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 2500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微
郭 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 250002)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种成员在社会上立足的成本和代价突增,各种压力加大。而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在从校园到社会的蜕变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思想上、心理上的落差与波动。多起事件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当今社会安全建设亟需加强,社会大众心理健康教育亟需提高。为此,构建当代高校安全体系,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实所需。
安全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原因;对策
对人的生命安全的尊重和维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成员在社会上立足的成本和代价突增,各种压力加大。而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在从校园到社会的蜕变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思想上、心理上的落差与波动。多起事件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当今社会安全建设亟需加强,社会大众心理健康教育亟需提高。高等院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建设理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此,构建当代高校安全体系,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实所需。
1.焦虑反应。很多大学生在受到挫折和意外事件伤害后,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惶恐害怕、食欲不振等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另外,毕业生或特困生等在择业时也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2.自卑心理。自卑是一个人对自我能力或品质的评价过低,是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怀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外在表现常常是感觉低人一等,在交往中自惭形秽,不敢表现自己。
3.情感困扰。有些大学生面对失恋,缺乏独立的心理承受能力,极易陷入心灰意冷,甚至绝望、轻生的境地。个别学生则会因失恋而产生报复心理,或从此嫉俗厌世,怀疑一切,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
4.交往受限。在一次调查广州市 9所大学 1600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中,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占 67.71%,有一定困扰的占 26.1%,有较大困扰的占 6.19%。
5.网络成瘾。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 13所高校的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中断学业的大学生大都因为网络成瘾导致。
1.社会原因。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包括社会责任的压力、生活本身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以及不断加快的节奏所带来的压力等。种种压力若得不到适当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衡而出现各种精神病症,轻则伤及个人,重则危及他人。
2.家庭原因。第一,家庭教育的忽视。一些学生的家庭文化氛围很差,家长或因工作忙、或因素质不高而忽略子女的教育,致使学生进入高校后不能适应群体生活。第二,贫困的影响。一些贫困生为获得收入维持生计而奔波劳累影响了学业。同时,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第三,单亲家庭的影响。部分单亲家庭由于教育不及时、不到位、不科学,甚至方法错误,导致单亲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3.学校原因。第一,落后的教育理念影响。较长时间以来,学校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加之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第二,学校业余生活比较单调。不少学校,尤其是新校区或民办学校,缺乏足够的娱乐场所、活动器具及娱乐形式等,常使大学生感到“三点一线”生活的单调沉闷,使他们感觉压抑、烦躁,进而兴趣减低、生活缺乏乐趣。
4.自身原因。第一,学习不得要领。新生进入大学之后,看到别的学生学得那么好,而自己学习不得要领,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苦恼和焦虑随之而来。第二,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一方面,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便不能接受;另一方面,争取保研、拿奖学金,或者拿双学位、各类证书等。由于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相关的许多问题,精神长期高度紧张,就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1.从社会层面来讲。第一,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社会支持的基本作用是减轻个体心理压力并缓解焦虑情绪。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社会支持系统给当事人以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可以促进当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能使大学生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由于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参差不齐,如果主要依靠自我心理调整来解决心理问题,效果往往不明显。第二,社会支持系统则能为大学生认知和评价个人的心理问题提供一个发现、交流和发泄的平台。由于社会支持系统的存在和帮助,大学生会在心理上找到一个可以归属的组织,满足了人际交往的需要,从而帮助自己获得来自各方面有关的信息,充分认识自我能力与现实的距离、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紧张和压抑的心理。所以,大学生如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有效社会支持系统,就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上解决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危机。
2.从学校层面来讲。第一,高校要开设高校生命安全素质教育方面的必修、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等,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生命安全知识。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生命教育宣传周或宣传月等,在校园大力营造关心学生生命安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创建生命教育和心理咨询网站,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其相互关心与帮助的意识。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大学生生命安全测评,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第二,把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道德教育决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思想道德标志着个性的意识倾向,是心理基本动力系统的核心,它对人的心理活动起着定向、调节作用。大学生群体处于从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欲望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导向,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其心理素质的提高。从具体工作来看,可以由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来承担此项工作。因为他们与学生交往多,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及家庭背景比较了解,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因此,辅导员需要积极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方法,重新塑造自己、提高自己,发挥自己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兼职承担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第三,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是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可以通过个别面谈,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通过心理测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团体咨询和个体辅导活动,改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心理治疗,缓解或消除学生的心理疾病症状;通过心理行为训练,提高其抗压能力;通过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安全指导与服务,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
3.从家庭层面来讲。第一,家长要更新观念。家长要有开放的观念,做到理性、客观、平等。要教育子女主动积极参与竞争,并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第二,采取具体的措施。一是培养子女的家庭责任感,要求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二是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经常与子女沟通,适时引导、消除子女的不良情绪。三是帮助子女进行职业规划,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大胆尝试,勇于失败,敢于成功。四是教育子女学会理财,教育他们既要节约,又要利用现有经济条件创造财富。
[1]徐位良.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和解决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2]郭洪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价值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
[3]陈刚.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思政工作实效[J].赤峰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
[责任编辑 陈 静 ]
C931.5
A
1671-6701(2010)05-0075-02
2010-07-28
郭 杰 (1982-),男,河南信阳人,管理学硕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