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免疫脆弱是解决猪病的关键

2010-08-15 00:44吴金山
中国猪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猪病机能免疫力

吴金山

(河南省舞阳县畜牧局,河南 舞阳 462400)

近几年来,我国养猪业的疫病越来越严重,应对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最近两三年的高热病成了养猪业解不开的困局。虽然从病原查找、疫苗接种和药物保健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猪病前行的步伐并没有止住,局部地区越来越重。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已在猪病防制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试图找出当前猪病多发的真正原因和解决思路。

1 免疫脆弱是导致当前猪病严重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当前猪病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兽医界习惯了从消杀病原微生物的路径来解决猪病问题,却忽略了猪的基础免疫力坚强是人为防疫措施产生效力的前提。当前猪病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猪自身的体质下降,免疫脆弱,而不在于病原增多增强。

水泥地圈舍养猪方式给猪造成了严重伤害,坚硬地面造成行走不适,容易滑倒,水泥地面凉、湿、脏。由于担心猪之间打斗,水泥地圈舍只能小圈喂养。这样猪的生活和运动空间十分狭小。母猪更是在限位栏和产床上不能运动。猪一直处于压抑、紧张、孤独和缺乏运动的状态,很多习性和欲望不能满足。

高密度、小空间、紧张压抑的生活状态,为追求生长效率过度选育造成的品种改变,过快的营养物质沉积造成的生理系统平衡破坏,以及过于精细的日粮结构等因素是导致猪体质下降的原因。

2 猪的致病因素分析

2.1 猪的环境与疾病的关系

猪病的本质是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幅度超过了自身机能的调节承受范围,造成机能损伤。机体应对外界不良条件和修复损伤的过程就是发病过程。不良的外界条件是致病因素。

猪所处的外界条件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外界物理条件可分为恶劣、不适和舒适三种情况。恶劣条件造成猪的直接伤害,并引发强烈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为了应对外界恶劣条件而进行的机能调节和动员。强烈的应激反应会造成机体自身的损害。强烈的化学因素引发猪的中毒和死亡,轻度的化学因素可引起亚临床型的脏器损害。

2.2 微生物对猪健康的影响

环境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对猪等动物是友好的,一般没有毒害。其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猪是必需的,与接触的猪体细胞发生能量流动、物质交换和遗传信息传递等作用,形成猪的微生态系统。只有很少部分的微生物才对猪有致病的可能,叫病原微生物。这其中有极少数种类的微生物有强致病力,叫强致病微生物。

强致病微生物能造成猪的感染发病,甚至死亡。如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和流感病毒。猪只要接触一定剂量的这类微生物就会感染和发病。在这类微生物引发疾病的过程中,微生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备了发病的充分必要条件。

具有较弱致病能力的微生物,猪接触较大剂量后,可能感染发病,可能不感染,也可能只感染不发病,或者平时带菌但不发病。是否感染发病取决于猪的抵抗力与微生物的侵染力之间的斗争结果。这类微生物称为条件性病原微生物,或者叫弱致病微生物。如圆环病毒、大部分的蓝耳病病毒和附红细胞体等。弱致病微生物是引发猪病的重要条件和必要条件,但不是致病的全部条件,即不是充分条件,所以不是猪发病的充分必要条件。

3 导致免疫脆弱的因素

猪的免疫力实质上就是对环境有害因素的应对能力。免疫力可以分为坚强、比较坚强和脆弱三种情况。所谓坚强就是能够应对强烈有害因素而不发病,脆弱就是即使不太强的有害因素也可能应对不了而发病。比较坚强介于二者之间。

猪在野生条件下,经常承受恶劣环境的压力。通过锻炼、适应和淘汰等机制,野猪保持了坚强的抗病力。能使野猪感染发病的微生物极少。

猪到了人工散养情况下,虽然抗病力有所下降,但仍然比较坚强。体质正常情况下,只有强致病微生物使其感染发病。而对弱致病微生物表现不感染或者感染后不明显发病。在遭受其它恶劣条件伤害时,猪的抗病力下降,会感染弱致病微生物而发病。

在强致病微生物引发的散养猪的疫病中,致病微生物是发病的充分必要条件,致病因素比较单纯。只要通过免疫接种和消毒等手段有效抵御这些有限的病原感染,就能保证猪群不发生大面积疫病。比如猪瘟,只要消灭猪瘟病毒,或者猪有足够高的抗体水平,就一定不会发生猪瘟病。

在目前通用的水泥地坪圈舍中进行的规模饲养条件下,猪的免疫力严重下降,已经到了脆弱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猪不但遇到强致病微生物会不堪一击,而且连弱致病微生物也抵御不了。强病原和弱病原都会严重威胁猪的正常机能。只要有一种病原突破了猪的抵抗力防线,其它的病原不论致病力强弱,都会乘虚而入,形成整体免疫力崩溃的局面。猪不但对病原微生物难以抵御,而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阈值也很低。轻度环境变化就会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和发病,可谓弱不禁风。

造成猪的免疫脆弱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品种培育打破了系统间生理功能平衡协调

在品种培育和饲养过程中,过分提高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等商业指标,免疫和其它基础保障系统 (如心肺功能)落后于体躯的生长,整体生理机能均衡被打破。

我国规模饲养的猪种基本来源于西方国家。这些猪种都是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对于稍有变化的生活条件就不能适应,而表现较强的应激反应。我国大部分猪场的环境条件都不能达到相应的精确控制,形成了所谓的洋猪土喂局面。这就象人们培育的专门用于温室种植的蔬菜瓜果品种,不能适合大田种植一样。

3.2 运动严重不足,全身机能得不到锻炼

适度运动是提高猪体质的基本保证。养猪界普遍认为减少运动能降低饲料消耗、提升生长速度。但这一认识走向了极端。生长不仅仅是营养物质的沉积,而重要的是机能的发挥。生命在于运动,生命的本质就是能量运动的高级形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道理。

3.3 食物过于精细,远离原有的杂食食谱

猪的生理机能和免疫认知建立在原有的杂食食谱基础上。猛然改变食物结构,猪没有足够的时间重建新的生理模式和免疫认知,引起机能和免疫功能错乱。

3.4 生活空间狭小

高密度和小圈、单圈甚至限位栏饲养,使猪的生活空间过于狭小,没有机会玩乐,没法满足拱掘等生活习性,不能形成和谐的社群关系;水泥地面坚硬、冰凉和潮湿等不适环境条件,使猪的神经基本处于紧张或压抑状态。紧张使机体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消耗体能,机能得不到充分的休整,免疫力自然下降。而压抑使机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免疫力也受到影响。

3.5 精神压抑

高级神经中枢良性运行是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的基石。猪只有处在自由、轻松和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神经系统才能完美地协调全身机能和谐高效运行,也就是保持健康状态。只有这样才有坚强的免疫力,才能充分发挥快速生长的潜能。这不但是满足猪的动物福利的必需,更是现代养猪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4 免疫功能低下的根源在于免疫脆弱,不是免疫抑制

目前兽医界通常认为,猪之所以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根源在于免疫抑制。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

同样是免疫力低下的原因,免疫脆弱与免疫抑制有本质的不同。免疫抑制的含义是,造成免疫低下的原因来自猪自身机能以外,如病毒、药物、霉变饲料等。免疫脆弱的含义是造成免疫低下的根本原因来自于自身。不能否认,病毒等因素确实会抑制免疫力,但这些不是根本原因。

5 免疫接种效果差的原因是免疫脆弱

猪的整体免疫功能脆弱,对疫苗的免疫反应达不到充分强度,是免疫接种效果差的根本原因。

免疫接种过多过滥是引起免疫接种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免疫接种的目的是防控疫病,但是免疫接种本身并不能提高整体的抗病能力。它所起的作用只是建立对重点病原的免疫识别和集中杀灭。也就是说把现有的免疫力量集中防御重要病原。如果免疫接种操作少而精,就能够建立对付极少数强致病微生物的免疫能力。反之,如果免疫接种过多过滥,就会耗费过多的免疫资源,不能保证重点打击。这就影响了所有的免疫接种效果。

现有的疫苗制品中所含的人类真正想要的抗原物质只是极少部分,而绝大部分是无用的附带成分,但也具有强大的抗原作用。这些无效成分进入机体后都会耗费大量的免疫资源。

另外,每次免疫接种过程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直接影响免疫功能。

6 消除免疫脆弱是解决当前复杂猪病的关键

当前防制猪疫病的方法几乎都是围绕病原微生物进行的,在体外消毒,在体内免疫接种产生特异抗体消灭病原。这在散养猪背景下是有效的、正确的。但是,这种战略在现在的规模饲养条件下越来越显得无力。当前规模养猪背景下,在猪和病原斗争的矛盾中,猪的免疫脆弱成了首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方。如果不先解决这个主要矛盾,而是依旧一味地消杀病原,就陷入了病原越杀越多、药物效果越来越差、用药越来越多、过多的药物损害猪的机能、病越来越严重这样一个怪圈。

可能大多数人按习惯思维认为,依靠现代科学手段,努力把病原控制住,猪病问题完全有把握解决。实际上,只要猪的体质脆弱这个背景条件存在,所有的所谓现代科学手段都可能是徒劳的。

首先,免疫接种是目前应对传染病的主要手段。免疫接种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是免疫系统的强有力反应。而免疫力低下时不能有足够的反应。过去长期实践证明十分可靠的疫苗,现在使用的效果也很不尽人意,如猪瘟疫苗。根本原因是猪的反应力下降。而现在使用的大部分猪用疫苗的可靠程度还远不如猪瘟疫苗。

其次,过多的病原势必要进行很多疫苗接种。在猪有限的生长期、有限的耐受力和免疫反应力内,不可能容许使用太多的疫苗。目前使用的疫苗种类和接种次数实际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猪的耐受和反应极限。

第三,消毒本身只能杀灭部分病原体,而且同时消灭环境中的有益微生物,这是对猪不利的。

第四,随着人为抵御病原微生物的进程,病原微生物也在通过变异应对人的围剿。

只有免疫力坚强,人为的免疫措施才会有可靠效力。免疫坚强,猪的病原微生物就少得多了,人为的应对措施就简单得多。所以,只有提升猪的体质,才是解决目前猪病严重的根本出路。

7 如何应对免疫力脆弱

从品种选育、圈舍设计到日常管理等生产环节,都要贯彻尊重猪的福利、满足猪的天性的理念。猪的生活质量是猪健康的基本保障,是养猪成败的基础。

在品种方面不能过分追逐生长速度、瘦肉率和饲料报酬等经济指标。生产性状的明显改变必须容许猪有充足的时间来调整和适应。如果不能较好地兼顾整体机能协调,就必然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境地。

猪饲料不能过于精细,不能只考虑能量、蛋白和生长速度,要尽可能兼顾猪的杂食习性。要保障猪有一定的运动量。在目前的情况下,增加运动量不但不会增加饲料消耗,而且还会通过增强体质而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能,反而提升饲料报酬。

尽可能使用大圈喂养。大圈可以给猪较大的生活空间,不但运动量增加,而且伙伴增多,形成友好的社群关系,有玩乐的场所,有良性的精神状态。

尽可能满足猪的一些特有习性,如拱掘习惯等。满足习性能使猪生活愉快。

在圈舍设计和日常管理上尽量给猪较多的阳光照射。

经常给猪听音乐。不同的生活状态选择相应的音乐。如小猪阶段和活动较多的时段放快乐的音乐,繁殖母猪和休息时段等需要安静的时候放舒缓的音乐。

应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应用得当的发酵床能给猪提供舒适、宽松和自由的生活环境,较好地满足猪生活中的欲求和习性——没有水泥地面的冰冷和伤害,没有臭气中的憋闷,没有狭小圈舍的禁锢,没有情绪压抑引发的打斗,而让猪有温暖宽阔的运动空间,有轻松自由欢快,有拱食带来的营养和满足,有顺畅的呼吸。有和睦共处、大群玩乐的伙伴。

总之,猪病防疫理念必须从单纯依靠疫苗药物防疫保健的习惯思维,回归到以恢复和提升猪自身健康活力为根本和前提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纠正防疫道路中的迷失,找回健康的本源。

猜你喜欢
猪病机能免疫力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培养免疫力
我国生猪养殖业是多灾多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