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 杜颖 王爱秋
WHO指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正常剂量使人体发生有害的、非期望的反应。20世纪60年代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使全世界认识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由于药品在上市前收集到的ADR信息存在着很多不完整,比如临床试验的患者数有限、缺乏特殊人群(小孩、老人、孕妇)的用药信息、药品的相互作用欠缺等原因,所以对上市后药品ADR的监测尤为重要[1]。现将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66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对新发现的和严重的ADR进行详细汇总。
将2008年收集到的166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对新发现的和严重的ADR进行详细汇总。
2.1 患者一般情况与ADR 166例ADR报告中,男性86例,女性8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1.81%和48.19%,男女比例基本相当。患者年龄分布于各个阶段,有的最小不足1岁,最大的90岁。
2.2 给药途径分布 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最多,共98例(59.04%),其次是口服,有54例(32.53%),两种给药途径占上报比例的91.57%。
2.3 ADR涉及药品的种类分布 涉及的药品中以抗感染用药最多,共71例(42.77%),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共22例(13.25%),循环系统用药和麻醉、镇痛药引起ADR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2.4 引发ADR药物的累及系统 ADR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共50例(27.17),其次为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均上报了28例,各占15.22%。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肝胆系统损害不宜察觉,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得知,随上报例数少,较以前也有了很大进步,分别上报了6例、5例、5例。
2.5 新发现的和严重的ADR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新发现的ADR共22例,占上报数量的13.25%;严重的ADR共16例,占上报数量的9.64%;新的严重的有2例(1.20%)。
抗生素滥用现状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占了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近50%,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我院抗生素金额占总用药比例在25%左右,但不良反应的构成比达到42.77%,遥居首位。
我院中药品种不良反应占ADR报告总数的13.25%,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报道总数的81%。所以中成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特别是中药注射剂。这与中药注射剂在制作工艺、质量控制、药效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有关。
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用药时注意下述几点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①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质的患者十分重要;②老年人病多,代谢功能减退,用药品种也较多,医师应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至于小儿,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③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头3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致畸;④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⑤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有些药还应适当减少剂量;⑥用药品种应合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⑦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⑧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等;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⑩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delayed effect),这种反应常发生于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的致癌、致畸作用[2]。
[1]赵洁.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06,28(2):152.
[2]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