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同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二例报告

2010-08-15 00:43田祖国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比值骨髓

田祖国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3)

1 病例介绍

例 1,男性,18 岁,因“头昏、乏力 10+d”于 2008年7月21日入我院。无明显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无皮肤瘀点、瘀斑及口腔、牙龈渗血等出血表现,无骨痛不适。在外院就诊怀疑“白血病”而转入我院住院诊治。体查:T 37℃,P 108次/min,R 21次/min,BP 126/60mmHg;急性重病容,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瘀点、瘀斑,咽无充血、水肿,扁桃体无肿大,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无颈强直,气管居中无偏移,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示:白细胞2.5×109/L,中性粒细胞4%,淋巴细胞53%,幼稚细胞36%,血红蛋白50g/L,血小板 82×109/L;骨髓象示:①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0.67:1。②粒、红二系增生极度受抑制。③单核异常增生,以原始单核细胞为主,原始+幼稚单核细胞86.5%。该类细胞胞体较大,边缘不规则,胞浆量丰富,染不透明灰蓝色,部分细胞胞浆内可见少量嗜天青颗粒,偶见空泡,胞核较大,圆形,易见扭曲、折叠,核染色质疏松、纤细,可见1~2个核仁。④淋巴:比值较低,形态未见异常。⑤全片见25个巨核细胞,血小板不少。⑥未见寄生虫。⑦血片见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28%,形态与骨髓相似。B超见脾脏稍大,肝、胆、胰腺及肾脏未见异常。胸片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白血病(M5)。

首疗程给予HOA方案化疗(H 5mg d1-d5,O 2mg d1,A 150mg d1-d5),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给予积极抗感染、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间断输血治疗,病情稳定;化疗后间歇第15天复查骨髓示:①骨髓增生活跃,粒:红=0.51:1。②粒系:各阶段粒细胞比值均降低,胞浆内颗粒明显增多。③红系增生明显,以晚幼红增生为主。④淋巴:比值、形态未见异常。⑤全片见12个巨核细胞,血小板不少。⑥未见寄生虫。⑦血片分类中性比值降低,淋巴比值增高,分类50个白细胞见1个有核红细胞。提示首疗程达到完全缓解。

其后续予HOA、THOA、DA方案巩固化疗3次,并继于我院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2008年11月26日以HAE方案进行干细胞动员,2008年12月30日开始予CVAB方案预处理),移植手术过程顺利,结果较为满意,患者至今定期到门诊复诊,一般情况良好未复发。

例 2,女性,45 岁,因“头昏、乏力 1+mo”于 2010年2月16日入院。伴有咽痛、咳嗽、发热不适,体温在39℃左右,及皮肤少许瘀点、瘀斑、偶有少许牙龈渗血。体查:T 38.4℃,P 113次/min,R 20次/min,BP 136/77mmHg。急性重病容,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右侧颈部可扪及一花生大小淋巴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未触及,脾脏肋下5cm,双下肢不肿。血常规示:白细胞25.67×109/L,幼稚细胞92%,血红蛋白 55g/L,血小板 43×109/L;骨髓象示:①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2:1。②粒、红二系增生明显受抑制。③单核异常增生,以幼稚单核细胞为主,原始+幼稚单核细胞77%。该类细胞胞体较大,边缘不规则,胞浆量丰富,染不透明灰蓝色,部分细胞胞浆内可见少量嗜天青颗粒,易见伪足和空泡,胞核较大,圆形,易见扭曲、折叠,核染色质疏松、纤细,可见1~2个核仁。④淋巴:比值较低,形态未见异常。⑤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⑥未见寄生虫。⑦血片见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40%,形态与骨髓相似。诊断为急性白血病(M5)。

首疗程给予HOA方案化疗(H 4mg d1-d3,O 2mg d1,A 150mg d1-d3),间歇期骨髓抑制较重,经积极治疗好转;化疗间歇13d复查骨髓示:①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0.71:1。②单核系统异常增生,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89%。③淋巴细胞比值减低明显。④粒红两系明显受抑制。⑤全片见巨核细胞19个,血小板少。⑥血片分类间幼稚单核细胞9%,血小板少见。未达缓解。患者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在院外不久病情加重而死亡。

2 讨论

急性白血病的致病因素较多,而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其中重要的致病原因。现代医学已经明确了急性白血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约5%的急性白血病与遗传因素相关。有研究发现,当其家族中有一个成员发生白血病时,近亲发生白血病的机率比一般人高。

但由于各种不同原因,临床上家族性的白血病并不多见,偶有家族性白血病的报道,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有兄妹、祖孙、父子、父女[1~3],甚至姑侄同患白血病的报道[4],但其所患白血病类型多不相同,本组两例患者均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5),临床少见报道。

本组两例患者无明确的农药、化学毒物、电离辐射等接触史,未发现明确的环境致病因素。而两患者为母子,相隔1+年相继发病,并且同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5),类型相同,考虑遗传因素致病的可能性较大。

近年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有染色体数目、结构等异常,导致相关基因表达失活,或者异常基因表达,是细胞恶变导致发生白血病的基础之一。本组两例患者虽同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5),但治疗效果相差较大。例1患者首疗程给予HOA方案化疗即达到完全缓解,经过强化巩固化疗数疗程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效果良好,至今未复发;而例2患者,同样给予HOA方案化疗,未能达到缓解,骨髓中恶性白血病细胞未见下降,并很快病情加重死亡,治疗效果较差。提示该2例患者虽同为急性白血病(M5),但可能其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染色体异常改变,导致治疗效果明显的差异。

[1]解秀云,刘琦.八年间兄妹同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J].中国小儿血液,2000,5(3):131.

[2]孙守村,王俊芳.祖孙同患急性白血病2例[J].Central china medical journal,2004,28(3):172.

[3]李峰敏,王玉荣.父子、父女同患白血病4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8):891.

[4]宋国良,李雪艳,甑淑芳.姑侄同患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J].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 ,2001,14(6):262.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比值骨髓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血单核细胞在真菌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