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加灸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2010-08-15 00:51张艳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6期
关键词:膝眼阴陵泉气海

张艳东

风湿性膝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在我国东北地区较为常见,是多发病,其发病季节多在春、秋、冬季,其临床表现多以膝关节肿胀疼痛为主,伴有肢体屈伸不利,活动后加重,甚至步履艰难,夜不能寐,不能直立等。自 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加灸的方法,共治疗本病 256例,收到较好的效果,总有效率为 94.5%。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诊治患者 256例,均系门诊治疗,其中,男 139例,女 117例;年龄最大为 69岁,最小为 16岁;病程最长为10年,最短为 1个月。本症多由于外邪侵入肌体的经络、肌肉、关节,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疼痛、肿大、重胀或麻木等症,甚至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故在临床上根据病因分型:属风痹痛者 43例,属寒痹痛者 118例,属湿痹痛者 90例,属热痹痛者 5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至,合而为痹也”。根据痹证的成因,笔者在治疗上采取疏风散寒,化湿清热之原则,使气血调和,筋脉畅通,则痹痛可除。

2.2 取穴 以近部取穴或循经取穴为主,辅之以远端或阿是穴。主穴:梁丘、犊鼻、膝眼、鹤顶、膝阳关、足三里、阴陵泉;配穴:以行痹为主者,配风门、风市、膈俞、血海;以痛痹为主者,配气海、足三里、肾俞、阴市;以湿痹为主者,配脾俞、三阴交;以热痹为主者,配大椎、曲池、外关。

2.3 治疗方法 每次选主-配穴各 2~3个,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取 1 cm长的艾药条分别置于穴位的针灸上,点燃至烧尽,留针 20~30mi n,1次/d,10次为 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 5~7d。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膝关节肿胀疼痛消失,肢体屈伸活动自如,且 1年内未复发。显效:膝关节肿胀疼痛基本消失,肢体屈伸活动有时欠佳。无效:经治疗 2个疗程后,症状无改善者。

3.2 治疗结果 256例患者中,痊愈 89例,占 34.77%;显效153例,占 59.77%;无效 14例,占 5.46%。总有效率为94.5%。

4 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 35岁,于 2007年 3月来本科就诊。患者自述:两膝关节肿胀疼痛近月余,近日加重,坐卧均痛,疼痛难忍,痛处有冷感,得热疼减,喜揉按拍击。查体:一般状态,两膝关节肿胀(+),但不热,膝关节屈伸不利,活动时可闻及摩擦音。化验室检查:抗“o”800U,类风湿因子阴性,舌淡、苔薄白、脉浮紧。临床诊断:风湿性膝关节炎,属痛痹类。治法:祛风、散寒、止痛。取穴:膝眼(双侧)、足三里(双)、犊鼻(双)、阴陵泉(双 )、膝阳关(双 )、鹤顶 (双)、阴市 (双 )、肾俞、气海,经治疗一次后膝肿减轻,第 3次后,膝痛显著减轻,治疗 5次以后,疼痛消失,行动如常,共针 20次以后,一切症状消失,抗“o”正常,随访 1年未复发。

5 体会

5.1 痹证的成因 多由于卫气不固,腠理空疏,或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冒雨涉水、感寒、久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经络痹阻,而致风寒湿痹,邪气流注于膝关节,而致风湿性膝关节炎。

5.2 《针灸大成》:膝以下病,灸犊鼻、膝关、三里、阳陵。《灵光赋》:犊鼻治疗风邪痛。《玉龙歌》:膝腿无力身立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

5.3 犊鼻、膝眼、鹤顶均为局部取穴,针灸作用于局部,使病变部位得以通经活络;阴陵泉、阴市可散寒化湿止痛;气海可温阳化湿;足三里、气海亦有强壮之妙用,针灸此穴可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风门、风池、风市可疏风祛邪;膈俞为血之“会穴”,血海亦可活血通络,二穴合用,取之“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缘故;脾俞为脾经之俞穴,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二穴具有调节阴经之功,使脾土运化、水湿之邪得除;大椎、曲池、外关穴具有疏风清热之功,可使热痹得除。以上穴位配合使用,共奏温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之功,使邪气得除,痹痛得止,肌体自安。

5.4 针刺具有通经活络、调整机体功能之功。艾条具有湿经通络、活气活血、祛湿逐寒等作用。针加灸法使针法与灸法并用,以提高调气行血之功。

5.5 临床上治疗风湿性膝节炎的的方法很多,且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复发率很高。采用本法治疗此症,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此方法简便,易于使用和掌握。据笔者观察,其疗效高于纯芗治疗。

猜你喜欢
膝眼阴陵泉气海
空调吹得膝盖疼 按摩穴位可改善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艾灸补阳气
自我按摩治疗前列腺病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五)
膝关节疼痛按这三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