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荣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人民医院,吉林公主岭 136105)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李淑荣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人民医院,吉林公主岭 136105)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多见于老年人,死亡率在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除躯体因素外,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情绪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经常处于愤怒、恐惧、紧张等不良刺激下,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平衡失调;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黏稠度增加而易患高血压,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衰老及离退休后,活动范围缩小,生活变得以家庭为中心,易产生狐独与不安的心理状态,家庭成员的关系、子女的独立性、老年人对子女的依靠以及配偶的死亡可使老年人产生困惑,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复发的重要护理措施。
老年人;高血压;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通过2007年6月~2009年1月对本院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观察,了解他们在生病期间的生理变化,发病年龄。患者心理状态与他们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文化修养、生活环境、抑制力和性格特点等有关。不同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好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的基础,从患者入院起,尽量给患者安排一个舒适、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中、远离危重病房的房间,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及时转换角色,介绍同室病友,向家属告知探视时间,并鼓励探视,向家属了解患者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及爱好等[1]。为做好入院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在与患者接触的时候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忧虑和烦恼,使老年患者感到受尊敬、受重视,把忧虑和恐惧的心理转化到积极的配合治疗中,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
排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孤独和寂寞感,主动与他们进行非医疗活动的接触,注意与患者情感上的沟通,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适当的称呼,切忌轻率直呼姓名和床号。国外的的心理学家认为,感情表达=言语(7%)+声音(38%)+体态语言(55%),可见语言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所以,在交谈中要使用礼貌得体的语言,说话声音要大而不要急,回答询问语速要慢,反应护理人员的一片诚心,让患者心灵上感到温暖;对抑郁、焦虑患者,护士应尽可能与他们聊家常,或让同室病友主动与其交谈,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避免产生被遗弃感,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2]。
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患者对长期服药感到厌烦,常对药物的效果产生怀疑,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怕影响其他脏器功能,有的甚至将药扔掉,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地讲解、劝导,鼓励患者服药[3]。
护理人员应随时掌握患者在不同状态下的心理变化,做好相应的护理。例如:患者,女,69岁,患原发性高血压10年,近半个月加重,入院1周后,血压平稳在22/13 kPa左右,其他状况良好。某日,看到邻床的子女来探视,想到自己无儿无女,一种恐惧、焦虑感油然而升,突然感到剧烈头痛、头昏,视力模糊,心跳加速,血压急剧升高。医护人员一边抢救,一边安慰患者使其安静下来,脱离危险后,护理人员经常巡视病房,除做好周密的生活护理外,随时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待患者如亲人。同时向她介绍社会上一些尊老爱老的事迹及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帮助其解除后顾之忧,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让他们了解血压升高的诱因和预防措施。
针对病因采取治疗措施,遵医嘱合理服用降压药,血压不宜降的过快、过低,定期测量血压,使血压保持正常或稍高水平,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根据病情及心脏功能量力而行,适当地锻炼,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扭秧歌、游泳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少量多餐,多吃水果和蔬菜,由于钠盐与高血压发病有密切关系,故食物不宜太咸,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等[4]。
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对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这是单纯药物治疗无法实现的,护士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及有效的健康指导,通过恰当的语言和行为,影响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的恢复,真诚地安慰与劝说可使患者改变对疾病的认识模式,积极的暗示可使患者身心进入积极状态,真诚的语言可以扭转患者的情绪状态,热情的鼓励,可以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此护理人员细心观察,耐心了解,深入分析,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质量。
[1]胡容.对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41-843.
[2]吕应莲,邓跃平,王艳,等.老年假性高血压的认识与血压监测[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5):370-372.
[3]李洁琼,李亚茹,伍宏艳.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4,1(2):9.
[4]胡健伟.老年假性高血压的认识与血压监测[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109-110.
R473
B
1674-4721(2010)09(a)-123-02
201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