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彪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之间的一种心肌缺血综合征,一旦病情发生变化就会逆转成为稳定性心绞痛,甚至还会转变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患者发生猝死的情况[1]。本院就2008年6月到2009年12月采用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6月到2009年12月在心内科、保健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90例,均参照临床的诊断标准和症状来进行确诊[2],全部患者排除了重度心律失常、严重的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和血液系统疾病和严重等病症,把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分为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5例,其中女18例,男27例,年龄均在50~85岁,平均68岁,治疗组45例患者中,有30例伴有高血压症状,高血脂的有25例,出现糖尿病的患者有11例,有既往心梗史的患者有8例。对照组45例中,女20例,男25例,年龄均在55~88岁,平均年龄72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有35例伴有高血压症状,高血脂的有31例,出现糖尿病的患者有8例,有既往心梗史的患者有5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45例患者均采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和低分子肝素等进行治疗,治疗组则是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C,运用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者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m l进行治疗,1次/d静滴滴注,疗程均为15 d。如果在治疗的时候发作心绞痛,并且情况严重,就应该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含服的量应在0.3~0.6 mg之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都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
1.3 患者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评定标准 在对患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的时候,均参照的是1993年国家卫生部所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来进行有效的评定[3]。当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显效的时候,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会减少80%以上,并且消耗硝酸甘油较少,当患者出现有效反应的时候,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并且硝酸甘油的消耗量也相应减少50%以上,当患者出现无效反应的时候,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减少低于50%,并且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也不到50%,而当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则会导致心绞痛发作次数不减反而增加,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使用硝酸甘油的量也相应增大。
90例采用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这两组的疗效来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以后所产生的心绞痛情况都得到了相应的控制,并且心电图都显示有一定的改善,在1个月之内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等主要终点事件上面比较都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均没统计学意义。此外,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为发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都没有明显异常情况发生。
用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左卡尼汀又称之为左旋肉毒碱,据研究得知[4],卡尼汀是一种具备多种生理功能的化合物,其主要是作为一种载体,以脂酰卡尼汀的形式把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转运到膜内,从而产生相应的能力,来使支链氨基酸能够实现的正常代谢。左卡尼汀具备改善能量代谢快,有效提高患者ATP水平的特点,在临床上运用可以起到改善患者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的症状,并且全面来保护患者的心脏,减少患者心肌氧的消耗量和心脏负担[5]。特别是运用在一些对硝酸甘油耐药的患者身上,可以起到明显的改善效果,由于硝酸酯类药物会导致一些患者产生不良的反应,使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和扩张血管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悸、头痛的症状,所以耐受性较差,但是采用左卡尼汀则具备一定的耐受性,不会产生和硝酸酯类药物一样的不良反应,以此有效的改善患者血脂平衡,因此,左卡尼汀可以单独使用在患者心绞痛的治疗当中。由此可见,左卡尼汀是有效治疗心绞痛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新方法,对现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症状具备一定的改善和补充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采用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和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1]赵丕田,马华甫.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中国医师杂志,2006,18(1):290-291.
[2]金顺子,李纯旺,吕焕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黑龙江医学,2004,28(7):560.
[3]周明鸣,常勇.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67-68.
[4]李玉香.左卡尼丁治疗心绞痛72例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5):377-378.
[5]裴立凯.左卡尼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32-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