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献伟
(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2)
近期,农产品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从国内市场绿豆、大蒜、生姜的价格暴涨,到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的价格高企。其实在这场炒作游戏的背后,真正令人忧虑的是粮食安全。粮食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做大做强我国民族种业企业,保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主导力,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际概念,这一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一次首脑会议上将粮食安全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了粮食安全新定义,其内容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需要的基本食品。”其3项具体目标:(1)确保能够生产出足够的粮食;(2)最大限度的稳定粮食的供给;(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1996年11月,在第二次粮食首脑会议上,对粮食安全内涵作了新的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的健康生活的膳食需求及食物爱好时,才能实现粮食安全。”这一概念又在之前基础上加入了质量上的需求。
粮食安全概念的变化说明,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与不同时期的国际情况紧密相连,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国际性概念。
粮食是一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必须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保持供求大体平衡。
我国的现实国情是:(1)人口基数大,现有13亿人,预计2025年将达到15亿人。(2)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耕地面积减少不可逆转,同时水资源短缺压力进一步加大。(3)由于全球气温变暖,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频发并破坏程度加剧,导致粮食产量减少。因此,在粮食供求偏紧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靠国际市场无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原因是:
(1)全世界粮食供给小于需求。据测算,近10年全球粮食消费需求增加2200亿kg,年增长1.1%;产量增加1000亿kg,年均增长0.5%。另外,全球粮食增产由于种种原因并不稳定。比如,近来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小麦大幅减产,为了保证国内粮食安全,这些粮食出口大国纷纷限制或停止出口。专家预测,在今后的10~20年中,全球粮食供求趋紧的局面不会改善,甚至可能会恶化,从而引起全球粮食危机。
(2)国际粮食贸易量小。国际粮食贸易总量每年大体在2400亿kg左右,不到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比如,稻米是我国口粮消费主体,占口粮的60%,每年消费1850~1875亿kg,而国际稻米贸易总量为250~300亿kg,仅占我国稻米消费的15%左右。因此,通过国际市场来解决我国粮食需求的空间十分有限。
(3)粮食价格高企,居民消费困难。近几年,全球粮食减产引起供求失衡,再加上国际资本炒作,全球粮食价格比以前已上涨近一倍,并有继续上涨趋势。粮食进口国家的低收入居民,无能力消费高价粮食。
(4)依靠粮食进口,会受制于人。比如我国的大豆产业就是跨国公司从进口转基因大豆开始,逐步掌控了我国大豆产业链条,国家丧失控制权。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保持供求大体平衡,否则就会受制于人。
200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种业开始市场化,跨国公司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军中国种子市场。前期,跨国公司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和对中国市场不熟悉,采用合资方式进入中国。比如:泰国正大集团与中国种子集团合资成立东方正大种子有限公司;荷兰纽内姆种子公司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资成立纽内姆(北京)种子有限公司;美国好乐种子公司与新疆西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新疆西域好乐种子有限公司等。
另一些跨国公司则采取建立办事处或试验站的方式进入,研究中国种子市场。如1998年以色列海泽拉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种子公司在山东寿光建立试验站,试验、展示、推广蔬菜新品种;美国圣尼斯公司1992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研究中国种子市场。外资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就控制了我国高端蔬菜和花卉种子60%以上的市场份额,取得80%利润份额。外资企业每年仅在寿光地区销售蔬菜种子就达6亿元。
在基本控制和稳定中国蔬菜和花卉种子市场后,外资企业又进入我国大田作物种子市场,通过整合、并购进行市场布局。
杜邦公司旗下世界最大的玉米种业公司——先锋良种公司,2002年12月与山东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2006年12月与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甘肃敦煌先锋良种有限公司。山东登海先锋负责黄淮海、西南区域玉米种生产销售,甘肃敦煌先锋负责东北、西北区域玉米种生产销售。2004年审定的先锋公司先玉335玉米品种,2004年播种面积6万hm2,2009年迅速达126.7万hm2,2010年高达213.3万hm2。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吉林省,2010年先玉335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先锋公司后续品种如先玉696、先玉508,在市场上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世界第一大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1996年11月与河北省种子公司合资成立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1998年7月与安徽省种子公司合资成立徽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大面积推广抗虫棉及其技术,其抗虫棉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达到60%以上。孟山都旗下的迪卡公司,2001年10月与中国种子集团合资成立玉米种子公司,其迪卡系列玉米品种迪卡007、迪卡008,现已在西南地区市场大面积推广。
世界第三大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公司,2007年5月以1.5亿元并购了河北三北种业有限公司。三北系列玉米品种在京津冀、黄淮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世界第四大种业公司——法国利马格兰公司,2010年5月通过新大新进驻隆平高科公司。隆平高科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销售公司,其本身持有北京屯玉60%股权,而山西屯玉为北京屯玉母公司,山西屯玉玉米种销售网络遍及全国。由此可见,外资企业已在国内大田作物种子市场进行布局。
目前,在我国登记注册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公司有76家,其中26家独资、42家合资、8家中外合作经营公司。这些公司已控制中国市场70%种子来源。而这些名义上只占合资公司49%股份的公司却实际掌控种子公司核心资源:技术和专利。
国内8700多家种子公司普遍规模小、竞争力弱,跨国公司凭借先进技术、雄厚资本及丰富的国际市场操作经验迅速涌入,并通过并购、整合进行市场布局,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种业是农业之本,种业危机会引起粮食危机。一旦跨国公司控制和主导我国种业市场,将导致不利局面发生。
跨国公司一般采用的策略是:低价进入市场→占领市场→控制市场→威胁→提价或收取技术专利费等操纵市场。比如,2009年先锋公司先玉335玉米品种在全国的推广面积为126.7万hm2,2010年推广面积高达213.3万hm2,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占市场份额的50%以上,同时先玉335的价格也相当惊人。比如,先玉335系列8800粒包装玉米种售价每袋高达130元,而相同包装的国产郑单958玉米品种每袋售价仅35元。
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过程中受自然环境、气候影响大,如果商品种子失去多样性,风险就非常大。
更严重的是,我国种质资源丰富,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种子市场后,会通过种种手段收集我国种质资源,然后利用其先进技术平台,分离克隆有用的基因并申请专利,反过来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手段。比如,原产于我国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被美国人获取后,通过分子标记手段申请了160多项专利,这样中国农民在中国种植中国大豆却侵犯了美国专利。
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种业的市场集中度不足,整体种子企业规模小,实力十分薄弱。世界前10强种子企业在世界种子贸易额中所占份额达35%,而我国前10强种业企业同期只占世界市场份额的0.8%,世界种业巨头在研发上的投入一般在其销售额的10%以上,我国种子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在其销售额的1%,有的企业1%还不到,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
一是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从我国国情出发,以中外国家历史为鉴,避免粮食安全依赖国际市场,确定“粮食自给”为基本国策,长期不能动摇。“国以农为主,农以种为先”,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
二是大力扶植民族种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尽快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种业集团公司。目前,我国有8700多家种子企业,委托代销公司10万家以上,整体而言,“散、弱、小”,科研实力弱、竞争力不强。其中一部分龙头公司又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其民族成分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而且,中国种子公司也逐渐失去了研发创新能力。而跨国公司则建立了从育种、生产、销售、服务的一整套产业体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具有极强的研发、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因此,国家必须尽快引导、扶植、培育3~5家具有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民族龙头企业,把国内的种子资源控制起来,保证国家对种业的主导力和控制力。同时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种业链条竞争。
三是加大科研投入,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种创新体制。
(1)种业的竞争核心是科技,归根结底是种质资源和品种创新的竞争。必须加大科研力度,特别是生物育种方面,满足市场需要,实现种子企业可持续发展。据报道,山东省寿光市番茄爆发黄化曲叶病后,没有一家国内企业和科研单位能拿出抗病毒品种来满足市场需求,给外资提供了占领市场的空间。先锋公司先玉335玉米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抗逆能力强,虽然价格高,但仍供不应求。
(2)增强我国种业竞争力的唯一出路,就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和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跨国公司是实施品种创新和推广良种的主体。据报道,国外农作物品种的研究创新70%是靠跨国公司完成的,而我国农作物品种的研究创新90%是由科研院校来完成。在今后的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国家政策应向企业倾斜,把中国的种子企业真正培育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优良品种研发和推广应用的主体。
四是国家要加强中国种业市场监管力度。外资进入中国种业市场,带来了优质的品种资源、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由此产生了“帕累托效应”,提高了我国种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但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挤压了民族种业的生存空间,因此必须对外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外资以合作名义兼并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的行为,要采取总量控制及限制。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其目的是“拿来主义”,“洋为中用”,而不是沦为外资操纵的棋子。由于国家对大豆产业缺乏监管,导致我国的大豆产业失去控制权,由此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要吸取深刻的教训。
种业作为粮食产业上游关键链条,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要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做大做强我国的民族种业,只有保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主导力,才能保证13亿人的吃饭问题,才能保证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
[1]佟屏亚.中国种业谁主沉浮[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2]张亚兵.中国种业市场化整合之路探讨[J].种子世界,2005(5):8-9.
[3]黄季焜.迈向21世纪的中国种子产业[J].农业技术经济,1999(2):14-21.
[4]刘石.中国的种业开放与“粮食安全”[J].北京农业,2009(1):3-4.
[5]张士孝,张春阳,等.浅析玉米种子安全生产对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J].农业科技通讯,2009(8):33-35.
[6]赵刚,林源园.中国种业遭遇外资企业侵入面临重灾[J].北京农业,2009(9):3-5.
[7]李昌平,张敏.政府政策关乎粮食安全[J].中国改革,2008(5):40-41.