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林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党建部,山东 济南 250021)
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
张书林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党建部,山东 济南 250021)
新的形势要求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这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共同需要。要在领会内涵上、在改造客观世界上、在改造主观世界上、在转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必须从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考评制度、加强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组织领导等方面不断完善保障措施。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性与着力点
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自2008年9月以来涵盖全党的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结束。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无论对于推进党的自身建设还是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都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把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运用于经常性工作,就必须继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目前,虽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场全党范围内的重大学习教育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其任务要求还远没有结束。因为形势和任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群众需求、目标任务,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社情、舆情态势,都要求我们必须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
1、这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与推进时代化、大众化统一谋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思想体系,其中,科学发展观是最新成果。着力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就必须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大众化进程。科学发展观的大众化就是科学发展观为全党同志、全体人民群众所认知、熟悉、内化、自觉遵循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必须借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基本手段。没有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就不可能有相应的认知,更不会有自觉的遵循。从这个意义上讲,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实际上就承载了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庄严使命。
2、这是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需要。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我们党在推进科学发展、科学执政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关于党的建设的全新战略,它是指党的建设走上科学化轨道的状态与过程,重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的运用,努力使党的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实现和达到切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党的执政水平和党的领导水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领导地位之目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取得新的成效。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之于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升而言,既是指导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也是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方法。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实际上是科学理论不断深入党心民心的过程,是科学方法不断为党员群众所掌握的过程,最终体现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3、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确立的发展目标。当前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的代价往往是资源消耗与浪费大、环境破坏与污染大、可持续发展不足或缺失。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不符合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不能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背离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趋势。因此,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所造成的资源能源日益枯竭、环境破坏污染日益严重的态势下,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成了当务之急。所以,中央果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及时准确的。但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变呢?出路就是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生产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再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要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使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4、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当前,应该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融入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全过程,自觉坚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相结合,将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先进性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将执政能力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以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提升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必须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既做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去改造客观世界,也能够有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改造主观世界,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沉淀为指导思想、应用为工作方法、内化为行为习惯。
1、要真正在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党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必须坚持真学、长期学、经常性、学深、学透。一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结合起来,按照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二要坚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克服轻视学习的倾向和学习中的形式主义。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科学发展观的模范。三要踏下心来、静下心来全面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克服学习中的浮躁心理、浮于表面、断章取义问题。四要坚持向文件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相结合,多渠道、多方位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五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切实转变学风,努力克服学习中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倾向,将学习的成效体现在实践应用中,并以之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
2、要真正在改造客观世界上下功夫。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的关键是:必须做到真正会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影响制约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问题,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展示科学发展观的实用价值。当前,我国既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特别是关系社会民生的诸多问题已经无法遮掩与回避。如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犯罪问题、干部腐败问题等都是一直以来无法彻底解决好的大问题,煤矿安全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拆迁事件、上访事件、群体性暴力事件等社会政治事件所产生的危害、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在工作中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上述诸多问题,不能简单地坚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之法,而必须坚持深入学习实践、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以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维、科学的判断剖析问题成因、对症下药提出长久管用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是解决目前日益突出的社会民生问题,化解党群、干群、群群矛盾的治本之策。
3、要真正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更必须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工作观。一些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不能够深入下去,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的世界观这一“总开关”出了问题,是他们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祟。干部世界观上出问题,说到底就是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出了问题,是党性不强或党性丧失的表现。而要着力解决干部主观世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当前的紧要任务是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武器自觉改造思想意识和思想方法,克服头脑中不健康、不科学的观念意识,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4、要真正在转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有良好作风作保证。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就必须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努力营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风清气正环境。为此,必须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一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工作中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二要引导广大干部在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坚决反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的官僚主义,做到既勇于开拓创新、又坚持埋头苦干,真正把功夫下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三要引导干部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不是一句空洞口号,也不是可以自然生成的,必须有健全完备的措施手段来保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取得的丰硕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为基础,我们应该着力从以下方面建立健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的相关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要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持续地、经常性地进行下去,就要着力建立健全“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科学发展持续上水平”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一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员群众、领导干部日常的学习内容、宣讲内容、研讨内容,形成并保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浓厚党内氛围。二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领导班子定期务虚的主题。在领导班子定期务虚会上,要着力研究制约本单位、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围绕推进科学发展上水平有针对性地出谋划策。三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考评制度。对于任何工作来说,进行必要的考核和测评都是提升其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没有考核、没有测评、没有评价,就等于工作部署了不去抓落实、不去检查监督,这就必然会使工作的开展“有上文、无下文”。大凡开展得比较好的工作,都一定会有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作支撑。因此,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也必须着眼于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重点是着力建立上级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当前考核与预期考核相结合、宏观考核与微观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路径,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做到“不让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党员干部吃亏,不让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员干部得利”。这就要切实“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表现好的党员干部,要通过完善定期表彰制度、竞争上岗制度、公开选拔制度,对他们既要给予精神奖励、又要给予物质奖励、更要提供职务升迁机会和发展平台;对于不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办事、盲目追求虚假政绩的干部要通过群众定期民主评议制度、弹劾罢免制度、撤职降职制度,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惩处。
3、加强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组织领导。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各级党委要切实肩负起领导责任,形成党组织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本职、不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失职、抓不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不称职的思想共识和舆论导向。一要着眼于建立“党委抓、抓党委,领导班子抓、抓领导班子,党委部门抓、抓党委部门,领导干部抓、抓领导干部,条条抓、块块抓”的工作机制,把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做好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切实健全长效机制作为各级党委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有效做法制度化、管用经验长效化,让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在经常性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二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基层、落到干部群众思想中、落到实处。三要引导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中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和各级领导机关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一级带一级作出榜样、形成示范。
Deepening stud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ZHANG Shu-lin
(Party school 0f CPC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Jinan,Shandong 250021)
The new situation calls on the in-depth stud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which is the common need for arming the whole party with the newest achievement of Sinicization 0f Marxism,promoting the level of the scientific Party-building,propell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ause 0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ing the Party's governing capacity.It is worthwhile to comprehend the true meaning of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remoulding our subjective world,changing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improving cadres'work-style hence safeguards to perfect the long-acting mechanism 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in deepening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study and practice,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importance and focal point
D616
A
1672-4445(2010)08-0004-04
2010-07-28
张书林(1974-),山东冠县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博士,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建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张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