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芝 亢春彦
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张秀芝 亢春彦
在医学生的学习环节中,作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病理学的学习尤为重要。不同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代谢均不同,在各种疾病条件下病变特点也会有改变,使得病理学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琐碎,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一种好的理解和掌握方法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就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出发点探讨一种新的病理学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知识点串起来记忆掌握,切合实际,也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病理学;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式教学
病理学作为一门桥梁课程,在医学生的学习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白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后期临床课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鉴于病理学重在研究疾病状态下组织器官的形态改变,直观性相当强,描述性的知识比较多,识记起来比较困难。而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要调节者,运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就显得尤其必要,本文就以本院学生为例,对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加以探讨。
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链条,重在启发学生思考,继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掌握,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进一步扩展的教学方法。鉴于病理课是以前期解剖学和组织学等正常结构的学习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回忆正常组织器官形态的基础上认识疾病的形态:差异在哪里?原因为何?对相应组织器官的影响如何?临床上会出现何种变化?那么医生又该从哪些方面去处理?等等问题,步步深入,引发学生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增加对本课程的兴趣,又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达到一个融会贯通的效果。
在病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总论部分主要讲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各论部分的内容重在讲述不同的系统器官发病过程中的特殊规律,而总论是学习各论的基础。以总论部分第一章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为例做如下教学设计:
2.1 初步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从这一章的名字上能想到什么?适应、损伤、修复有没有先后顺序?顺序应该是什么样的?适应的时候环境改变的程度如何?损伤相对于适应来说环境改变强度是大还是小?试想适应对机体的意义?损伤会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吗?损伤的轻重在形态学上的表现如何分类?损伤与修复的关系如何?修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修复的过程中临床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2 在问题的基础上讲解,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问题 在一步步深入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想到适应于改变的环境相协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机体还会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就如适应的形式有萎缩,病理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营养物质需求,但同时组织细胞的功能下降;代偿性肥大和增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组织器官的功能,但另一方面由于营养需求较高,可能在后期出现失代偿,增生不能控制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肿瘤;化生虽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改变组织器官的功能,有时候也有癌变的危险。
在损伤的讲解过程中,轻重不同,轻的变性,重的坏死,变性可能恢复,而坏死不可逆。对于变性的概念“在内外环境改变时细胞内外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含量的异常增多”的理解:变性的部位可是细胞内也可以是细胞外;可表现为正常物质的增多,也可表现为异常物质的出现。由概念的理解引出变性的类型:水肿变性、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积以及病理性钙化等。
在轻的损伤即变性的类型提出后各个讲解,在对水肿变性和脂肪变性的讲解过程中,两者均可发生于肝,可以以肝脏为例提出问题,细胞的体积会有什么变化?染色如何?那么大体上组织器官有什么变化?组织器官的功能如何?临床上患者可能会有什么表现?鉴于水肿变性和脂肪变性的细胞体积均会变大,会使学生想到大体的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和包膜紧张;而由于水增多,肝细胞的染色会变淡,大体的肝脏会出现浑浊无光的状态;而脂滴的增多使得肝细胞的体积增大,HE染色情况下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大体的肝脏颜色也将因脂肪的颜色而变黄,触摸起来有油腻感。对于肝脏的功能来说,大家很容易想到损伤以后的肝细胞功能下降,临床上患者出现肝大、肝区疼痛、厌食、乏力、消化不良等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对于玻璃样变性的讲解过程中,从概念着手,玻璃样的物质实则为一些蛋白质,根据部位不同,其种类也不同,如结缔组织中属胶原蛋白,血管壁上有血浆蛋白等,对于病理性色素沉积的学习时先想到可能沉积的有色的物质有哪些,比如含铁血黄素、胆汁酸、黑色素、脂褐素等,再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就很容易掌握了。对于病理性钙化中营养不良性钙化的讲解中,重点指出其发生的部位主要是原先有病变的部位,而转移性钙化则主要发生在全身钙磷代谢障碍时钙盐沉积于正常的肾小管和胃黏膜等处。
3.1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发现80%以上的同学认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激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听课的专注度大大提高。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西方的国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相对于以往的被动接受,问题的启发却大大激起了学生的联想和思维能力,把内容串起来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里,很多同学也愿意把时间花在相关知识点以及问题的查找上,以便找出一个更好更全面的答案,同时学习的成就感大大提高。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素质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更看重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提高,相对于掌握知识本身,如何掌握知识显得更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形成了乐学机制,实现了“从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3]。在对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以问题为链条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这种方法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同样有用,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与思维模式,对于学生整体素质,尤其是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是一个大的提高。
[1]MCGRATH C.Application of an interactive computer program to manage a problem-based dental curriculum.JDent Educ,2006,70(4):387
[2]ZHANG HL.Assessment on Problem-based teaching effectiveness.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04,18(1)73.
[3]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国外医学教育分册,2005,2(3):1.
451191 河南职工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3.2 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成了联系师生的桥梁。课堂上由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学习,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深入学习的切入点。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密切,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中提出的各种不同问题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的机会,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相长,教与学的效果均可以得到大大提高。从考试结果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在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式教学的班级,优秀率能达到60%以上,相对于传统教学法的班级20%左右的优秀率明显提高,事实显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的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