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

2010-08-15 00:44许如江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资本主义建设

许如江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省情与政策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111)

邓小平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

许如江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省情与政策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111)

邓小平理论无论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都具有极为特殊的历史地位。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来说,邓小平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期,完成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把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命运;历史意义;启示

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的低谷,但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仅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反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推动了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实现了社会主义的革命化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列宁创立的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在一国的胜利;在斯大林、毛泽东等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这是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社会主义低潮时期的新局面,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民族化发展,完成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1、从社会主义产生以来的发展历史看,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的突破,列宁完成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突破,邓小平则完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具体实践的真正结合。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如果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起,已经有了将近五百年的历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大约经历了320多年,空想社会主义由于其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只能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和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二个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迅猛发展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第三个时期,是社会主义在一国实现的时期。列宁依据帝国主义发展的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能够在一国取得胜利并建成社会主义的学说,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成功地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第四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末社会主义在欧亚十几个国家胜利的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基础上,经过各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斗争,产生了由十几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使社会主义由一国的现实变成了十几个国家的现实。但是,由于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真正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败。第五个时期,是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继续坚持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时期。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的形势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倒下去,反而蓬勃发展,并影响和带动了现存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从社会主义近百年的实践来看,20世纪是社会主义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开辟人类历史崭新时代的世纪,既取得了辉煌成就又遭受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在近一百年的实践和发展中经历了两次高潮、两次低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然而,20世纪20年代后逐渐转入低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又逐渐进入第二次低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之中,但由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并没有失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正确对待历史形成的模式,既否定苏联模式,又不照搬资本主义模式,通过改革,创造了新模式和新体制。邓小平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探索、开拓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条基本原则。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在处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统一性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普遍性和中国具体国情的特殊性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创了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3、从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看,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第一次飞跃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完成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种种曲折终于找到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国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完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这次革命的实质和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这次飞跃找到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破解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新难题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两大历史难题”:难题之一,现实社会主义不是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而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在这种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难题之二,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同时胜利,而是在一个国家首先单独取得胜利,现实社会主义将长期处于实力强大的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难题。为破解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1、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为破解社会主义历史难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1)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现实社会主义并不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相反,都是建立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之上。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但因过早去世而未能完全实施。我们党在对现实社会主义的认识上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在长达2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错误地认识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屡遭挫折,一度使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2)对“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反复的探索,提出了著名的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但是,列宁的这些正确思想并没有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发扬光大。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也有过很正确的认识和阐述。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明确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强调学习一切民族的长处,指出:“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①但由于诸多的原因,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2、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系统地破解了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邓小平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对内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特点,科学界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对外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从而系统地破解了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1)邓小平理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认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邓小平强调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②从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出发,从时代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实际出发,重新审视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各种不同观念,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为重新认识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2)邓小平理论准确地解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一是准确地界定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认清社会主义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过去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方面是有过深刻教训的。为此,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定位,是破解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难题的理论基石。邓小平理论正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在发展道路、发展动力、根本任务、战略步骤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做出了创造性的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二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④这是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的回答。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论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重生产关系、轻生产力的片面认识,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从而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内在地统一起来。三是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怎样才能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反复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四是第一次提出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⑥“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⑦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新认识,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传统观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理论的特质。这种特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没有,在以往的社会主义模式中也没有,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新。(3)邓小平理论准确解答了“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无论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看,还是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看,发展社会主义,不能不解决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当代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一球两制”、长期竞争;二是资本主义强于现实社会主义。因此,实事求是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实事求是地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不断前进,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他多次反复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要向资本主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经营手段,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财富,其本身并不具有阶级性,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吸必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⑧学习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的具体方法、措施,对不对,好不好,最根本的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纠正了长期以来片面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而忽视相互借鉴合作的思想,不仅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赢得了和平的外部环境,而且增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能力。

三、邓小平理论破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难题给我们的启示

在人类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长河中,邓小平理论将占据特殊的地位。它第一次系统地破解了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归结起来最主要的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主义,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二是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处理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相互斗争又借鉴合作的关系。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它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回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现实基础,在所有制问题、分配问题、经济运行体制问题等方面的认识上突破了附加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上的过时理念,填补了在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空白,赋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崭新的内容和形态。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功绩在于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功绩在于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实践,那么,邓小平的功绩则在于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这条道路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期,邓小平理论完成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对于中国来说,则完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真正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由“革命”向“建设”的转换,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留给我们两大启示。

启示一:从实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进俱进,是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最科学的方法。邓小平是从实践经验中探索并且找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答案的。正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只有当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实际情况时,革命与建设才能够取得成功;如果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时,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挫折。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能囿于现有水平,我们还要不断积累新经验,回答新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时程中,要善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发展、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的认识,也就是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与时俱进。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可以说,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这迫切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启示二: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承担好历史使命的条件和保障。当今,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党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理论上有新提高,在能力上有新提升,在实践上有新突破,更好地担当起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建设学习型政党,全面提升党员的素质,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只有这样,我们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挑战及考验时,才能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完成新的任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注释:

①毛泽东:《论十大关系》,http://baike.baidu.com/view/162810.htm#5。

②③④⑤⑥⑦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 2-3、252、373、370、373、203、373 页。

责任编辑:陈文兴

A849.1

A

1671-2994(2010)06-0016-04

2010-09-21

许如江(1960- ),女,云南澜沧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省情与政策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学与民族文化教育。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资本主义建设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