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经络病证的特征与通经活络法

2010-08-15 00:44郭曙光李晓艳张中青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期
关键词:补益病证肝肾

郭曙光 李晓艳 张中青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5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纵横交错并且规律的分布于肢体内。沟通机体内外结构、卫外营固、运行气血、协调阴阳、通利为顺的作用。肢体经络病证系由于外邪、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导致经络不通、经络失养、血行瘀滞而出现肢体相应部位的功能失调。在临床上涉及面较广,如头痛、痹病、痉病、痿病、震颤、腰痛等病证称谓肢体经络病。

1 肢体经络病证的特征

1.1 邪袭经络致痛痹 痛痹证多因起居不慎、居住潮湿、风寒湿热等外袭机体,闭阻经络。病初为寒热证,继之邪壅经络,影响气血运行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肿大、僵硬或屈伸不利等。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内舍于脏俯可致痉或痿。

1.2 经络失养致拘痉 拘痉证多因气血生化不足,无气固津,无血养神,筋脉失养而拘痉;或先天禀赋不足,经络空虚而拘痉;或年迈体弱、心肾日衰,阴精耗损致气血津液亏竭。表现神疲乏力、耳聋耳鸣、肢体麻木不仁或抽掣疼痛。重者项背强直、眼震口噤、肢体拘挛抽搐等。

1.3 气血瘀滞致痿颤 痿颤证多因外邪、内伤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致经络气滞血瘀。血瘀阻络,气血运行失调,肢体筋脉弛缓或日渐肌痿,呈现痿软不用之证;气血瘀滞,阴血渐虚,血虚不能养脑,则髓枯筋痿、言迟行缓;血虚生风,风动则心悸不寐或肢颤不能持物等痿颤病证。

2 通经活络的方法

首先根据肢体经络病征与病因病机上的相互关系确切辨证。根据病变特征分清痛、痹、痿、痉、颤,同时要分清虚实,虚则补益,助之络通;实则祛滞,泻之络通;二是针灸与按摩,沿着经络传导使之气血通畅;三是预防与调摄,调释心理,营养饮食。共达“通达经脉,调和气血,荣营阴阳,濡养筋骨”。

2.1 邪袭痛痹,清泻通络。六淫与疠气侵袭肢体经络,多为表实证,采用发表清热、泻下消导的方法。如风寒头痛,可方用川芎茶调散,或针灸用毫针泻法,选百会、太阳、风池、合谷刺灸,达疏风散寒,通头络脉;再如热痹,病邪壅滞、气血不畅,证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焮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兼有发热口渴,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应方选白虎加桂枝汤,再按病变部位循经取穴外,加大椎、曲池以达清热通络、利湿止痛的治疗目的;邪盛传里则证型较为复杂,要据实证处所选用平肝潜阳,健脾化痰,通腑泻热。邪袭经络病征特点是起病较急,多沿经脉所过处发生的肿胀,要据感邪病因的不同,分别予以祛风散寒,清热除湿,行气活血等通络法。

2.2 失养拘痉,补益通络。“久病入络”与“久痛入络”致气血生化不畅、经络失养而空虚。如肝肾亏虚之“拘痉”,证见肢体屈伸不利,步履艰难,伴有眩晕耳鸣,遗精早泄,舌淡苔薄,脉沉细数。治法:补益肝肾,通经活络。方药选用虎潜丸或六味地黄丸加牛骨髓、鹿角胶。针灸:肩髃、曲池、髀关、阳陵泉、足三里、肝俞、肾俞,补益肝肾达其通经活络。经络空虚证多为某脏腑气血虚陷,失去温养濡润,不能荣于经络。常见证型有肝肾亏虚、脾气虚弱、心神不宁、阴虚火旺等。治法为虚则补之,根据虚证处所,进行益气养血,培补肝肾,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滋阴养血等方法补益通络。

2.3 血瘀痿颤,逐瘀通络,益精养血。外感内伤,蕴结血络,血瘀或痰浊阻络亦阻碍气血畅行,病变特征为血瘀失养而痿瘫或震颤。常见于脑中风失养痿瘫、脑萎缩性震颤、血瘀头痛、腰痛等。血瘀阻络,都要逐瘀通络,如瘀血证的头痛、眼底动脉阻塞、中风(脑血栓)均可选用通窍活血汤,中医称之为异病同治,其目的是活血逐瘀、通窍止痛。再配合针灸通络,根据不同的病证选穴外,配取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阴交以助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通络时应据证益精养血,失养颤之宜选八珍汤;血瘀证中的淤血破络者注意早期应“凉血养血”中期“活血通络”血瘀久之,注意“软坚散结”,以达逐瘀通经活络。

[1]何任.肢体经络病证略说[J].浙江中医学院,2004.3,(28)2.

[2]王永炎,严世芸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3]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猜你喜欢
补益病证肝肾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法和补益法协同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运用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补益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网状Meta分析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