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英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临沧 677000)
优化欠发达地区发展软环境的思考
李如英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临沧 677000)
欠发达地区在人文、服务、政策、信用、法制、舆论等区域发展软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软环境优势,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选择。优化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软环境,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转变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树立诚信形象,营造亲商惠商的发展环境。
欠发达地区;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优化对策
经济要发展,就像万物要成长一样,适宜的环境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欠发达地区的落后外在表现是硬环境的滞后,主要是道路交通不便、城市化水平低、各类基础设施不完善,在硬环境不够“硬”的情况下,必须把优化软环境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良好的软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福地,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路径选择。
1、人文环境问题。欠发达地区一些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风土人情”,本应是软环境中一种绝好的比较优势,但因没有从根本上做好“人”的工作,以致人们观念上的“劣势”掩盖了人文环境整体上的“优势”。一是人们对软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发展经济是党委和政府的事、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有的人甚至还有排外思想,以为优化软环境是“吃里扒外”、“引狼入室”,专为外面人好赚钱、多赚钱服务,为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巩固自己已有的“领地”,甚至会不择手段地排斥异己。二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开放意识不强。有的单位领导对软环境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抓机关作风建设的措施还不够有力,成效不够明显。
2、服务环境问题。一是行政管理部门效率低、服务差。有的职能部门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全局利益之上,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的现象依然存在;“服务承诺”、“首问首办”等服务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二是办事效率不高。办事程序不够公开,审批程序不够简化,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落实不到位;办事拖拉,能力不强,多头管理,推卸责任,行政不作为,行政慢作为;纪律松弛,办公时间找不到人。三是执法不公。依法行政水平不高,法制意识也不够强,处事常常带有“人治”的成份。个别执法干部热衷于执法“玩”法,把职权用在讲情面、徇私情上,执收执罚凭人情关系自由裁量,对“关系户”与“平民户”、“本地人”与“外地人”的执法结果截然不同。
3、政策环境问题。政策兑现落实不到位。一是政策缺乏比较优势。如,所出台的优惠政策多为向发达地区或后发展地区模仿而来,这些模仿性政策不仅由于受“硬环境”的影响,大多具有操作上的区域局限性,而且,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又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在具体实施中,许多“优惠政策”并不具实质性优惠,发挥不出比较优势。二是政策缺乏延续性。出台政策的随意性大,有的优惠政策根本无法操作,甚至产生负效应,出台快、失效也快。三是少数单位和部门在执行某些决策时,对本单位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通执行,甚至拖延不办,只想着“不能办”而不想“怎么办”,出现了政策截流、政策梗阻的现象。
4、信用环境问题。公平竞争、诚信经营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法则,但部分欠发达地区对信用环境问题仍未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是政府的失信。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时常有一些政策性承诺难以兑现,不是客观条件制约兑现不了,就是人为造成思路、政策缺乏连续性。虽然这些“失信”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甚至有时不得不“失信”,但是,随意“失信”对当地经济发展是极其有害的。二是企业的失信。欠发达地区企业相对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较弱,在与外界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使得少数企业常以“失信”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三是市民的失信。由于公众信用的社会约束力较弱,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市民在经济交往过程中的信用观念有所退化,失信现象也多有发生。这些“失信”问题,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大忌。
5、法制环境问题。一是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低,作风差。二是部分党政机关、执法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情况较严重。三是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及工作人员违法行政、越权执法、滥用权力等问题依然存在,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事屡有发生。
6、舆论环境问题。舆论环境是软环境中的软环境,也是欠发达地区优化软环境工作的“软肋”。一是社会舆论的辐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地方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对社会舆论的软环境功能没有进行强有力的整合,未能很好地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二是“硬环境”中的软环境因素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任何地方的“硬环境”都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比较优势,如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等,对此宣传和推广不够。三是投资者的舆论效应没有得到积极重视。一个地方软环境的优劣,投资者最有发言权和说服力,但不少欠发达地区软环境本身不能让投资者满意,又没有让投资者参与软环境建设的快捷沟通渠道,因而投资者难以担当正面“宣传员”。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软环境建设不只是各级政府部门的事,亦与每个老百姓相关。人的观念和行为,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人才去留。当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密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大对干部的学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广大干部主动查找发展差距、深入剖析落后原因,进一步增强发展地方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重点解决干部中存在的“只要是上级没有明确指示、文件没有明确规定可以做的事就不敢去做”的教条主义,“只会用固定思维思考问题、只会凭过去经验开展工作”的经验主义,以及“怕负责任、怕担风险,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只要是存在风险和困难的事都不敢去做”的保守主义思想,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思想基础。要继续解放思想,破除四平八稳、封闭保守以及“肥水不流外人田”等观念,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以及“事事关系软环境、处处体现软环境、时时注意软环境”的观念,切实做到以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提升行政效能。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型、责任型、廉洁型、效能型、服务型政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一是要以市场经济思维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凡是市场、企业能做的事,要完全交由市场、企业去做;凡是下级政府能决定的事,应该交由下级政府去决定,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二是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没有明确规定,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符、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予以取消;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予以公示,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简化程序,缩短行政审批时间。三是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所有取消的收费项目和予以保留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都要在媒体上公告,编辑成册,以便于企业和公民领取,增加透明度,接受企业和新闻舆论的监督;监察、物价等部门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突查,坚决制止对外资企业的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切实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构建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切实加强机关和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一是要求各级各部门对基层、企业、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立即办”,对老大难问题要“盯住办”,对普遍性问题要“主动办”,对条件暂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跟踪办”,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问题要“公开办”。二是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领导干部置身一线、靠前指挥,做到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各级各部门要围绕群众关注的急、难、愁问题,通过落实一线工作联系、一线工作联动、社情民意沟通及责任倒查追究制度,进一步优化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机制,推动本单位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重心下移,深入一线推动工作、深入一线为民服务、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深入一线定点帮扶。三是围绕提升行政能力和服务质量,在各级机关建立健全首问首办、限时办结、服务承诺、责任追究等制度。围绕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建立健全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将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实施“工作目标倒逼管理”,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
4、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营造亲商惠商的良好环境。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是投资者,是千百万的创业者。各级政府部门和每一位公职人员,是为这些投资者、创业者创造环境的服务者;不是凌驾于投资者、企业之上,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要牢固树立开放合作的竞争意识,树立“你投资我欢迎,你创业我支持,你发财我发展”的意识;摒弃“你不求,我不办”的官僚心态,树立“部门围绕企业转,企业需求我服务”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一是要从感情上亲商,思想上同商人、投资者亲近,不要用拒人于千里的心态和怀疑、疑虑的眼光看外来投资商,更不能视外来投资商为侵略者,是来掠夺资源的,做到“服务上做保姆,感情上是兄弟,工作中当考生,后勤方面像娘家”,去帮助企业发展。二是要从政策措施服务上惠商,让投资者获得更大的利益。在硬件设施差距逐渐缩小的今天,招商的主要竞争手段是服务。谁拥有最优质高效的服务,谁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责任型转变,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真正实现由“管理员”向“服务员”的角色转变,要把提高工作效率作为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的突破口,以规范的方式为客商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让企业进入一个平台就可以办成一系列的事,从而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
5、进一步优化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树立地区诚信形象。信用环境是投资软环境的关键因素。资本安全是投资者考虑的第一因素。诚信就是财富,有诚信,人气就旺,商机就多,发展就快。一是要树立诚信政府的形象。政府要提高“公信力”,坚决防止政策多变、政出多头、因人行政、条块不一的现象。一些地方、一些官员引资时胸脯拍得震天响,一旦客商入门则官气十足,爱理不理,确实令客商心寒。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刊物等各类媒体,将市、县(区)的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导向、重点招商项目和相关法规、规章及政策措施向社会公布;面向企业服务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设立咨询窗口、咨询电话,解答投资者、企业提出的问题;尽快在各级政府网站上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库和投资政策查询库,加大政府行政和政策的透明度,树立诚信政府的形象。二是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意识。坚决杜绝违背国家法律、法规,超越自身的权力、权限和财政支付能力,对外商做出的种种不可能兑现的承诺而引发的政府诚信危机现象的再度发生,切实维护政府的诚信形象。三是完善企业信用体系。整合政府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大力培育信用中介市场,鼓励中介机构开展企业信用评估、评级等业务;探索企业信用奖惩机制,使依法经营企业因守信而受益,并享有各种便利,使有失信行为的企业受到惩处,从而营造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6、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一是切实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坚决整治乱执法和不按程序执法的现象。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克服执法中的部门利益和私利驱动行为;严厉打击各种损商、扰商和害商等违纪和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商投资法律环境,切实维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二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要切实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必须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走私、偷税、骗税、逃套汇、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制止封闭、垄断和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为外来投资者创造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建立公正高效便捷的法制环境。执纪执法部门要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的法制环境,依法保护各类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快涉企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理,大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营造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四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企业的安定,使投资者“投资放心、工作宽心、生活安定、财产安全”。
7、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优化软环境的良好氛围。一是要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高密度、大力度的宣传工作,营造“一切着眼于科学发展、一切服务于科学发展”、“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本地区一些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风土人情”。二是相关部门每季度定期召开外商投资企业、重点工业企业、民营企业三个座谈会,主要领导亲自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投资者就会对本地的投资环境感到满意,就会在社会上自觉不自觉地宣传本地优良的投资软环境,从而担当起正面的“宣传员”。
责任编辑:刘建文
C913.9
A
1671-2994(2010)06-0041-03
2010-10-10
李如英(1976- ),女,云南宾川人,中共临沧市委党校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