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平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新农村建设中的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广西昭平县为例
曾永平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当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要精神,大力推进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广西昭平县开设的“村党支部书记论坛”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个典范,在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论坛在阵地建设、学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学习方法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新农村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法;启示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要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十七届四中全会还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可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基层党组工作创新对于整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二者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关系。
1.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有利于提升农村基层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主要靠农村的基层领导干部。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提高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第一要求来抓。建设学习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开阔视野,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为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进步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能更好地加强农村基层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的优良传统、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带头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让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崇尚文明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全部阵地。
3.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决策水平。实现民主决策,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民主决策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在参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实践中,能以主人翁的地位,对公共事务享有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参与权,自主决定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维护好并发展好农民自身的权益,形成生动活泼的民主政治局面。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完善和民主建设的推进,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以及政治参与热情不断增强,更要求基层党组织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舍弃过去经验式、命令式领导方法,向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方面转化。
4.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有利于和谐乡村的构建。农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建设和谐乡村,一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积极探索引导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通过民主和法制的途径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基层领导干部民主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却离不开自身学习,离不开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二是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协调发展。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日常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将其作为建设和谐乡村的指导思想。
广西昭平县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着力于提升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积极出台并组织实施“村党支部书记论坛”这一特殊的学习形式,提高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民主决策能力,提升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双带”能力,增强了村党支部书记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进而在有效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以来,昭平县公开举办了县、乡农村党支部书记论坛126期,培训村党支部书记 4410人 (次),通过论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656个,促使 121个村转变了经济发展工作思路,112个村形成或者正在形成“一村一品”或者“一村多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具体做法如下:
1.创新学习形式,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因地制宜,创新设计论坛形式,让不同层次的村党支部书记都能受教育、开眼界、长本领。论坛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主题座谈、相互探讨式。论坛围绕如何有效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或解决当前农村工作某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等方面内容,认真调查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做到主题集中,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论坛上,由各村支部书记结合工作实践和个人感悟,进行探讨式交流,把问题谈深谈透,达到问题同解、经验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二是典型发言、相互启发式。论坛围绕主题,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指导性又具有实效性、操作性的发言议题来选择典型发言的代表。典型发言即由村党支部书记根据确定的论题,联系工作实际,在论坛中作典型发言,通过谈认识、找问题、查根源、寻对策,达到统一思想,提高水平的目的。通过采取身边典型现身说法的方式,为大家的工作实践提供借鉴。三是专家点评、答疑解惑式。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到论坛现场,根据论坛中提及的典型事例,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剖析和点评。同时,现场解答支部书记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提高运用政策、谋划发展和驾驭大局的能力。为提高论坛点评的质量,论坛题目确定后,选择一批专家学者在论坛举办前开展调研,使论坛成为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四是知识讲座、专题培训式。邀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就农村的重点专项工作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对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业务培训和实用致富技能培训,同时传授他们领导艺术和工作技巧,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他们的协调处事能力和工作水平,切实增强村支书驾驭大局、科学解决、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的意识,不断提升“双带”能力。五是现场交流、参观考察式。根据论坛主题,适时选择一些示范村或产业基地等开设论坛,组织村党支部书记现场观摩学习,亲身感受体验,互相交流勉励,提高论坛实效。一方面,由示范村或产业协会的党支部书记,结合本村实际和产业发展情况讲经验、谈体会;另一方面,由前来学习参观的支部书记,结合本村发展规划谈打算、定措施,大家一起帮助理思路、出点子、谋发展,使农村党支部书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科学决策、领头增收的本领。
2.灵活设计主题,激发参与学习热情。针对当前农村干部普遍存在理论素养较低、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不够、种养技术不强等情况,在抓好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同时,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从政治理论、科学知识、政策法规、领导方法等方面确定论坛主题。通过开展政治理论方面的论坛,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开展科技知识方面的论坛,全面提高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水平;开展政策法规方面的论坛,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开展领导方法方面的论坛,着力提高村干部的管理能力,使村干部逐步实现由“经验型”领导向“知识型”、“智能型”领导的转变。开办论坛的主题主要分为“一事一讲”和“专题专讲”两种形式。“一事一讲”即由村党支部书记根据各自村情自选主题,谈自己最出色的工作、最拿手的经验、最深刻地体会,然后让与会专家进行评论点拨;“专题专讲”即县、乡镇根据工作实际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论坛主题,由几个专家和村党支部书记围绕主题谈思路、经验和做法,面对面进行互动交流探讨。形成共识,促进发展。通过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党支部书记参与学习的热情。
3.健全工作制度,推进论坛规范实施。一是建立定期举办制度。县、乡 (镇)两级要结合农村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每季度至少举办 1至 2期论坛,让村党支部书记们在生动活泼的互动式交流中学习政策、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探讨工作,帮助他们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真本事、掌握真本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建立纵向点评制度。每次开展论坛,都邀请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专家参与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提出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解决办法,指明努力的方向。论坛举办后,职能部门还要深入一线进行指导,帮助解决问题、促进工作。三是建立示范引导制度。每次举办论坛后,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并要求各村结合实际查找不足,制定具体措施,确立今后努力方向,从而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四是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将村党支部书记在论坛上所讲的计划和打算,特别是为民办实事的承诺,建立台账,立项督查,确保件件落实,有效地激发了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广西昭平县“村党支部书记论坛”紧紧围绕如何有效提升村党支部书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提升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致富的能力、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和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探讨,及时发现农村工作中凸显出来的新问题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论坛的开设对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
1.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并注重满足个人需要的原则,能够拓展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阵地。昭平县“党支部书记论坛”结合个人的文化素质、个人经历和农村工作实际等差异,举办了各类集中教育培训班,与县农广站联合举办村干部中专学历教育、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和党员电化远程教育点播系统等,为论坛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阵地建设能有效地满足各个乡镇、村作为个体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碰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需要,从而大大调动了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探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论坛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正是有了这些教育阵地作后盾,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健全的组织学习、评价学习、示范学习和检查学习制度,能够确保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昭平县“党支部书记论坛”作为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典范,从论坛的定期举办制度到纵向点评制度、示范引导制度和督导检查制度,这样一套健全的组织学习考核、检查、评价学习制度为论坛的顺利开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也是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所必需的。
3.大力营造民主讨论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和理论联系实际之风,能够使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昭平县“村党支部论坛”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地参观考察结合起来,促使学员深入思考;把专题讲座和交流讨论结合起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论坛开设过程中试图通过点题式培训让村支部书记带着问题学,学得“愿意”。除此之外,更加强调学习培训效果的巩固。支部书记论坛学习培训不是通过一两次论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每一次论坛都要求解决一些共性问题,使论坛产生显性效果。
昭平县“党支部论坛”积极引入“探讨式”、“启发式”等开放式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同思考联系起来,大大开阔了村党支部书记的眼界和发展思路,充分调动了村支部书记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深入社会实践,深入群众,积极吸收社会变革过程中群众创造的先进经验,既向书本学习,又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提高村支部书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村党支部书记论坛”举办的形式看,论坛改变了基层党支部个体学习的习惯,树立了团体学习的理念,通过集体学习达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责任编辑 杨国营 ]
D262
A
1671-6701(2010)05-0093-03
2010-07-02
曾永平 (1984-),男,江西抚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