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海洋跨学科教育及其发展趋向*

2010-08-15 00:42朱信号
关键词:跨学科交叉海洋

马 勇 朱信号

(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山东青岛 266100)

试论我国海洋跨学科教育及其发展趋向*

马 勇 朱信号

(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山东青岛 266100)

海洋跨学科教育与海洋教育、海洋高等教育等概念密切相连,在对之辨析的基础上,给出海洋跨学科教育的涵义;进一步揭示出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基本规定与特性;梳理、概括海洋跨学科教育形成的两条路径,并指出海洋跨学科教育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向。

海洋跨学科教育;规定;特点;指向;趋向

强调海洋跨学科的教育是出于以下两点初始的考量,一是站在“人类中心”的位置上看,海洋对于人类发展的意义巨大,海洋关乎人类的福祉;同样,海洋对于当下与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奠基意义与引领作用,“海洋中国”呼之欲出,可以讲,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蕴含着海洋中国的诞生、和谐海洋的铸就乃至世界“大同”的铺垫。因此,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海洋类创新性、复合性人才给以支撑。

二是随着人类海洋意识的觉醒与海洋科学的发展,海洋教育应运而生;在高等教育领域,只要有海洋学科与该学科的发展,就有海洋学的教育与教学。任何学科作为平台都具有研究与教学的职能,海洋学科既是研究与探索海洋科技的平台,又是海洋科学知识得以传承、传播的平台。因此,如同其他学科一样,海洋学科的教育具有其内在的规定和必然性,同时,也具有其显著的特点和发展趋向,那就是海洋跨学科教育。

一、海洋跨学科教育与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海洋跨学科教育涉及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如海洋教育、海洋高等教育等概念,现具体分析之。

(一)海洋教育

世界海陆分布是陆地占29%,海洋占71%,“海洋是一个具有巨大时空特性的开放性的复杂系统,就其自然属性来讲,它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的各种现象与过程”[1];就其功用来讲,海洋以其广阔的空间和对地球环境的巨大调节作用以及丰富的资源维系着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并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与财富。基于人类对海洋自然属性和社会价值的认识,也伴随海洋科学的发展,海洋教育的活动逐步开展起来。

但是,海洋教育仍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口头上经常使用的海洋教育的语词所含寓意无明确的所指,处于一种泛化状态,现在的文献中还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笔者认为,海洋与陆地相对应,是一个地理学概念,一个区域和空间概念。按理说有海洋教育的名称,就应有一个陆地教育与之对应,至今,我们未看到一个陆地教育的称谓。即便给出这样一个概念,其意又有何指?事实上没有多大的必要,自人类诞生至今,人类便栖息生存在陆地上,对陆地的认识是相对熟知的,有关陆地教育早已融入了地理教育等他类教育之中了。而海洋则不同,海洋仍是人类一大了解甚少的区域,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这也是海洋教育能够提出并存在下来的主要因由。

因此,由海洋这一区域和空间概念所规定,海洋教育具有含义上的模糊性、定义边界上的不确定性、具体指向上的弥漫性和内容上的包容性。从纵向的海洋教育层级结构上看,海洋教育包含了海洋初等教育、海洋中等教育与海洋高等教育;从横向的海洋教育活动结构上看,海洋教育包括学校海洋教育、家庭海洋教育、社区海洋教育与媒介海洋教育;再从横向的海洋教育具体发散式的指向与海洋教育内容上看,海洋教育涵盖了海洋意识教育(海洋观教育)、海洋环境教育(含海洋保护教育)、海洋权益教育、海洋素质教育与海洋学专业教育,等等。

基于以上考虑,海洋教育可以笼统地定义为:海洋教育是指由施教者对人进行的有关海洋自然特性认识、社会价值形成以及由海洋知识(意识)到人的海洋行为等素质要素组成的海洋素质的培养活动。其中,人的海洋素质主要指海洋知识素质、海洋道德素质、海洋情感素质、海洋权益维护素质以及海洋开发与保护行为素质等。

(二)海洋高等教育

因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跨学科教育密切相关,故拿出来给以讨论。海洋高等教育是以海洋学科、专业的发展为基础,并依据海洋科学等学科平台,培养和造就国家、社会所需要的海洋领域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活动。按照这一定义,中国的海洋高等教育包含了以中国海洋大学领衔的四所海洋类高校、几所水产学院、几所设有涉海学科专业的高校、几所航海类高校与多所具有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国家海洋类科研机构。这些高校与科研机构承担起中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任,是中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

把海洋高等教育置入海洋教育的框架下,可以看出两者的关系以及海洋高等教育的定位,即海洋高等教育是包含于海洋教育之中的,是海洋教育纵向结构的一个最高层级,也是海洋教育横向结构的一个教育内容和类型,主要指海洋学专业教育。

(三)海洋跨学科教育

既然我们现在有海洋教育、海洋高等教育等称谓,为何还要提出一个海洋跨学科教育?笔者初步的、基本的认识是海洋跨学科教育代表了海洋教育、特别是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何谓海洋跨学科教育?先做一下前提预设,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有两方面的驱动力,一是个体需要,特指教育过程中的个体需要,二是社会需求,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此类教育活动的开展。海洋跨学科教育的产生恰恰是社会整体需求作为根本驱动力带动个体需要,并产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再做一个具体限定,海洋跨学科教育中的“跨学科”本文主要指海洋学与人文社科的横跨、交叉,因而,性质上属于文理的交叉与综合。事实上,海洋跨学科教育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海洋学科中的理、理与理、工的交叉与跨学科教育,本文有所涉及,不作重点论述。

所谓海洋跨学科教育是指,以海洋学与文、理、工,特别是与人文社科的交叉、综合为前提,形成一个具有文理工综合性质的庞大的海洋学科体系、特别是海洋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并以各分支学科为平台,设置多级多类交叉性综合课程,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海洋素养的创新性人才的教育。

那么,海洋跨学科教育与海洋教育、海洋高等教育的关系可概括为:海洋跨学科教育既是海洋教育的一个类别、一种形态,又隐含在海洋高等教育之中,既是海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又是海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

此外,还有海洋科学教育与海洋人文教育等称谓,这里不再给以详细的释义,笔者认为,海洋科学教育与海洋人文教育都涵盖于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基本内容里面。

二、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基本规定与特性

海洋跨学科教育至少应受三个要素的制约和规定,并展现出其基本特性。

(一)海洋学学科发展特点规定了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原生性、综合性与跨学科性

当今海洋学科一般具有“大学科”的含义,既包括了海洋基础学科,又包括海洋工程和技术类学科。海洋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与数、理、化、天、地、生相互交叉,同时又和工程、技术门类的很多学科密切联系的结果。为了维持和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使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与保护协调并进、可持续发展,原属“理科”与“工科”的海洋学科又和人文社科——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互渗透。因此,海洋学科本身就具有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属性与特点。进一步看,有以下两点体现:

一是海洋学科的综合性。在海洋学科的发展中,人们习惯的分类是视海洋学为理科,将海洋学划分为物理海洋学、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近几十年来的发展证明,“不能将海洋科学肢解而分别归属于其他学科,而必须将海洋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人——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亚系统,否则,任何全体性的重大问题(如气候、资源、环境、灾害等)都不可能得到解决,就海洋科学的学科界定而言,从当前国内外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海洋科学的应用还包括了海气相互作用、环境海洋学、工程学、海洋水产增养殖、海洋药物、海洋化工、海洋矿产资源开采等等。”[1]因此,随着海洋开发与保护的深入,海洋学科的综合性将日渐突出。

二是海洋学科的交叉性。海洋学科作为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平台,自身就包含着多学科交叉的意义。“实际上正是这种海洋研究各个领域的交叉形成了诸如环境海洋学这一新的学科分支。然而,这里所说多学科交叉不仅指物理、化学、地质和生物之间的交叉,还包括海洋通过其边界和万有引力及背景辐射与大气、地壳、天体、宇宙发生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与大气科学、行星科学的相互交叉。例如,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注定是大气科学家也是海洋科学家关心的焦点,从而形成了海洋气象学。陆海相互作用以及海平面变化等等的研究都具有学科交叉的性质。海洋研究的这一特征是海洋科学生命力的主要源泉之一。因为只有这种交叉才能提供新学科的增长点,也只有这种交叉,才能促进行科学的深入发展。”[1]

因此,海洋学科具有与生俱来的交叉性、综合性,现今与未来,这种特性,特别是作为传统理工性质的海洋学科与人文社科的交叉与综合将表现得更加显著。

当代任何学科都是作为研究与教学的平台共存的,海洋学科这种与生俱来的显著特性决定了海洋跨学科教育的交叉性与综合性。

(二)大学特别是海洋类大学的特性规定了海洋跨学科教育的综合性、整体性与创新性

大学是“universe”的象征,蕴含了科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综合的、前沿的“高深学问”的研究与教学(传承),这是大学之为“大”的一种表现,另一种表现是为了保证“高深学问”研究与教学的整体推进,大学应有大精神与大道德的凝结与沉淀,也即人文精神的凝练。此外,大学之“大”在于大学生的存在,即学生之“大”,学生之“大”的表现在于大知识、大精神、高素质的获得与养成。由此观之,大学就是大知识、大学问、大精神、大道德的聚集地,其教育活动就应是综合地、整体地、跨学科地推进的。

海洋类大学作为大学除具备上述大学的基本品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独到的品性。一是海洋学科的交叉领域更为广泛,更加综合。不仅有理、理交叉与理、工交叉,而且还有更为迫切需要的文、理交叉,各种交叉又高度综合,汇集在大海洋学科的范畴之内。长期以来,国内有人或有些评价机构认为海洋类大学是理科院校,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海洋类大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其综合性,海洋类大学就是综合性大学。二是海洋类大学的学院应是海洋各分支学科的标示。通过各学院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活动,研究与传承该学科的“高深学问”,一方面是提升大学的综合与整体科学水平,另一方面是培养海洋领域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三是海洋类大学的教育整体上是海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是培养具有海洋素质的创新性的高级专业人才。

因此,海洋类大学自身的品性规定了所实施的教育应是海洋跨学科教育,是整体推进的、综合的、创新性的、融海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的教育。

(三)海洋世纪、海洋中国建设的需要规定了海洋跨学科教育要注重文理交叉与综合的特性

21世纪是海洋世纪,21世纪的中国也必然是海洋中国。笔者认为,中国海洋国土的开发、永续利用与保护既需要海洋理、工学科的发展给以鼎力支撑,同时,更需要海洋人文社科的大发展给以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也即要依据海洋人文社科的学科平台,培养大量的海洋管理、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海洋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这是海洋类大学的历史使命,是海洋类大学海洋学科进一步综合发展的生长点,也是海洋类大学实施海洋跨学科教育的侧重点与着力点。

总之,受以上因素的制约与规定,海洋跨学科教育具有原生性、交叉性、综合性、整体性、创新性等特性。

三、我国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基本路向与发展趋向

中国海洋大学的发展历史是中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的典型代表,故作为论述中的简例穿插其中。

(一)我国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基本路向

1.海洋学科中的理、理与理、工交叉与跨学科教育的路向

中国海洋大学经过85年的发展,依据海洋学科的各分支与交叉学科,建立了10多个涉海学科的学院,如海洋环境学院设立物理海洋学、海洋大气科学、海洋管理学、军事海洋学等学科专业;海洋生命学院设立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等学科专业,水产学院设置海洋水产养殖、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这两个学院的学科专业又统合在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这一大的学科框架下;化学化工学院设立海洋化学、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专业;海洋地球科学学院设有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化学和海洋地球物理学等学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环境工程等学科专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海洋技术、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的等学科专业;工程学院设置海洋工程管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学科专业;材料科学系设置的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等等。[2]

这些学院设置的学科专业都具有理、理与理、工交叉的性质,开设的课程大都具有理、理与理、工交叉性的综合课程,因而,所实施的教育都是海洋跨学科教育。

2.海洋学科中的文、理交叉与跨学科教育的路向

近20年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人文社科的发展及其人才培养同样是中国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典型。如在海洋环境学院设立海洋管理学专业;在法政学院设立海洋法学、海洋社会学等学科专业;在经济学院设立海洋经济学专业;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设立海洋文化学专业;在体育系设置水上运动训练专业;并拟在教育系新设立海洋教育专业,等等。依据这些学科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大都是综合性、创新性的。

总之,以上两条路线的指向明确,是我国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发展历程的高度浓缩。其他海洋类高校的发展大致是向这两条路径靠拢,或沿着这两条路径前行。

(二)我国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向

展望我国海洋跨学科教育发展的未来,除了继续加强大海洋学科中的理、理与理、工的交叉与跨学科教育之外,应着力进行大海洋学科中的文、理交叉与跨学科教育,基本趋向是:

1.强化海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拓展和加深海洋跨学科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海洋学科的专业教育必须在强化海洋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两者的关系仍是“体用”关系,即“海洋通识教育为体,海洋专业教育为用”。当前存在有海洋通识教育课程总量不够、类别不清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两方面的用力,一是教学管理部门要统一组织、协调,规划与制定海洋通识教育的课程类别与标准;二是要依据各海洋学科专业,发挥各海洋学科专业的教学平台的作用,担负教学的职能,开设出足够量的海洋通识教育课程。

需要强调的是,海洋类大学中无论是涉海的学科专业,还是非涉海的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应具有海洋素质,也即都要有“海味”,这也是需要进一步强化海洋通识教育的重要因由。

此外,加深海洋跨学科教育的深度,需要依据大海洋学科专业的平台,构建一个纵深的具有多级交叉的海洋跨学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如果说,大海洋学科专业的形成是一级交叉的结果,那么,各学科专业下的课程体系中则存在二级、三级等多级交叉的综合课程,并且,这些多级交叉的课程都是站在学科前沿上的交叉,这是海洋跨学科教育具有创新性的内在要求与外在表现。今后应进一步推动与加强。

2.进一步加强“文、理、工”的交叉,增强海洋跨学科教育的跨度

现有的海洋跨学科教育形成了“理、理与理、工的交叉与跨学科教育”与“文、理交叉与跨学科教育”的两个路向,虽然这两个路向需要进一步的理顺与加强,但也需要探寻另一条交叉性、综合性更强的“文、理、工”的学科交叉与综合之路,即增强海洋跨学科教育的跨度。如所谓海洋工科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应具备全面的海洋人文素养与海洋科学精神。

3.进一步突出海洋学科与人文社科的交叉,开展海洋人文社科专业教育,培养海洋与社会各领域的专业人才

应国家与社会之需,应海洋学科自身发展之需,进一步在大海洋学科的框架下,依托海洋学科与管理学科,统筹规划与协调,设置海洋管理学学科下多级交叉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海洋管理人才。

应国家“蓝色经济”发展之需,应海洋学科自身发展之需,依托海洋学科与经济学科,办好现有的海洋经济学专业,设置海洋经济学学科下多级交叉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海洋经济学专业人才。

应“海洋中国”、“海洋世纪”与“海洋社会”建设之需,应海洋学科自身发展之需,依托海洋学科与社会学科,使之交叉、综合而成为海洋社会学新学科,设置该学科下多级交叉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海洋社会学专业人才。

应“和谐海洋”、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国际关系协调之需,应海洋学科自身发展之需,依托海洋学科与政治学科,创建海洋政治学学科,创办海洋政治学专业,设置海洋政治学学科下多级交叉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海洋政治学专业人才;依托海洋学科与法律学科,办好海洋法学专业,设置该学科下多级交叉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海洋法学专业人才。

为了挖掘与传承中国的海洋文化,为了进行中外海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因应海洋学科自身发展之需,依托海洋学科与文化学科,进一步使之交叉、综合,促进海洋文化学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海洋文化学专业人才。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民的海洋素质,也因应海洋学科自身发展之需,依托海洋学科与教育学科,使之交叉、综合,尽快设置海洋教育学学科专业,推进海洋教育学的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海洋教育专业人才。

[1]冯士筰,李凤岐,顾育翘.海洋科学的发展对教育改革的要求[J].中国地质教育,2001,(2).

[2]中国海洋大学概况[EB/OL].http://www.ouc.edu.cn/xxgk2.htm.

Abstract:Oceanographic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is defined based on the concept discrimination of ocean education and ocean higher education.This paper aims to reveal the basic stipul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ceanographic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put forward two routes for its formation,and points out its developing trend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oceanographic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stipulations;characteristics;routes;trends

责任编辑:高 雪

On China’s Oceanographic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and Its Trends

Ma Yong,Zhu Xinhao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Shandong,China)

G40-03

A

1672-335X(2010)02-0048-04

2009-09-25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08专项课题“我国海洋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研究”(AOCOUC200803)

马勇(1965- ),男,山东泗水人,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教授,副主任,主要从事高教理论与环境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跨学科交叉海洋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连数
连一连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