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
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共施行子宫切除212例,其中对64例非脱垂子宫施行经阴道切除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64例,平均46岁(39~57岁),经阴道分娩平均1.5次(1~4次)。子宫肌瘤54例,子宫肌腺瘤10例,合并卵巢囊肿者10例(囊肿大小3~6 cm)。
病例选择标准:①已婚、已育30~50岁;②经询问病史、妇检、B超,必要时CT确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瘤;③宫颈刮片检查,排除恶性病变;④肌瘤直径≤10 cm,子宫≤孕12周,子宫、附件活动度好,无粘连;⑤阴道无炎症,伸缩度好;⑥无宫颈、峡部、阔韧带肌瘤及性质不明的卵巢占位性病变。
1.2 手术方法 采用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联合腰麻或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根据手术时间进行选择。最好选择联合麻醉,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可留置止痛泵。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用7号丝线缝合固定小阴唇于大腿内侧,保持一定张力即可,会阴部大单缝合固定以防器械掉于台下。阴道上下用带光源阴道拉钩拓开,用双齿宫颈夹持钳钳夹宫颈,向下、向外牵引子宫,用1:1 500肾上腺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膀胱阴道间隙,膀胱宫颈间隙、宫旁间隙及宫颈直肠间隙,于膀胱沟下方0.3~0.5 cm处环宫颈切开阴道黏膜,深达宫颈筋膜层,弯组织剪紧贴宫颈黏膜向上推进撑开,分离膀胱宫颈间隙,两侧达2、10点处,提起膀胱腹膜返折,打开并向两侧扩大。4号丝线缝合腹膜于12点处留标记。如法处理宫颈直肠腹膜返折,必要时用双手食指进行钝性分离,于返折处剪开腹膜向两侧扩大至4、8点处,于6点处用4号丝线缝腹膜留标记。将宫颈牵向一侧牵拉,充分显露对侧骶主韧带,用直考克钳断扎骶主韧带,同法处理对侧骶主韧带,将宫颈向一侧牵拉,单手中指和食指伸入探查子宫动静脉,用大弯血管钳于子宫峡部水平紧贴子宫钳夹血管,并切断宫颈压板将子宫压向对侧,10号线双重缝扎。如法处理对侧,向上牵拉宫颈,用左手食指和中指伸入宫体后方扪及宫体后壁和宫底,于手指和宫体之间水平放入带线附件钩钳于宫底并旋转90°,钳尖朝上钩取附件,取线头收紧结扎附件,用大弯钳钳夹切断附件,双重缝扎之。处理对侧附件时根据子宫大小决定,子宫小者此时可将子宫托出阴道,用大弯血管钳于子宫角钳夹切断双重缝扎,若子宫较大钩取后将子宫推向腹腔同法处理较方便。肌瘤较大标本从阴道取出困难时,可纵行剖开子宫,用肌瘤剥离器剥出肌瘤后取除子宫标本,用10可吸收缝合线。从两侧向中间标记线连续内翻缝合盆腹膜及阴道黏膜,放油纱置于子宫颈处,完成手术。
本组64例均经阴道完成手术,无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0 ~120 min,平均 52 min,术中出血 30 ~150 ml,平均 50 ml,术后体温恢复正常1~5 d,平均1.8 d,住院天数3~7 d,平均4 d,56例均应用止痛泵3 d,没有自述疼痛,2例于术后8 h残端渗血,给予明胶海绵及纱布压迫24 h,出血停止,6 d正常出院。术后经病理证实,54例为子宫平滑肌瘤,10例为子宫肌腺瘤,均于术后3个月来院复查,未见残端息肉、溃疡等异常情况,双合诊盆腔无异常,无并发症。
子宫肌瘤是妇科手术中的常规手术,术式有开放子宫切除,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历史较长,是经典的成形术式。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很多学者认为阴道手术术野狭窄,操作困难,手术指征受到限制[1]。我们对手术器械加以改进,扩大阴式子宫切除的适应证,欧美国家近几年对阴式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很受欢迎,手术率达到60% ~90%[2]。手术成功率96.7%。本次结果显示,阴式子宫切除对腹腔的干扰轻,因而对患者局部及全身的影响小,使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没有腹部切口,因而不留瘢痕,达到美容的效果。
[1]董浩梁.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121例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3):187.
[2]许苏华,戎美凤,戎云青.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研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