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仁辉
胃溃疡穿孔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确诊后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手术一般采用手术切除或者仅行修补术。广东东莞市横沥镇横沥人民医院外一科采用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时,因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段,手术危险小,被患者接受[1],现就本科腹腔镜胃溃疡修补术及术后防复发的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35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手术患者,男 28例,女 7例,年龄 21~64岁,平均 45.5岁。穿孔至就诊时间 10~60 h。全部患者均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和X线提示膈下有游离气体。在腹腔镜下,检查发现 35例患者均为胃穿孔,并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1.2 主要症状体征 ①腹痛: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剧烈腹痛,常呈刀割或烧灼样痛,一般为持续性,但也有阵发生性加重;②休克症状:穿孔初期,患者常有一定程度休克症状;③恶心、呕吐:约有半数患者有恶心、呕吐;④腹部触痛:穿孔早期上腹部或偏右上腹或右下腹有触痛;⑤腹肌紧张:腹肌有明显紧张强直现象,常呈所谓“板样强直”;⑥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⑦其他症状:在穿孔后数小时出现发烧、脉快、白细胞增加等现象。腹膜大量渗出,部分腹腔积液超过 500 ml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1.3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在站立位X线检查 29例患者膈下见到半月状的游离气体影,19例行腹腔穿刺可抽得胃液以及胃容物,对诊断帮助很大。
1.4 手术方法 参照《手术学全集◦普通外科卷》[2-4],35例患者均具备手术适应证,选择腹腔镜下胃溃疡穿孔修补缝合术,缝闭穿孔灶。术前采用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在脐上1cm及剑突下 5cm分别穿入 10mm穿刺鞘,行CO2气腹,根据探查到的具体情况进行修补,以此终止胃肠内容物继续外漏,并较彻底清除腹腔内的污染物及渗出液,此种手术对溃疡穿孔所引起的严重急性腹膜炎有确实疗效,创伤较小,对患者的危险较小,因此至今仍是治疗溃疡急性穿孔的主要手段。
1.5 术后治疗 术后通过胃管注入庆大霉素以保持胃肠减压通畅禁食,补液,西咪替丁抑酸,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破坏,缓解疼痛,营养支持及抗生素治疗等全身综合性治疗。密切观察,确保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行正规的消化性溃疡治疗,予患者口服洛赛克并正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5]。
本组 3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无并发症,住院时间最短 5d,最长 15d,平均住院时间为 10d,出院后定期随访,随访期限为 1~2年,均未发现胃溃疡恶变。
胃溃疡穿孔是医院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在溃疡病急性穿孔的患者中,约 70%有长期的溃疡病史。穿孔前常觉溃疡病症状加重;约 10%患者没有溃疡病史,而突然发生穿孔。穿孔前常有暴食、进刺激性食物、情绪激动或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自 1990年Mecure t首次报道了腹腔镜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近年来,随着医学器械和技术的发展,此项治疗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单纯的修补术适用于时间长,腹腔内有明显感染及脓性渗出液,炎性水肿明显,患者并发其他系统器官疾病,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腹腔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用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后行胃溃疡穿孔修补术,避免了盲目开腹,气腹增加了腹腔的空间,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可以充分吸净穿孔溢出的胃内容物及脓液,手术切口小,视野开阔,并可广泛冲洗腹腔,最大限度地清除腹腔感染灶,住院时间短,术后患者康复较快,术后肠粘连发生率降低,痛苦轻[6]。但研究表明胃溃疡穿孔修补术,术后容易复发,因此要特别要注意术后的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进行常规消化性溃疡药物维持治疗,有效地防止复发及恶变[5]。故作者认为选择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时,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且做好手术后的复查与随访,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1]。
[1] 王明俊,潘裕国,卫智强,等.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治疗 59例.中国中医药,2009,7(11):117-118.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27.
[3] 梁涛.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36例临床分析.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1):37-38.
[4] 赵红岩,袁咏梅,陈友静.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17例报告.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3):30-31.
[5] 朱宪刚,那孜尔,陆俊国,等.腹腔镜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1例报告.新疆医学,2007,37(1):144.
[6] 郑军.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式改进 30例分析.中国误诊医学杂志,2008,8(30):7489-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