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东 梁云龙
脑萎缩是脑组织的退行性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伤,炎症、血循环障碍,慢性中毒,代谢失调以及原因不明的变性等。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脑萎缩的诊断率有显著提高。本文将我院经CT检查没有确切病因的,但有脑萎缩表现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提出我们对脑萎缩的诊断标准。
1.1 一般资料 资料均来源于我院经CT确诊为脑萎缩患者100例。其中男31例,女69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85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主要表现以智能低下或痴呆为主者84例,不随意动作5例,感觉运动障碍3例,癫痫样发作2例,共济失调6例。49例以头痛行CT扫描,临床上没有任何体征。
1.2 测量方法 本文对100例有脑萎缩表现和100例正常的CT图象进行了脑室、脑池及脑沟宽度测量。测量方法如下。
1.2.1 脑沟 取颞顶部同一层面最宽的4条脑沟平均值为脑沟的宽度。
1.2.2 侧脑室 因侧脑室体部正常变异极少,所以取同一层面的脑质最宽间径与两侧侧脑室体部的最大外径相比,即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用以判定侧脑室的扩大。
1.2.3 第三、四脑室 取显示第三、四脑室最宽的层面测量脑室横径,以判定第三、四脑室有无扩大。
1.2.4 环池 取显示环池层面的环池平均宽度,用以判定环池的扩大。
1.2.5 小脑上沟 取显示小脑上沟层面的最宽2条小脑上沟的平均值为标准。
为了客观分析脑萎缩的CT表现,我们根据脑萎缩的范围及部位的不同,分为广泛性和局限性两种。广泛性脑萎缩包括脑皮质和髓质的全部萎缩,局限性萎缩系指发生于脑干,小脑及基底节等部位的局部脑组织萎缩。
2.1 广泛性脑萎缩
2.1.1 脑皮质萎缩 42例。CT表现脑沟增宽,显著者呈囊状增宽。脑裂亦增宽,脑室系统正常。脑沟增宽的例数及程度。
2.1.2 脑髓质萎缩 14例。CT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第三脑室亦相应较大,但脑沟正常。侧脑室扩大的例数及程度。
2.1.3 脑质全部萎缩 33例。CT表现为脑室、脑池及脑沟均扩大。脑室及脑沟扩大的例数及程度。从测量结果可见脑沟宽度与脑室扩大呈正比。
2.2 局限性脑萎缩
2.2.1 局部大脑半球萎缩 5例。CT表现为局部脑沟、脑室扩大。脑沟扩大的例数及程度。
2.2.2 小脑萎缩 1例。CT表现为小脑上沟增宽,第四脑室扩大,小脑延髓池正常变异很大,所以单独出现时不能做为小脑萎缩的诊断依据。小脑上沟及四脑室扩大的例数及程度。
2.2.3 脑干萎缩 3例。CT表现为环池及四叠体池增宽。环池增宽的例数及程度。
2.2.4 基底节萎缩 2例。CT表现为第三脑室扩大,尾状核皱缩、变扁、变小。三脑室扩大的例数及程度。
脑萎缩在临床上是以痴呆作为突出症状的疾病,主要是神经细胞体积缩小及其突起逐渐变形,以及周围髓质和细胞内液体减少。同时在形态上可见有脑积水样改变,亦可伴有轻微的局部纤维性蛛网膜增厚。在镜下可进一步做出(弥慢性大脑萎缩症)及(脑叶萎缩症)等疾病的诊断。
脑萎缩在CT诊断因其具有典型的形态学改变。根据萎缩的部位不同而分为广泛性和局限性两种。前者包括脑皮质和髓质及全部萎缩。
脑萎缩一般来说随年龄增长,表现愈为明显。在同年龄组男性较女性为明显,与文献介绍的相一致,脑萎缩的发生年龄一般认为在60岁以上,60岁以下很少发生。但文内有35例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有脑萎缩表现,文内有1例出现脑萎缩表现的最小年龄为35岁。与此相反在CT表现正常的100例中有34例60岁以上患者未见有脑萎缩表现,占60岁以上患者的34%。据此说明60岁以上患者不一定均发生脑萎缩表现,而80岁以下患者亦可出现脑萎缩的表现。经我们统计,51~60岁脑萎缩的诊断率为15%,61~70岁的诊断率为59.5%,71岁以上者为81%。产生过早出现脑萎缩的原因有慢性酒精中毒、神经衰弱、慢性肾功衰竭及乱用药物等。资料中36例50岁以下有脑萎缩表现者,其中有酗酒史的19例,神经衰的11例,可以说明酒精中毒和神经衰弱是导致过早出现脑萎缩表现的一个原因。
脑萎缩的程度与临床症状的轻重有一致的关系,脑萎缩的程度越重,其临床症状愈为明显。不同的临床症状与脑萎缩的部位也有一定的关系。如脑皮质萎缩,临床上多出现智能低下,小脑萎缩多伴有共济失调。有脑萎缩表现的患者并不是都有临床症状,文内100例中有31例脑萎缩表现者却无临床症状。与之相反CT表现正常的100例中有35例临床上却有明确症状。说明并非所有脑萎缩表现的患者都有临床症状,也不是有临床症状的患者都有脑萎缩表现。
本文通过对100例有脑萎缩表现的CT图象和100例正常的CT图像及临床症状分析,认为诊断脑萎缩首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和临床症状如智能低下或痴呆、运动或感觉障碍,不能随意动作等加以诊断。我们认为CT诊断、应以解剖部位为基础,将脑室、脑池及脑沟的宽度以60岁为准,按年龄及萎缩程度不同,分为轻度及重度脑萎缩,并提出以下CT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