、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适宜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使用,应积极加以推行。

三是开发农村新能源。目前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前景十分巨大,除了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外,其中最简便有效的就是沼气的开发利用,沼气工程以农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水、人畜粪便、作物秸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生物化学等一系列反应过程,转化成电能和热能,最终产出物可供农居照明和燃料,还能为农作物提供有机肥。沼气和太阳能的开发,部分农村已全面启动,杭州市的淳安县已成为全省开发沼气和太阳能的典型。今后管理中应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以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户用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建设一批沼气入户、发电,太阳能供热、光伏发电及户用秸秆气化示范村,扩大清洁能源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三)宣传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新的工作,全社会对此知之不多。为了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营造良好的时候氛围,要建立党政、媒体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宣传机制,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因地制宜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农业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生态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使环保生产意识真正成为全民的实际行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农民是主力军,各地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要把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原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等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的重要内容,切实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引导农民算资源节约账、算给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账,强化环境忧患意识的教育,彻底改变不符合农业环境安全的传统观念,启发广大农民自觉保护环境,达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安全“三赢”。

农业面源污染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保证农业环境安全的目标。

猜你喜欢
面源杭州市污染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