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静
(中共井研县委党校四川井研613100)
井研农村留守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分析
曾静
(中共井研县委党校四川井研613100)
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后,留守农村的劳动力资源结构极不合理,逐渐老龄化,且后继力量不足,严重制约了井研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留住、引入、开发、教育农村劳动力,极力改善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井研农村劳动力
井研县是一个典型的丘区农业县,是全国的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高达63%。随着农村外出务工队伍的壮大,滞留农村从事种养殖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井研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龙泉山脉尾段,全县幅员面积840.53平方公里,县域土地总面积126.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林地面积13.6万亩,水域面积6.2万亩,全县共辖27个乡镇,287个村,总人口约43万,其中农业人口350507人。
由于缺乏大工业格局的支持,没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物产资源的优势,井研的地方经济一直发展滞后,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经济的局限,造成本地获取经济收入的渠道少,中小企业能提供的劳动岗位有限,致使不少农村劳动力为改变生活条件,不得不加入“务工”大潮的队伍之中。据2008年井研统计数据显示:井研农村劳动年龄内总人数为206540人,而其中务工人数就有110119人,占农村劳动年龄人数的55.33%。
这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一般是以青壮年为主,留下来坚持本地农业生产的,只剩下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的中老年人。以井研县高滩乡五谷村1组为例,90年该组原有村民近200人,户口迁出或打工在外的有140人左右,现在长住本组的,总人数不足60人。其中:未成年人12人左右,幼儿居多。有劳动力但年龄不超过45岁的有6人,在井研打工为主。45岁至55岁的人约8人,半打工半务农。超过70岁的有7人,基本没有什么劳动能力。剩下的,大多超过60岁了,支撑着全组的农业生产。这个村离城很近,地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还有个别的年轻人就近打工,村中尚可见年轻人的身影。相对偏远点的乡村,没有地理优势,留在家中务农的,就几乎全是老年人了。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后,留守农村的劳动力逐渐趋于老龄化的现象,直接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迟缓,举步维艰,严重制约本地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
(一)现代农业技术在农村推广困难
首先,留守在农村的“大龄”劳动力,大多传统农业观念根深蒂固,对新的现代农业技术持怀疑态度,思想上难接受,行动上不积极。比如:传统农村养猪都是用青饲料喂猪,一般要用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出栏,一户人一年最多出栏10头。这种方式不仅效益低,猪的生长速度慢,且劳动强度特别大,不利于规模化养殖,同时人畜混居,疫病容易互传,极不环保。现代养猪技术,一般3个月左右出栏,通常以150头为标准,采用规模化养殖,省时省力,效益更高。如果让他们选择养猪的方式,大多会选择传统方式。究其原因,就是传统思想在做怪。一是习惯了传统的饲养方式,二是认为饲料要用钱来买,而青饲料是自已种植,不用花钱。在思维惯性的作用下,很少有人将劳动力价值、材料、时间、产出等因素综合衡量,分析效能比。
其次,留守在农村的“大龄”劳动力,普遍知识程度偏低,年龄增大后,记忆力、领悟力均已衰退,所以对现代科技甚至基本家电使用常识都难于领悟和掌握。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在农村条件好了,很多家庭有了新式的家电设备,但这些家电在农村都仅是一个摆设。因为会用的比较少。一般情况下,这些家电要等到子女返乡后,才有机会使用。如果要让连电视遥控器都不能很好掌握的人,去学会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其难度可想而知。
还有,大多数“外出打工”的人员,都把幼小的子女留在农村。这让留守在农村的“高龄”保母保父们,即要忙于农活,又要照顾孙辈,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学习现代技术知识,去从事现代化的种、养殖业。
(二)本地企业在农村招工困难
由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枯竭和老龄化,以本地农村劳动力为主要用工对象的县内各中小企业,在用工方面日渐紧张,员工缺口日显突出。很多企业是靠一批40左右人员来支撑,企业缺少年轻的新生力量,员工断层现象严重。县域内食品、盐化、纺织、机械铸造等四大支柱产业以及制药业、建材业等新兴产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荒”,尤其以纺织企业最为突出。2010年春,井研县政府为解决县内企业用工难的突出问题,特意组织了一次井研史上规模最大的现场招聘会,而到会人员的情况,仍然以40、50人员占绝对多数,即便有一些春节回家过年的年青人,到了现场,面对井研现有的条件设施,企业规模状况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实际情况,也都没有留下务工的打算。政府、企业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组织的现场招聘会也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为什么本地企业就如此难以招收新员工呢?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县域内年轻、知识层次稍高的劳动力资源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全是老弱病残,本地根本就没有什么劳动力资源可用。二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无论是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方面,还是生活环境、发展前景方面,均无法与去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务工相提并论。所以有优势的青壮年劳动力宁愿背井离乡外出谋职,也不会考虑本地就业。本地企业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也就难以扩大发展。企业始终止步不前,地方经济也就难有新的突破,造成整个地方经济发展迟缓。地方经济始终落后,又会让本地优势劳动力资源外流不止,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三)农村社会问题逐渐增多
尤其突出是的老人的保障问题和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青壮年子女均外出务工,家里的留守老人无人赡养,井研一个偏远的乡村就曾出现老人死于家中,一星期后才被同村农民发现的事。青少年教育问题就更为突出,心理问题儿童逐年增多,学校教育越来越难,屡屡出现意外事故。家庭、社会也倍感压力,留守儿童问题成了全社会最关注的焦点。这也与农村只剩老人、孩子的现象密切相关,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严重失衡带来的恶果之一。
除此之外,劳动力资源老龄化,还带来荒芜的土地越来越多,农业效益越来越低,厌农思想越来越严重等等一系列问题。
总之,随着“富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外出,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十分不合理,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从某种角度上讲,农村现在是农村劳动力不足,或严重不足,而不是“富余”了。这种现象如不能得到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批坚守农村的老龄化部队劳动能力丧失后,农村的情况将变得十分严重,如不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很有可能出现地无人种、田无人耕的现象。
一个有作为的地方政府,应对本地劳动力资源的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应该通过政策、法规等有效的政府行为,保障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不能一味地靠务工方式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而应考虑如何有效地采取措施,达到留住、引入、开发、教育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目标,完成对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工作,促进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要留住人、引进人,就要在影响劳动力资源外流的因素上做文章
经济因素,即钱的因素是影响劳动力资源的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劳动保障等,都是劳动者选择工作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经济环境改善了,效益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提升了,才能留得住人,引得进人。人有了,自然会为本地的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政府应当努力改善本地的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公共服务等软硬件环境,从宏观上制定出适合劳动力资源储备、开发、利用、再造和管理等方面的有效的方针政策。提高工资水平,建立多层次的、实用的、便捷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的推进工作。形成有效的制度体系,建立一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开发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良好机制。
(二)合理分析和使用现有劳动资源,突破“人”的难题,逐步改善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结构
发展高效率,低劳力的现代农业技术,可以缓解目前劳动力资源缺乏的现状。所以无论在农村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有多难,都还是要以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是提高科技含量,改造升级生产设施,推广自动化,以此来降低劳动力成本。二是在农村“就近务工”的青壮年和“50左右”人员中,宣传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力争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示范片或户,以此带动农村其他人员的积极性。三是组织科研教育人员,将复杂的现代农业技术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如编成顺口溜等,让年龄大的人也能学习掌握。总之,要想法设法推进现代农业技术,搞活农村经济。经济好了,就可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在外务工的优势劳动力人员返乡,逐步改善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结构。有了优势劳动力资源,又会更进
[1]井研统计年鉴(2008).
[2]萧鸿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一步地促进农村的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的实施,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后继力量的培养是农村劳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由于井研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很多青少年对农业失去兴趣,“打工”在农村青少年的心目仍占主导地位,愿意从事农业的基本没有,因此农村劳动力资源很可能后继无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对人选择职业有导向、激励的作用。要让青少年能够成为农业生产的后继者,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改变他们。在他们的周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农业文化氛围。通过积极的宣传教育,并辅之以有效措施和实际行动,形成一种农业大有前途、大有作为的文化氛围,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及行为取向,从而激发出爱农的意识和以农为荣的精神效应。其次,要在他们的课本中,适度增加现代农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有关本地农业发展方面的知识,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本地的农业发展问题。让他们逐渐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学习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一旦形成良好的模式并较为固定后,不仅会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发挥作用,对本地劳动力资源产生影响,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
责任编辑:秦利民
book=62,ebook=34
C913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0.04.22
1009-6922(2010)04-62-03
2010-07-10
曾静(1974-),男,四川井研人,中共井研县委党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